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語文華麗轉身後依然美好

語文華麗轉身後依然美好

      內容提要: 我們沐浴在課改的春風中, 們才意識到語文絕不只 一本本教科書,它是一個最具開放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廣袤美麗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語文是茫茫宇宙裏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濤銀沙;語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飛蝶舞,是秦磚漢瓦上歲月的痕;語文是“鎖”進日記、深藏心裏的小祕密,語文是母親手中遞來的温熱的奶茶;語文是體壇賽場上矯健的身姿……

語文華麗轉身後依然美好

    我喜歡翻看獲獎的兒童畫,着色大膽,構圖新穎,童趣盎然,童心爛漫,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畫幅間得到了最大的發揮。然而,這些兒童畫並不是信手塗鴉,毫無章法,小作者把“放”與 “不放”的關係問題,把握得恰到好處,這讓我聯想起當今教育界爭論的問題--如何把握“度”。能於無章法中含章法,這是藝術的至高境界,同樣適和於語文。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高聲唱道:“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在享有物質生活的同時,能夠在精神的家園中“詩意地棲居”,這是一種至上的境界。只有詩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語文教學也是如此,詩意的享受語文學習,提高生活的品位。

    我們沐浴在課改的春風中, 們才意識到語文絕不只 一本本教科書,它是一個最具開放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廣袤美麗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語文是茫茫宇宙裏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濤銀沙;語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飛蝶舞,是秦磚漢瓦上歲月的 痕;語文是“鎖”進日記、深藏心裏的小祕密,語文是母親手中遞來的温熱的奶茶;語文是體壇賽場上矯健的身姿……

    我也常看發達的地區的發展,文化與經濟是兩翼,經濟發展了,文化不配合,經濟也會跌下來。發達地區的發展,文化是最終的決定因素。後來,我們反思,從美國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中明白:表面看是經濟,實際上是強勢文化的侵略。那些吃的、喝的孩子們喜歡,大人進去也覺得環境很好,乾淨衞生,還能聽到輕音樂,不像中國的小吃店亂糟糟的,相互説話都聽不見。於是,中華名小吃也在改革,首先是價高了,然後是環境逐步在變。

    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單純的填鴨式教學,單方面的“口耳相傳”,枯燥的説教,這些方式也早就隨着時代的變革在悄然轉變。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靈魂締造者--教師,也應該用詩意的課堂去點燃孩子的感情,尤其是語文教師。因為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負載着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然而放眼我們的語文課堂卻是如此的不盡人意,現代教育的種種弊端消磨掉了教師們的詩意,為了應付年復一年、月復一月的各級各類考試,我們的語文課堂毫無詩意可言。缺乏詩意的語文教學,無異於乾旱的季節沒有綠意的枯澀。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去澆灌我們生命的綠意呢?

    高中新課程標出台之際,在語文的美不斷流失的時候,我們更有必要對今天的語文和明天的語文進行審視與展望,從而還語文以本來面目,要讓語文華麗轉身之後迴歸美好。

    語文是斷臂維納斯的美麗……

    "一部現代語言學史是漢語的人文精神與漢語的科學主義矛盾、困擾的歷史。"申小龍《語文闡釋》中的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中國現代語言史永恆的爭論主題,這一爭論至今還在延續。但不管如何爭論都無法抹殺漢語的人文性和科學性的雙重特性,也很難準確界定二者孰輕孰重。語言是人文的語言,人文是語言負載下的人文,二者水乳交融的關係告訴我們,人文性與科學性的刻意隔離無異於對人的靈與肉的強行肢解。人文是美,是鮮活的生命;科學意義上的語言是美化生命、強健生命、表現生命的皮膚和骨骼。語言總是"與人文環境互為觀照的、動態的.、內容上自足的表達與闡釋過?因而語文教學上的這種爭論註定是無益的,它無助於準確界定語文學習的任務。那麼――語文是誰?

