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如何使學困生成功(教師中心稿)

如何使學困生成功(教師中心稿)

山東省單縣實驗中學 朱瑞富

如何使學困生成功(教師中心稿)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上的各種不正之風,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一些不健康文藝作品的毒害,也隨之而來。如各種電子遊戲廳、網吧的開放,各種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心靈;再加上人與人之間不正常的交往關係等,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着消極影響,埋下了不愛學習的禍根。 

2.家庭教育的失誤。一般來説“學困生”的家長是教不得法,嬌嚴失當。有的家長過分溺愛自己的子女,捧他們為掌上明珠,把他們當作“小皇帝”、“小公主”,嬌生慣養,包庇縱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長粗暴無知,對子女抱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動不動就拳腳相加,(有時女子單打,有時男子單打,有時男女混合雙打)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員之間要求不一致,使子女無所適從;有的家長本身道德敗壞,自私自利,甚至縱容子女貪圖享受安樂,給子女灌輸一些“學習無用”的思想等。這就使本來好學的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學校教育上的偏差和過失。首先,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教育為了升學,升學以成績論英雄,以學生成績評價學校,評價教師,在這樣的教育機制下,就要對學生進行不斷的分類、淘汰,致使一些學生喪失了信心;其次,是由於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時間長的學生,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時間久了便淪為“學困生”;再加上有的教師急功近利,對學生期望過高,對學生估價往往脱離學生真實情況,致使教育方法不當,對學生態度冷淡無情,或過分討好學生,不敢嚴格要求,或對學生親疏有別,不能一視同仁,過分偏愛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其他學生的情感等。甚至造成師生對立,導致了部分“學困生”的產生。 

4.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生自身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沒有吃苦的精神,缺乏頑強的毅力,不懂得“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再加上學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誤區,對學校的教育和家長的管教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立情緒,不願接受教師和家長的正面引導,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習慣,或沉醉於低級趣味的東西,甚至接受完全錯誤的東西,知錯不改,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自甘墮落,成了名副其實的“學困生”。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不是單一的,有時是綜合以上各原因而形成的。總之,在興趣、意志、情感、動機、信心、習慣、性格、毅力等方面表現的比較差,也就是“非智力型學困生”。 

二、“學困生”的轉變

1.用真誠的愛温暖學生 

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説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祕就在於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道德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關心愛護學生,首先必須全面深入地熟悉學生,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對學困生要有五心:信心、關心、誠心、耐心、愛心。學困生不缺批評,不缺訓斥,而缺的是鼓勵、表揚和感化。只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大家知道,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學校裏眾人皆知的“學困生”,教師常罵他對詩“一竅不通”;達爾文讀中學時,因成績不良而被教師、家長視為“智力低下的人”;舉世聞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在讀小學時被譽為“愛搗蛋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也不少。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一個平時連兩位數加減法都不會做的所謂“差生”,在談起“養鳥經”時,卻口若懸河;一個門門都不及格的“學困生”韓寒,居然成了名副其實的大作家。我們教師千萬不要瞧不起學困生,更不要放棄他們,要做到“愛鋼又不恨鐵”,我們要尊重、親近、感化、轉變他們,“良駒多出於烈馬”,在我們的教鞭下有瓦特,在我們的冷眼中有牛頓,在我們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把真誠的愛灑向學生,用愛心温暖學生,才能喚醒學生,愛心是實現學困生轉化的基礎。以愛為前提,運用各種方法轉化他們,請堅信學困生也一定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2.成功是成功之母

學習的認識過程是由不知到知,學習主體學生不斷的探索、研究、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空間是茫然的,再加上其他各種因素的干擾,難免要走錯路。這是很正常的,此時需要老師的引導,但是他往左走,被批評,往右走被訓斥,往前走被指責,往後走被打回,他無所適從。對於他來説,學習就是置身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充滿了恐懼、壓抑、緊張和怯懦。試想,如果一位學生總是被老師的提問問倒,總是考試不及格或不理想,總是上課聽不懂,學不會,練習不會做。那麼,他就總是體驗到一種失敗的情緒。失敗情緒的積累就會產生一種壓抑感。這種壓抑感表現出一些心理的甚至生理的反映。例如,總是失敗會形成一種自我暗示:很可能是自己的天分不足,智力有限,再努力也沒有指望。因而就削弱了繼續努力的熱情。甚至對學習產生了反感。在他最需要老師的引導,家長的關心,同學的幫助的時候,得到的卻是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的輕視。在他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伴隨着的總是恐懼、壓抑、緊張和怯懦。曾經有一位學生對我談過,他的數學成績不是太好,每當他拿起數學課本時,他的大腦就有昏漲疼痛的感覺,胃裏也不舒服。事實上,在每個班中,絕大多數中下等學生可能一差到底,就是由於總是失敗,總是灰心喪氣所至。當失敗--灰心--再失敗--再灰心這種惡性循環出現時,學生連最基本、最簡單的概念都難以學會。此時教師去講如何克服困難的大道理是不容易奏效的。這種惡性循環若長期存在下去,將會磨掉學生最後一點進取精神,並強烈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甚至使他們的一生都蒙上一層不太光彩的陰影,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難怪在大學裏讀書的有些學生,他們回憶中學的學習經歷時,對中學教師感情冷談,甚至痛恨。媒體中我們也見過有的學生殺弒父母,這不能不説是教育的悲哀。

