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農作物生產技術》習題彙編及答案

《農作物生產技術》習題彙編及答案

複習思考題答案:

《農作物生產技術》習題彙編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農作物:狹義的農作物是指具有經濟價值被人們種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農田作物,也叫大田農作物,俗稱“莊稼”。廣義的農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經濟價值而被人們栽培的植物。

2.農作物生產技術:是指根據農作物生長髮育規律及農產品食用安全規範,為獲得高產、優質的農產品,滿足市場的需要而採取的各種人工措施。

二、簡答題

1.通常農作物的分類方法有幾種?如何分類?

答: 按農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學系統相結合分糧食作物 、 經濟作物 、 飼料和綠肥作物 、藥用作物;

根據農作物對温度條件的要求,可把農作物分為喜温作物和喜涼作物;

根據農作物對光周期的反應,可把農作物分為長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根據農作物對CO2同化途徑的不同,可把農作物分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根據農作物播種期不同,可把農作物分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按種植密度和田間管理方式不同,可把農作物分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簡述農作物生產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答: 農作物生產的特點是

(1)農作物生產的對象是活的生物體,故農作物生產具有不確定性;

(2)農作物生產是關於初級農產品的生產技術;

(3)農作物生產的空間與場所是露天性的農田,其涉及的環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人類不易控制;

(4)農作物生產技術是一門直接服務於農作物生產的綜合性應用技術。

農作物生產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1)農作物生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2)農作物生產涉及社會穩定和糧食安全。

第1章 耕作制度

第一節 農作物佈局

複習思考題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耕作制度:是指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的農作物種植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養地制度的綜合技術體系,包括種植制度和養地制度兩部分。

2、種植制度:是指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的農作物組成、配置、熟制與種植方式的總稱。

3、養地制度:是指與種植制度相適應的以提高土地生產力為中心的一系列技術措施。

4、農作物佈局:是指在某一種植區域(田地)上,對欲種植農作物的種類、品種及種植面積所做的安排。

1

二、簡答題

1.農作物佈局的原則是什麼?

答:一是需求原則;二是生態適應性原則;三是經濟效益與可行性原則。

2.農作物佈局的內容有哪些?

答:一是明確對農產品的各種需要;二是查清農作物生產的環境條件;三是確定適宜的農作物種類;四是確定農作物配置;五是進行可性鑑定;六是保證生產資料供應。

3.農作物佈局與種植結構調整的關係怎樣?

答:一是糧食生產立足於“總量平衡,區域優先發展”;二是努力推進經濟作物區域化種植;三是逐步實現由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二元結構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的轉變,實現飼料作物生產的獨立化。

第二節 複種

複習思考題答案:

一、 名詞解釋

1.複種: 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內接連種植兩季或兩季以上的農作物的種植方式。複種有接茬複種、移栽複種、套作複種和再生複種4種形式。

2.複種指數: 是指全年總收穫面積佔耕地面積的百分比。

3.熟制:是我國對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種表示方法,它以年為單位表示收穫農作物的季數。

二、簡答題

1.實現複種的條件是什麼?

答:一是熱量條件;二是水分條件;三是地力與肥料條件;四是勞畜力、機械化條件。五是經濟效益大小。

2.複種都有哪些重要技術?

答:一是選擇適宜的農作物組合及品種;二是套作與育苗移栽;三是適時播種、早發早熟。

第三節 間作與套作

複習思考題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單作:是在同一塊田地上種植一種農作物的種植方式。

2、間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於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農作物的種植方式。

3、套作:是在前季農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農作物的種植方式,又稱為套種。

4、幅寬: 是指間套作中每種農作物的兩個邊行相距的寬度。

5、間距: 是相鄰兩種農作物間的距離,是間套作物邊行爭奪養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

6、帶寬:是間套作各種農作物順序種植一遍所佔地面的`寬度,包括了間距和幅寬。

7、邊際效應:是指間套作複合羣體中,由於作物邊行與內行環境條件的差異,表現出來的植株個體的差異。

二、簡答題

1.間作與套作有哪些作用?

