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留點缺憾給人生 教師隨筆

留點缺憾給人生 教師隨筆

 

留點缺憾給人生 教師隨筆

   有閒暇的時候,喜歡到處轉轉,讀萬卷書,走萬里路。雖然旅遊確實能夠給人很多見識,可是也留給人很多遺憾。

    登武當山,因為時間關係,在離“武當金頂”只有不到兩百米的距離的時候,不得不坐着纜車下山;當華山的時候,還是因為時間緊,等了北峯就下山了,西峯、中峯等山峯雖然近在目前,只好作罷。還有遺憾的,遊廬山的時候,因為導遊沒有介紹清楚,我竟然在蘆林湖邊,沒有去遊覽廬林別墅。更有好不容易到貴州的一個苗寨裏面體會民族風情的時候,我的照相機盡然沒有充電,那麼美麗的風土人情以及自然景色只能留在我的腦海裏,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

    每每同朋友談及這些事情,朋友們也常常替我遺憾。可是日子總要往前面走,遺憾好像也沒有什麼用,比方説,我是初秋時節登上華山的,即使我能遊遍其他幾座山峯,可是自然景色千變萬化,不同季節有不同美景,不同的天氣有不同的美景。我看到了秋天的華山,可是還有春天的華山。我看到晴天的華山,可是我還沒有看到雨天、雪天、霧天的華山。我能夠看得清楚嗎?沒有遺憾的時候,幾乎是沒有的,正如蘇東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呀!更何況,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倒是覺得真是因為有這些缺憾,我會經常用想象來“想補”一回。比如想象登上武當金頂,會看到怎樣的景色,比如回憶遊覽苗寨的情景。心情也就釋然。即使走遍天下,也不可能沒有遺憾。世間上的萬事萬物亦與此同理吧。紅樓夢中探春很美,可是脾氣直率,説話一針見血不留情面,是帶刺的玫瑰,史湘雲很美,可是天生口吃,成天“愛哥哥,愛哥哥”的。

  因為有了遺憾,有可能會顯得更加完美。

    巴爾扎克有一個癖好,只用缺口的杯子,買了新杯子,他會用調羹,在杯子上輕輕敲出一個小小的缺口,而且無論是在家寫作還是參加宴會,巴爾扎克都帶着它。 

     雨果注意到巴爾扎克房間裏所有的杯子都有一個小小的缺口。 

    他很好奇,就問巴爾扎克,為什麼他的杯子都有一個缺口。 

    巴爾扎克停下手中的筆,微笑着説:“每次喝咖啡,我都想喝滿滿一杯,但我用有缺口的杯子喝咖啡的時候,我就會想着,上一杯咖啡還沒有喝完,所以接着喝下一杯,再下一杯,喝得越多,流掉的咖啡就越多,我永遠不能把一杯咖啡喝完,我就不滿足,總想把流掉的咖啡喝回來,這樣我就不會停止喝咖啡了。 ” 

    巴爾扎克説完,衝雨果笑了一下,又埋頭寫他的文章。雨果輕輕端起杯子,微抿了一口咖啡,再看巴爾扎克的樣子,終於明白了,巴爾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無論寫了多少作品,這些作品上都有一個缺口,以此來激勵自己,寫下一部,將這個缺口補上,所以他才會不停地寫下去。

   如此這般,人生大可不必太完美,留有缺欠或許更好。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似乎並不知道這一點,常常不滿足於自己的既得利益,做生意的追求最大的利潤,併為此不擇手段,做官僚的`追求更高的位置,併為此不惜違紀違法,更令人不解的是還有些人本是普通人,慾壑難填,叫板為人基本準則和國家法律,最終是落下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有《蝜蝂傳》,給我們塑造了一個不知滿足的貪婪的小蟲--蝜蝂是一種善於背東西的小蟲。它在爬行中遇到東西,就抓取過來,仰起頭揹着它們。揹負的東西越來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勞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體堆積不會散落,最終被壓倒爬不起來。有時人們可憐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體。可是如果它還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樣抓取物體。它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柳宗元在文後發表的議論是這樣説的:“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想想當今社會中的那些貪官污吏,那些欺世盜名,那些亡命之徒,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因而面臨着從高處摔下來的危險,他們真的與蝜蝂這類小蟲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就這些貪得無厭的人來説,他們怕為人生留下缺憾,可是最終得到的恐怕是更大的缺憾。

    紅樓夢中《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鳳姐方覺星眼微朦,恍惚只見秦氏從外走來,含笑説道:“嬸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兒們素日相好,我捨不得嬸子,故來別你一別。還有一件心願未了,非告訴嬸子,別人未必中用。”

鳳姐聽了,恍惚問道:“有何心願?你只管託我就是了。”秦氏道:“嬸嬸,你是個脂粉隊裏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鳳姐聽了此話,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問道:“這話慮的極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無虞?”秦氏冷笑道:“嬸子好痴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於榮時籌畫下將來衰時的世業,亦可謂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諸事都妥,只有兩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則後日可保永全了。

    當時的賈府財大氣粗,花天酒地,窮奢極侈,可謂圓滿,毫無缺憾,可是最終落得個,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的結局。如果賈府有一種缺憾意識,或許最終的解決會有所改變吧?

當然,很多人是懂得人生“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並不是因為“無涯”我們就一定要去追求圓滿,也是正是因為“無涯”,我們才更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閲微草堂筆記》記載了這樣一則人狐相戀的動情故事:在獻縣,有一位名叫周虎的僕人,與一隻狐狸相戀20餘年,一日,掐指一算,緣分將盡,就要走了,按理説,它應當安度餘下的日子,然而,它卻沒有,而是提前三日離去。説,吾留此三日緣,為再一相會地也。數年後,狐果然來了,歡洽三日而後去。臨行嗚咽曰:“從此終天訣矣!”

後來,有人這樣評價這隻女狐:“此狐善留其有餘,惜福者當如是。”那個女狐就是聰明,給自己留下三天缺憾,卻能夠得到更好的快樂和幸福。

    獸猶如此,人更該學學吧?!

 

陶建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zrr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