相反,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去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就能夠改變他們原來失敗體驗的心態,由被動消極變為主動積極。加拿大病理學家岡斯謝爾耶所做的大量心理試驗證明:學生的極度疲勞,往往是由於經常失望和失敗造成的。如果學生經常處於成功的環境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他們就會爆發出內在的學習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根據馬斯洛高峯體驗的理論,當一個人經過一場緊張的奮鬥終於成功時,“他會沉浸在一片純淨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擺脱了一切懷疑、恐懼、壓抑、緊張和怯懦。”“他不再感到自己與世界之間存在着任何距離而相互隔絕。相反,他覺得自己已經與世界緊緊相連融為一體。他感到自己是真正屬於這個世界。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觀者,一個無人問津的孤兒。”成功本身會使學習者的心理上感受到一種如疾如狂的喜悦,一種歡樂之極的輕鬆。對於一個經常失敗的學生來説,這種體驗是陌生的,美妙的,也許是從未體驗過的。這種健康心理狀態的產生,也對他產生了自我暗示:他開始相信自己做為一個正常人的價值,相信自己和別的同學一樣具有潛在的能力。他丟掉了孤獨感,把自己置身於同學之間,敢於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正視別人的目光。他感到已同班級、學校、社會乃至家庭緊緊聯繫融為一體。於是他堅定了繼續進步的信念,他變得努力,他相信他的努力會取得成績,相信有成功的希望。成功使一個經常的失敗者產生再成功的希望--成功是成功之母,他願意為取得成功而不懈努力。 

3.激發興趣,培養自信心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信心是成功的源泉。要幫助學生鼓足勇氣,重拾自信,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瞭解自己也有優點,這樣才能填充自信,對生活、學習更有信心。 在心理方面,學生都有期待心理、表現心理等。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時刻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如讓學困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説收發作業等。在他回答的問題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但也有可取之處,我們要不失時機的加以肯定,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再比如,學生的文章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總能找到一些長處,有的`中心明確,有的內容充實,有的感情真摯,有的結構合理,有的語言流暢等等,有這麼多好的評語我們為什麼不用呢?如果這些優點都沒有,或許寫得字很工整吧,總會有一個字寫得好吧,總會有一個筆畫寫得好吧,見的優點。學生每寫一篇文章得到的總是老師的肯定,就會激發寫作的興趣,增強寫作的信心。相反,學生經過艱辛的努力寫出的文章被老師説得一無是處,哪種方法更易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顯而易見。

具體方法是“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多矯正、勤表揚”。 要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並對他們的特長肯定、獎勵,以激勵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向他們提出希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實現學困生轉化的不竭動力。他們會在學習上也能象發揮特長一樣,要求上進,堅定地邁出前進的步伐。 

4.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學困生” 

轉化“學困生”不是班主任單個人的事,但靠班主任孤家寡人孤軍奮戰,恐怕勢單力薄,難以奏效。還應該靠各位科任老師積極協助。除此之外,還要靠家長的配合,社會的配合。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要把家庭、社會、學校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轉化氛圍。要以家庭、社會作為鞏固學校轉化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師作為轉化“學困生”的主力軍,要協調好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不能偏廢任何一方。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他們處於良好的環境中收到各方面的幫助。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須經過一段漫長的歷程,也不是某個人單槍匹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師、學校、家庭和社會全方位的配合。

 學困生的轉化,還需要教師的創新精神。教師要創新,教育要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前教育正面臨着新的挑戰和機遇,智者不只發現機會,更要創造機會。讓我們修復好學困生將沉的航船,並協助他們順利航行,在航行中取得嶄新的、成功的體驗,從而鼓舞他們去迎接今後的挑戰。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學困生定會不斷進步,最終成功。  

標籤: 學困生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ry8zp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