答: (1)增產 實踐證明,合理的間套作比單作具有增產作用;

(2)增效 合理的間套作能夠以較少的投入換取較多的經濟收入;

(3)穩產保收 合理的間套作能夠利用農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強對災害天氣的抗逆 2

能力,達到穩產保收;

(4)協調農作物爭地的矛盾。

2.間作與套作時如何選擇農作物品種?

答:選配合理的農作物品種,應堅持的原則是生態適應性大同小異;特徵特性對應互補;要求經濟效益高於單作。

3.農作物生長髮育調控措施有哪些?

答:(1)適時播種,保證全苗,促進早發;(2)加強水肥管理,適當增加施肥量,合理施肥;(3)化學調控技術;(4)及時防治病蟲害;(5)早熟早收。

4.説出2~3種間套作形式。

答:可結合當地實際説出2~3種間套作形式。如:玉米大豆間作;

玉米甘薯間作;小麥玉米套作。

第四節 輪作與連作

複習思考題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輪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順序地輪換種植不同種類農作物的種植方式。

2、連作:是在同一田地上連年種植相同種類農作物的種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採用同一種複種方式,也稱為連作。

二、簡答題

1.輪作有什麼作用?

答:(1)減輕農作物病蟲為害;

(2)充分利用土壤養分;

(3)減輕田間雜草的為害;

(4)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2.連作的危害是什麼?

答:(1)土壤養分結構失調,有害物質增加;

(2)土壤物理結構破壞;

(3)生物結構的破壞。

3.忌連作和耐連作的作物主要有哪些?

答:忌連作的農作物 有大豆、豌豆、蠶豆、花生、煙草、西瓜、甜菜、亞麻、黃麻、紅麻、向日葵。

耐短期連作的農作物 有豆科綠肥、薯類作物。

耐長期連作的農作物有水稻、麥類、玉米、棉花。

4.輪作有哪些類型?

答:北方地區的主要輪作類型有以下幾種:

(1)一年一熟輪作;

(2)糧經作物複種輪作;

(3)水旱輪作;

(4)綠肥輪作。

第五節 土壤耕作技術

複習思考題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土壤耕作:是利用農機具的機械力量來改善土壤的耕層結構和地表狀況的技術措施。

2、少耕:是指在常規耕作基礎上儘量減少土壤耕作次數或全田間隔耕種、減少耕作 3

面積的一類耕作方法。

3、免耕:又稱零耕、直接播種,是指農作物播種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種,播後及農作物生育期間也不使用農具進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二、簡答題

1、為什麼要進行土壤耕作?

答:因為土壤耕作

( 1 )為農作物播種和發育創造適宜的環境。

( 2 )調節土壤水分,保證旱時能蓄水、保墒,濕時可散墒。

( 3 )消滅作物殘茬,翻埋肥料,加速土壤中養分的轉化與循環。

( 4 )消滅病蟲害及防除雜草。

( 5 )避免養分在土壤的還原過程中損失,促進養分的合理流動。

2、土壤耕作的機械作用有哪些?

答:土壤耕作的機械作用:

( 1 )鬆碎土壤;

( 2 )翻轉耕層,混拌土壤;

( 3 )平整地面;

( 4 )壓緊土壤;

( 5 )開溝培壟,挖坑堆土,打埂作畦。

3、基本耕作與表土耕作各有什麼具體措施?

答:基本耕作措施有:

(1)翻耕;(2)深鬆耕; (3)旋耕。

表土耕作措施技術有:

(1)耙地;(2)耱地 ; (3)鎮壓; (4)作畦;(5)起壟 ; (6)中耕。

第二章 小麥生產技術

第一節 小麥的生長髮育

複習思考題答案:

一、 名詞解釋

1、小麥的一生: 是指小麥從種子萌發到新種子形成的過程。

2、小麥的生育期: 是指小麥從出苗到成熟所經歷的天數。

3、生育時期: 一般把小麥的一生劃分為12個不同的生育時期。

4、春化階段: 小麥種子萌發以後,其生長點除要求一定的綜合條件外,還必須通過一個以低温為主導因素的影響時期,才能使結實器官抽穗結實,這段低温影響時期叫小麥的春化階段。

5、光照階段: 小麥是長日照農作物,要通過光照階段,必須經過一定天數的長日照,才能完成內部的質變過程而抽穗結實。小麥這段長日照的影響時間,叫做光照階段

二、簡答題

1.小麥一生經過哪幾個生育時期?

