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關於世界地理試題之地質構造

關於世界地理試題之地質構造

世界地理試題之地質構造

關於世界地理試題之地質構造

讀甲、乙兩地地質構造示意圖,回答31-32題。

31、關於甲、乙兩地地質構造及成因的説法,正確的是

A、甲為背斜,擠壓形成;乙為向斜,張裂形成

B、甲為背斜,張裂形成;乙為向斜,擠壓形成

C、甲、乙均為褶皺的基本形態,均是擠壓形成

D、甲為向斜,乙為背斜,均是擠壓形成

32、如果只考慮內力作用的影響,甲、乙兩地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貌是

A、均形成山嶺或山脈 B、均形成谷地或盆地

C、甲形成谷地,乙形成山嶺 D、甲形成山嶺,乙形成谷地或盆地

總結: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巖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

世界地理試題之西亞石油分佈和運輸線路圖

【—世界之西亞石油分佈和運輸線路圖】礦產資源 豐富,尤以濱臨“石油之海”的波斯灣為世界上石油、天然氣藴藏最為豐富的地區。

讀下圖西亞地區的石油分佈和運輸線路圖,海上運輸路線可分為西行、南行、東行三條,分析完成12~13題。

12.德國魯爾區從沙特阿拉伯進口石油,走西行路線,依次必須經過的海運要道有 ( )

A.直布羅陀海峽、土耳其海峽、英吉利海峽 B.霍爾木茲海峽、好望角、英吉利海峽

C.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D.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基爾運河

13.一艘油輪從阿巴丹出發,在7月往上海,有關所經過的海域,敍述正確的是 ( )

A.一路都是順風順水 B.經過馬六甲海峽遇到颱風

C.經科倫坡附近海域時,發現正午旗杆影子朝南

D.在經過東海時,看到許多滿載而歸的漁船

總結:以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主要分佈在扎格羅斯山的西南麓,即構造上屬新褶皺山地的前緣凹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已探明儲量100多億噸,是西南亞也是亞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產地。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赤潮預防

在赤潮發生時可以調劑用水,與此同時,改進養殖餌料種類,用半生態系養殖方法逐步替代投餌餵養方式,以期自然增殖有益藻類和浮游生物,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1.控制海域的富營養化

①應重視對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的處理,提高污水淨化率。

②合理開發海水養殖業

為了減緩由海水養殖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要採取以下措施:

a、根據水域的環境條件選擇一些對水質有淨化作用的養殖品種,併合理確定養殖密度,控制養殖面積。

b、進行多品種混養、輪養、立體養殖,尤其是魚、蝦、貝、藻混養,建立生態養殖系統。

c、提高養殖技術,改進餌料成分及投餌技術,使其有利於養殖生物的攝食,減少殘餌,減輕水質和底質的污染。

d、不能將池塘養殖的污水和廢物直接排入海水,應採取逐步過濾等辦法加以處理。

2.人工改善水體和底質環境

如在水體富營養化的內海或淺海,有選擇地養殖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紅毛菜、紫菜、江籬等大型經濟海藻,既可淨化水體,又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體交換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礦物、石灰勻漿及沙等覆蓋受污染底泥,來改善水體和底質環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來種類的引入

總結: 要制定完善的法規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經船隻和養殖品種的移植帶入養殖區。

世界地理試題之北京奧運會圖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央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

下圖為申請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城市或已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位置圖。讀圖9-10回答1一3題。

l.上圖中,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城市是

A.② B.③ C.④ D.⑤

2.若奧運會開幕式於北京時間20點舉行,區時為12點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述城市中,氣候特點和①圖城市相似的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總結:北京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北京也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的國際高等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坐落於北京。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我國自然資源與人均

對於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與人均不足問題,老師做下面的知識總結。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與人均不足

一、自然資源與我們

1、自然資源包括:

土地、礦產、森林、水、水能等

2、可再生與非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資源:水、水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森林、土地

