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祖母的呼喚》閲讀答案

《祖母的呼喚》閲讀答案

  祖母的呼喚

《祖母的呼喚》閲讀答案

①在一篇文章裏,我説過“鼻子有記憶”的話,現在仍確信無疑。我還認為耳朵也能記憶,具體説,耳朵深深的洞穴裏,天然地貯存着許多經久不滅的聲音。這些聲音,似乎不是心靈的憶念,更不是什麼幻聽,它是直接從耳朵祕密的深處飄響出來的,就像幽谷的峯巒縫隙處滲出的一絲一滴丁冬作響的水,這水珠或水線永不枯竭,常常就是一條河的源頭。耳朵幽深的洞穴是童年牧歌的一個源頭。

② 我十四歲離開家以後,有幾年十分想家,常在睡夢中被故鄉的聲音喚醒,有母親急促而沉重的腳步聲,有祖母深夜在炕頭因胃痛發出的壓抑的呻吟。幾十年之後,在生命承受着不斷的寂寞與危難時,常常能聽見祖母殷切的呼喚。她的呼喚似乎可以穿透幾千裏的風塵與雲霧,越過時間的溝壑與迷障:

“成漢,快快回家,狼下山了!”成漢是我的本名。

③童年時,每當黃昏,特別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隨着田野上冷峭的風,從我們村許多家的門口,響起呼喚兒孫回家吃飯的聲音。男人的聲音極少,總是母親和祖母的聲音。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祖母身體病弱,在許多呼喚聲中,她的聲音最細最弱,但不論在河邊,在樹林裏,還是在村裏哪個角落,我一下子就能在幾十個聲調不同的呼喚聲中分辨出來。她的聲音發顫,發抖,但並不沙啞,聽起來很清晰。

④ 有時候,我在很遠很遠的田野上和一羣孩子們逮田鼠,追兔子,用鍬挖甜根苗(甘草),祖母喊出第一聲,只憑感覺,我就能聽見,立刻回一聲:“奶奶,我聽見了。”挖甜根苗,常常挖到一米深,挖完後還要填起來,否則大人要追查,因為甜根苗多半長在地邊上。時間耽誤一會,祖母又喊了起來:“狼下山了,狼過河了,成漢,快回來!”偶然有幾次,聽到母親急促而忿怒的呼吼:“你再不回來,不準進門!”祖母的聲音拉得很長,充滿韌性,就像她擀的雜麪條那麼細那麼有彈力。有時全村的呼喚聲都停息了,只我還沒回去,祖母焦急地一聲接一聲喊我,聲音格外高,像擴大了幾十倍,小河、樹林、小草都幫着她喊。

⑤大人們喊孩子們回家,不是沒有道理。我們那一帶,狼叼走孩子的事不止發生過一次。前幾年,從家鄉來的妹妹告訴我,我離家後,我們家大門口,大白天,狼就叼走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狼叼孩子非常狡猾,它從隱祕的遠處一顛一顛不出一點聲息地跑來,據説它有一隻前爪總是貼着肚皮不讓沾地,以保存這個趾爪的鋭利。狼奔跑時背部就像波浪似的一起一伏,遠遠望去,異常恐怖。它悄悄在你背後停下來,你幾乎沒有感覺。它像人一般站立起來,用一隻前爪輕輕拍拍你的後背,你以為是熟人跟你打招呼,一回頭,狼就用保存得很好的那個趾爪深深刺入你的喉部。祖母常常警戒我:在野地走路,有誰拍你的背,千萬不能回頭。

⑥祖母最後的呼喚聲,帶着擔憂和焦急,我聽得出來,她是一邊籲喘,一邊使盡力氣在呼喚我啊!她的腳纏得很小,個子又瘦又高,總在一米七以上,走路時顫顫巍巍的,她只有託着我家的大門框才能站穩。久而久之,我家大門的一邊門框,由於她幾乎天天呼喚我回家,手託着的那個部位變得光滑而發暗。祖母如果不用手託着門框,不僅站不穩,呼喚聲也無法持久。天寒地凍,為了不至於凍壞,祖母奇小的雙腳不時在原地蹬踏,她站立的那地方漸漸形成兩塊凹處,像牛皮鼓面的中央,因不斷敲擊而出現的斑駁痕跡。

⑦我風風火火地一到大門口,祖母的手便離開門框扶着我的肩頭。她從不罵我,至多説一句:“你也不知道肚子餓。”

⑧半個世紀來,或許是命運對我的賜予,我仍在風風雨雨的曠野上奔跑着,求索着;寫詩,依我的體驗,跟童年時入迷地逮田鼠、兔子,挖掘甜根苗的心態異常的相似。

⑨祖母離開人世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了,但她那立在家門口焦急而擔憂地呼喚我的聲音,仍然一聲接一聲地在遠方飄蕩着:

“成漢,快快回家,狼下山了!……”

⑩我彷彿聽見了狼的淒厲的叫聲。

(11)由於童年時心靈上感觸到的對狼的'那種恐怖,在人生道路上跋涉時我從不回頭,生怕有一個趾爪輕輕地拍我的後背。

(12)“曠野上走路,千萬不能回頭!”祖母對我的這句叮嚀,像警鐘在我的心靈上響着。

(選自《中國散文小品鑑賞辭典》)

1.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2分)

2.第③段畫線句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3分)

3.第⑥段描寫了光滑而發暗的“門框”與像牛皮鼓面中央的“凹處”這兩個細節,請加以賞析。(3分)

4.作者多處描述祖母的呼喚聲,對此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6分)

A.第②段由“故鄉的聲音”、“腳步聲”等引出對祖母呼喚聲的回憶。

B.第③段“最細最弱”、“發顫,發抖”等句,是對聲音的客觀描述。

C.第④段寫母親“急促而忿怒”呼吼聲,是以母親的急躁陪襯祖母。

D.“就像她擀的雜麪條”這一比喻切合人物身份,而且富有鄉土氣息。

E.“小河……都幫着她喊”使用擬人手法,活現出老祖母的焦急心理。

F.第⑥段描寫呼喚聲時虛實結合,真誠地表達了對童年頑劣的愧疚。

5.“成漢,快快回家,狼下山了!”這一句在文中出現了兩次,這樣寫的好處是 (4分)

6.本文對“狼”的敍寫很有意味,請對此加以評析。(4分)

  參考答案:

1.(2分)運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了記憶深處“聲音”渺遠、新鮮、難忘等特點。

2(3分)一步一步勾畫出一個冬天傍晚的景象,(1分)為祖母呼喚聲的出現鋪墊一種寒冷而又黑暗的氛圍,(1分)襯托出祖母温情與慈愛。(1分)

3.(3分)兩處細節描寫的是祖母獨特的“呼喚之跡”,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祖母的深摯愛心,同時又表現了作者對祖母的理解與摯愛。

4.(6分)B F

5.(4分)①前後呼應,使文章結構緊湊,收縱自如;②照應標題,具體呈現祖母“呼喚”的內容;③標明文章層次,由回憶轉到現實,完成立意昇華;④突出文章的中心意象,形象化概括文章的主題。

6.(4分)狼的引入,有陰森的感覺,使本文不同於一般懷念祖母或親人的文章。拓寬了文章的意藴,除表達對祖母的思念之情外,還有對人生艱險的警悸,以及對自我人生態度的言説:高度警惕,絕不回頭,勇往直前。狼的敍寫使整篇文章凝重、深邃。(題材1分,立意2分,風格1分。大意相同即可)

標籤: 呼喚 祖母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80nx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