答:小麥一生經過出苗期、、、 返青期、

起身期、節期、 挑旗期(也叫孕穗期)、、 、 成熟期。

2.小麥的產量構成因素有哪些?

答:小麥的產量由單位面積穗數、每穗粒數和粒重構成。

每667 m 2理論產量=667 m 2穗數x每穗粒數x粒重(g)/1000

3.小麥的階段發育在生產中有何應用?

答:小麥階段發育理論在生產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引種;二是確定適 4

宜播期和播量;三是肥水管理。

第二節 小麥的播前準備與播種技術

複習思考題答案:

1.小麥播種前針對不同的情況如何進行灌水?

答:小麥播種前應澆好底墒水,以便足墒下種。澆灌底墒水通常有4種方式:

(1)送老水 可在秋莊稼收穫前先澆送老水。

(2 在缺墒不嚴重,水源又不太足時,可在前茬收穫後、翻地前澆好茬水。

(3)塌墒水 在嚴重缺墒,水源充足和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在犁地後澆好塌墒水。

(4) 在小麥適宜播期將過,而土壤又嚴重缺墒的情況下,只好先播種,後澆 水,這就叫矇頭水。

2.怎樣確定小麥的適宜播種期?

答:小麥的適宜播期的確定, 目前確定適宜播期的方法有兩種:

(l)氣温法。一般認為,冬性品種16~18℃,半冬性品種13~15℃,春性品種以平均氣温穩定在12~14℃時播種為宜。

(2)積温法。即以積温為指標。根據當地常年氣温資料,從日平均氣温下降到3℃之日開始(即連續5天平均氣温降至3℃以下的第1天),往前累加日均温,當活動積温達到500~600℃時為最佳播期,其前後5天內為播種期。

3.如何做小麥的發芽試驗?

答:小麥發芽試驗:一般方法是隨機數出100粒小麥種子,均勻擺放在墊有吸水濾紙的培養皿中,加入適量的水濕潤濾紙,蓋好種子放入恆温培養箱中,發芽温度25℃左右。第5天計算髮芽勢,7天時計算髮芽率。良種的發芽率應達85%以上,若低於85%,則不能作種用。

4.要提高小麥播種質量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提高小麥播種質量應注意:

(1)播深適宜 種子播種深度以3~4cm左右為宜。

(2)下子均勻 可採用播種機或機播耬進行播種,也可採用重耬播種的方法。

(3)播後鎮壓。

第三節 小麥的前期管理技術

複習思考題答案:

一、 名詞解釋

1、小麥前期生長階段: 是指從種子萌發出苗到越冬的各時期,包括出苗期、三葉期、分櫱期和越冬期4個生育時期。

2、分櫱節: 是指麥苗基部地下莖節與節間組成的密集節羣。

3、分櫱增長期: 小麥幼苗從開始分櫱,並不斷長出新生分櫱,稱分櫱的增長期。

4、分櫱高峯期: 當一株小麥及每667 m 2總櫱數達到最多時,稱分櫱高峯期。

5、分櫱消亡期: 小麥分櫱達到高峯期後,分櫱開始向兩極分化,大櫱成穗,小櫱消亡,這段時間稱分櫱消亡期。

二、簡答題

1.簡述小麥分櫱發生的時間和規律。

答:小麥分櫱發生的時間一般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正常分櫱發生的規律是:當主莖伸出第4葉時,主莖第1葉的葉腋處長出主莖第1分櫱,當主莖伸出第5葉時,主莖第2葉長出主莖第2分櫱;當主莖伸出第6葉時,主莖長出第3分櫱;第1分櫱伸出第4葉時,長出第1個分櫱的第1分櫱(稱二級分櫱),如此類推,新的葉片不斷伸出,新生分櫱不斷出現,形成了出葉與出櫱的同伸關係。

2.小麥前期主攻目標是什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4vwe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