    語文就是語文,語文是文化的語文,語文也是科學的語文;語文是朦朧的美,--是空中樓閣般的夢幻,是蕩氣迴腸的美妙樂曲,是意藴悠遠的詩韻,是美神維納斯斷臂的浮想聯翩……

    語文學習學什麼?

    語文學習就是對發現美、欣賞美、感悟美、表現美、挖掘美的想往。

    當語文教學把語文的美肢解得越來越細的時候,無異於把美神維納斯剖解得支離破碎,維納斯不美了,語文還有美嗎?失去了美,語文就失去了靈魂,也就失去了她誘人的魅力。

    --語文學習還能學什麼?

    許多有識之士對當前語文教學"美"的不斷失落倍感惋惜和憂慮。曾幾何時,我們對那"漁舟唱晚"的恬靜、"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悽柔、"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邁、"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正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怨無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大義凜然,已經越來越淡漠,對美的感悟也逐漸失去了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化"美"為"醜"的忍耐,對"功利語文"的痛苦選擇,美變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成績和升學。

敢問語文教學路在何方?

    人文語文與科學語文之爭的最大"成效"也許莫過於舍"美"而取"考試".語文不是一切為了考試的雕蟲小技,她是一種厚實的涵養,是人文的沉澱,是美的昇華。"考試""考"的就應該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動人心魄的美;語文學習就應該是如飢似渴地暢飲華夏文化源遠流長的滋養。

    語文的美,俯拾皆是;語文教學,路在腳下……

    語文教學是流動着美的韻律……

    當我們的教學被考試牽着鼻子走的時候,當課堂沉悶到師生都感到窒息的時候,語文美妙的韻律已經沉沉睡去……。一首歌唱道:"……我已不再想你,我失落了和你牽手的衝動……",以此來闡釋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可謂恰如其分。

    當這個對象依然美麗照人的時候,卻仍舊激發不了審美的衝動,感受不到美的愉悦,那麼也許只能作以下假設推斷:1、審美判斷媒介缺失。2、審美環境導引偏差造成審美判斷偏差。3、審美概念不健全。等等。審美判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思維能力,並隨着環境薰陶和媒介的引導逐漸走向成熟,從而最終形成獨立的審美意識。可見,媒介和環境對審美對象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依此推斷,語文教學憂人現狀應該與媒介和環境誤導有關。我們的教育環境,我們的教師,我們的教材,我們的各種媒體時時刻刻都在向學生傳輸着共同的信息:考試!考試!考試!先看我們的課堂,當我們齊聲誦讀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感悟着它的氣魄與美麗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會忘掉插上一句:這是千古名句,歷來是考試的重點。一盆冷水從頭上澆下,語文的美也隨着流水滲入腳下的塵土。再看我們語文學術界,我們奉為瑰寶的語文教學理論,大多也都是隨着考試的轉輪,審察着或淺或深的車轍,然後告訴我們:考什麼,不考什麼,怎麼考;學什麼,不學什麼,怎麼學。研究不可謂不深,觀點不可謂不新,作用不可謂不大。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很少有人能完全擺?功利語文"的束縛,暢談、宣揚純美語文醉人的韻律和魅力。最後看我們的學生,當我們搖頭擺腦賞析着"黛玉葬花"悽美情境,引導學生感悟人性的情與理的時候,下面突然冒出一句話:考試會考這個嗎?……

    我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大得我們透不過氣來,大得我們無暇也不敢去想:當我們領着學生暢遊在五彩繽紛的語文海洋,盡情享受蕩人心魄的流動曲線,傾心觸摸着熱烈歡跳的至美的時候,我們就無法應付考試?如果真的如此,那隻能説明我們的"考試"還很不完善;如果事實並非如此,那我們為什麼不試一試?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於戴着鐐銬跳舞的沉重滋味,我們也習慣了日復一日地拿起剖刀剖解着靜止的語文、僵死的語文;我們還不敢去想象脱掉鐐銬後的解放的感覺,我們也不敢去體味美的語文的活力與生機。

語文教學需要解放的感覺,需要彈奏出她那流動着美的韻律……

標籤: 華麗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rqqd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