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教育(Education)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下面跟着小編來看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處】

《論語為政第二》

【註釋】

周:合羣;比(音bì):勾結。

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這裏“周”指以義合,“比”指以利合。

【譯文】

孔子説:“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君子和小人是以德行來劃分的,在這裏孔子對君子和小人做了更具體的劃分,提出了“周”和“比”這樣一對反義詞:“周”是周至,指對人開放和包容;“比“是比附,指對人封閉和排斥。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一視同仁,從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一起排斥異己者。

與人交往,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它決定一個人生活世界的寬窄。然而,人類又是個體差異最豐富最懸殊的羣體,與自己熟悉瞭解的人相處,自然要容易一些,所以,黨同伐異幾乎是人類難以消除的天性。孔子卻把這稱之為小人行徑。

孔子是不是太不通人情了?

當然不是。

人和人的差異有兩種,一種是性情興趣的差異,另一種是人品人格的差異。前一種差異只是性格差異,不存在是非對錯,只能説各具特色;後一種差異卻是道德差異,有明顯的是非對錯。

興趣相投,結為好友,這不但沒錯,反而應該提倡,孔子不也曾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嗎?所以孔子這裏所説的'“周”和“比”主要是針對道德差異。在興趣上,每個人都應該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惡上,人則不應該以自己的標準為標準,以自己的私心好惡為標準來衡量人、選擇人。這才是孔子這句話的本意。

這句話對於球員來説尤其重要。球員的成功來自於與隊友的精誠合作,而且球員需要不斷選擇高級別的新球隊來提高自己。這就要求球員必須擁有很強的人際環境適應能力。

這種適應力來自於哪裏?

正來自於“周而不比”的待人原則。

“周而不比”其實是一種不斷拓展自我胸懷、跳出自我牢籠的過程。無論到哪個國家哪支球隊,踢好球是始終不變的目標,而尊重他人、遵守規則,則是最基本的生存原則。當一個球員能夠始終謹守這個原則,而不是狹隘地以自己的標準來選擇隊友、要求環境,即便在性情、興趣、習慣、語言等方面存在種種差異,他也能夠隨處落地生根、順利融入環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dx3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