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語文阿里山紀行家庭作業試題

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語文阿里山紀行家庭作業試題

1.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莽莽(mánɡ)濃稠(chóu)

山嵐(lán)魚鼈(biē)

B.堪稱(kān)風靡(mí)

諦聽(dì)靜謐(mì)

C.茸茸(rónɡ)幢頂(chuánɡ)

禪悟(chán)純粹(cuì)

D.雄踞(jù)紅檜(huì)

模樣(mú)鑲嵌(qiàn)

【解析】選C。A項中“莽”應讀mǎnɡ;B項中“靡”應讀mǐ;D項中“檜”應讀ɡuì。

2.分析下面句中加點字運用的妙處。

(1)雖是盛夏亭午時分,驕陽噴焰,卻透不進日光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樹密、陰厚,彷彿能揉出濃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噴”是噴灑、噴射的意思,這裏突出了驕陽似火的特點。

(2)“揉”是揉捏的意思,這裏形象地寫出了樹木繁茂、濃綠欲滴的特點。

3.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1)潭無魚鼈,林無鳥獸。()

(2)忽然間,我覺得,這不就是唐詩中所説的“入雲深處亦沾衣”嗎?()

(3)樹木姿態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

答案:(1)對偶(2)反問引用(3)比喻排比

閲讀“在樹身之間穿行了一陣”至“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誌、靈魂”,回答問題。

4.用四個字概括台灣著名的紅檜被冠名為“神木”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結合選文中“木有香氣,高達58米,胸徑6.5米”,“它的樹齡大約有三千年,被發現的歷史也近一個世紀了”這些內容進行概括。

答案:香、高、粗、久

5.“神木”已遭雷劈,為什麼“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誌、靈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從遭雷劈後的神木所展現的外在雄姿和內在精神這兩個角度思考。

答案:“神木”遭雷劈,雖遭巨創,仍有一段還“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雄踞山間,無可匹敵”,表現了一種不屈的精神,因此,“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誌、靈魂”。

6.於神木“巨創”中,作者發現了豐富、深邃的內涵,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發現了受“巨創”的神木依然倔強挺立,它代表了阿里山的神韻,不難看出作者傾注的'一腔讚美之情。

答案:神木受“巨創”後百折不撓、倔強挺立的雄姿令人肅然起敬,這正是阿里山的神韻和內在美,傾注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7.前文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説到了阿里山?”,聯繫全文內容,你認為選文對錶達中心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選文通過對神木的描寫,充分揭示了它的審美價值,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8.為什麼本來不愛山而愛水的人卻在阿里山上有了難得一樂的收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為“我”在這兒聽到了百鳥合鳴,看到了色彩嬌豔的花兒,更看見了天上的流雲在天上表演着大地上的人間萬象。

9.作者阿里山看雲別有情趣,文中穿插了不少對大陸情景的描繪,試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構思的理解。要緊緊結合文章重點語句理解,如“那兩朵杜鵑是中華民族和睦團圓的寓意”,“期盼祥雲能飛落一場霖雨,澆在兩岸國人的焦渴的心田之上”。意合即可。

答案:表達了作者對中華民族和睦團圓的期盼,對寶島台灣迴歸祖國懷抱的渴盼。

八年級上學期語文阿里山紀行家庭作業試題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29el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