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陶庵夢憶序閲讀答案

陶庵夢憶序閲讀答案

總結多年的經驗,在考場上遇到閲讀理解類的考試題,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較為快捷有效,當然這個程序不光指記敍文閲讀,對其他文體的閲讀也適用。具體過程是:閲讀理解題目——閲讀文章——看清文章後面的試題——按試題要求回頭有重點地再看原文——答題。《陶庵夢憶序》閲讀題的答案是什麼?

陶庵夢憶序閲讀答案

  陶庵夢憶序

  張岱

①陶庵①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駭駭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粧點語也。

②飢餓之餘,好弄筆墨。因思昔日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②;以衲報裘,以苧報絺,仇輕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牀,以石報枕,仇温柔也;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豔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③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旋蟻穴③,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遊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痴人前不得説夢”矣。

④昔有西陵腳伕,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痴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齧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痴人則一也。

⑤餘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④,又是一番夢囈。因歎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拓二王⑤,以流傳後世。則其名根⑥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註釋】①陶庵:張岱,號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等。②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為頭的報應,以草鞋作為足跟的報應,用來跟以前享用過的華美冠履相對。③黍熟黃粱,車旋蟻穴:從黃粱夢、南柯夢中醒來。④雕蟲:小技巧,這裏指寫作。⑤盧生遺表,猶思摹拓二王:《邯鄲記》中盧生臨死時説要留下自己的書法。盧生書法學的是王羲之、王獻之。⑥名根:產生好名這一思想的根性。

閲讀題:

22.從第①段可看出張岱“國破家亡”後的生活狀況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3.分析第②段寫作特色及其作用。(3分)

24.第④段寫“腳伕”、“寒士”的用意是 。(2分)

25.對第③段畫線句理解的正確一項是( )(2分)

A.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後為次序,是另外一種年譜的寫法;也不按門類編排,以與《志林》相差別。

B.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後為次序,以與年譜相異;也不按門類編排,以與《志林》相差別。

C.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後為次序,是另外一種年譜的寫法;也不按門類編排,相當於另外的《志林》。

D.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後為次序,以與年譜相異;也不按門類編排,相當於另外的《志林》。

26.聯繫全文,説説張岱的“痴”表現在哪裏?(3分)

答案:

22. (2分)避居山中(1’),經常斷炊(1’)。

23. (3分)連用七個排比句,節奏短促,一氣呵成(1’);今昔生活的對比(1’),使作者對盛衰榮辱巨大反差頓生因果輪迴的惋歎(1’)。

24. (2分)西陵腳伕“惟恐其非夢”,而中試寒士則“惟恐其是夢”,雖然願望不同(1’),但作為痴人的本質和作者是一樣的`(1’)。

25.(2分)B

26.(3分)把五十年來的盛衰榮辱看成人生大夢一場(1’);通過寫作來追憶往昔,慰藉自己(1’);還想着要把文章流傳後世(1’)。

【參考譯文】

陶庵國破家亡,無可歸宿之處。披頭散髮進入山中,形狀可怕地變成了野人。親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藥猛獸,愕然地望着,不敢與我接觸。我寫了《自輓詩》,屢次想自殺,但因《石匱書》未寫完,所以還在人間生活。然而甕中經常無米,不能煮飯療飢。我這才懂得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二老實在是餓死的,説他們不願吃周粟,還是後人誇張、粉飾的話。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長於王、謝之家,很享用過豪華的生活,今日遭到這樣的果報:以竹笠作為頭的報應,以草鞋作為足跟的報應,用來跟以前享用過的華美冠履相對;以衲衣作為穿皮裘的報應,以麻布作為服用細葛布的報應,用來跟以前又輕又暖的衣服相對;以豆葉作為食肉的報應,以粗糧作為精米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對;以草荐作為温暖牀褥的報應,以石塊作為柔軟枕頭的報應,用來跟温柔之物相對;以繩樞作為優良的户樞的報應,以甕牖作為明亮的窗的報應,用來跟乾燥高爽的居室相對;以煙燻作為眼睛的報應,以糞臭作為鼻子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享受香豔相對;以跋涉路途作為腳的報應,以揹負行囊作為肩膀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轎馬僕役相對。以前的各種罪案,都可以從今天的各種果報中看到。

在枕上聽到雞的啼聲,純潔清靜的心境剛剛恢復。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華靡麗於轉眼之間,已化為烏有,五十年來,總只不過是一場夢幻。現在黃粱都已煮熟,車子已從蟻穴回來,這種日子應該怎樣來打發?只能追想遙遠的往事,一想到就寫下來,拿到佛前一樁樁地來懺悔。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後為次序,以與年譜相異;也不按門類排比,以與《志林》相差別。偶而拿出一則來看看,好象是在遊覽以前到過的地方,遇見了以前的朋友,雖説城郭依舊,人民已非,但我卻反而自己高興。我真可説是不能對之説夢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個腳伕,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罈子打破了。估計無從賠償,就長時間呆坐着想道:“能是夢便好!”又有一個貧窮的書生考取了舉人,正在參加鹿鳴宴,恍恍忽忽地還以為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説:“別是做夢吧!”同樣是對於夢,一個唯恐其不是夢,一個又唯恐其是夢,但他們作為痴人則是一樣的。我現在大夢將要醒了,但還在寫作,這又是在説夢話了。因而歎息具有慧業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難改,正如盧生在邯鄲夢已要結束、天就要亮的時候,在其遺表中還想把其摹榻二王的書法流傳後世一樣。因此,其一點名根,實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樣堅固,雖然用猛烈的劫火來燒它,還是燒不掉的。

標籤: 閲讀 陶庵夢 憶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9gm3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