不可再生資源:煤炭、石油等

二、資源豐富、人均不足

1、人口增長與資源總量的矛盾

面積世界第3位——人均不足世界的1/3

耕地世界第4位——人均為世界的1/3

徑流量世界第6位——人均為世界的1/4

森林面積世界第6位——人均為世界的1/5

礦產資源總值世界第3位——人均不足世界的1/2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2、經濟增長與資源開發的矛盾

石油經濟

資源的循環利用

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

三、資源利用的不合理問題

1、礦產資源浪費嚴重

煤炭資源利用率低

石油資源的浪費

2、資源的二次利用率較低

中水的利用

3、森林資源破壞嚴重

4、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較低

以上對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與人均不足知識的`總結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知識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好好學習的哦。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俄羅斯煤炭資源

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全俄煤炭消費比重最高的地區。

一遠東地區的煤炭儲量及開採情況

俄遠東地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200億噸,尚需進一步勘探的預測高達3547億噸。在已探明的儲量中約50%可進行露天開採。具體分佈如下:

(一)薩哈共和國

薩哈共和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93.91億噸,居遠東地區第一位,也是遠東地區唯一擁有大規模煉焦煤儲量的地區。該共和國現共有9個煤炭開發項目,其中3個露天煤田年開採能力共3300萬噸。在薩哈共和國的煤炭開發項目中,前景最好的是埃利吉石煤田和坎加拉瑟褐煤田開發項目,已探明儲量達60億噸。

(二)阿穆爾州

阿穆爾州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38.13億噸,居遠東地區第二位,年開採能力為1000萬—1200萬噸。目前的作業煤田是賴奇欣斯克、博古恰內和葉爾科夫齊煤田,年開採能力均在450萬噸左右。此外,較大煤田還有:斯沃博德內煤田,已探明儲量為8.7億噸,但該煤田只適合就地建廠發電,不適合長途運出;謝爾蓋耶夫卡褐煤田,儲量為2.91億噸,年開採能力約150萬-200萬噸;奧戈賈煤田,初步探明的儲量為1.28億噸,適合露天開採,年開採能力預計達300萬噸,但需鋪設140公里的鐵路線。

(三)濱海邊疆區

濱海邊疆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26.21億噸。從長遠看,已勘探的煤田雖能保證年開採2500萬—3000萬噸,但這些煤田的地質條件複雜,不是單一性,因此,開採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其中開採條件較好的煤田有:比金煤田,年開採能力為1200萬—1400萬噸;巴甫洛夫斯克褐煤田,年開採能力500萬-600萬噸;利波夫齊和伊裏喬夫卡煤田可露天及地下機械化開採,年開採能力為150萬-200萬噸;拉茲多利諾耶煤田,預計年開採能力為200萬-240萬噸。此外,濱海邊疆區有一些小煤田,不需要很大投入,年開採總量約250萬-300萬噸,開採期5-10年。列入國家儲備的較大型煤田有巴甫洛夫斯克煤田的西北礦脈及拉科夫卡煤田。這一地區有8850萬噸煤可供露天開採。另外,游擊隊員城煤田也可恢復到年開採總量100力噸左右。

(四)薩哈林州

薩哈林州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8.45億噸,主要煤田都已投入開採且儲量可觀,不排除現有煤田在重新進行地質勘查後會有更大的儲量發現。

(五)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5億噸,目前主要產煤

七年級地理複習資料:居民與聚落

對於地理中居民與聚落的資料知識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複習知識進行很好的學習。

居民與聚落

4.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佈: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3、世界的人口問題(有社會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世界的人種: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羣。(書本71面)

黃色人種:分佈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佈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

漢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

2、世界的宗教:教 教堂:高高聳立;主要分佈: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主要分佈: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經典:《》。

佛教 廟宇:金碧輝煌;主要分佈: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道教:中國本土的宗教)

4.3 世界的聚落

1、聚落:人們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鄉村: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周圍有農田。集鎮: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

2、聚落與環境: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點。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佈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3、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羣和遺址,處理好聚落髮展與保護的關係,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如“北京的四合院”)

標籤: 地理試題 構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ozqm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