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更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當前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和將來生兒育女做父母的責任要比過去複雜和沉重的多,因為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要比過去高的多,未來社會的競爭也將更加橄烈。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如何扭轉傳統的教育觀念?是當下做父母的所面臨的挑戰。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在我家樓上的住着一個小孩,平心而論,我覺得樓上的小孩子還是蠻乖的,我們很少因他在家裏的活動或吵鬧而受到影響,但不知小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幾乎每隔幾天我就能聽到他父親的用近乎於咆哮的聲調在對孩子進行高聲訓斥,每當這時我就不禁為那孩子感到悲哀。我不理解那做父親的為何要以如此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為何不能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也許他是受了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形響,在刻意營造或者追求一種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環境,信奉“打是親、罵是愛、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思想。

我是特別贊成對孩子應該嚴格要求的,作為教師我也信奉“嚴師出高徒”的至理名言,但“嚴”非彼“嚴”也,對孩子嚴格要求決不體現在態度上的聲色俱厲,或者人格上的高人一,那種蠻橫的、專制粗基的教育方式實際上是父母封建家長特權的思想反映,是對孩子的心靈摧殘和人格傷害,這和對孩子嚴格要求是根本毫不相干的。

“在每個孩子的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埋伏在每個孩子心裏,往往是父母親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讓孩子幸福,你就必須自己處於幸福狀態:讓孩子自信,你必須自己自信。”“愛自己孩子就是要賞識自己的孩子,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不少下崗工人與普通家庭完全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父母把社會的壓力,自己的壓力都加在孩子身上,本身的焦慮心態造成孩子的不幸,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今天富人的`兒子將來也可能為窮人的孩子打工,但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則可能會害了孩子一輩子。”“我們太不恨孩子,我們總是和別人比較,忘記了自己孩子的優點。讓貨罵時刻圍繞孩子。許多家長從不在孩子面前認錯,孩子成了大人不良情緒的發泄對象。”“中國的孩子受的是物質的溺愛,精神上的挫折教育。”像這樣的醒世警句應該引起每一位家長的深思,一個孩子在學習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在人格上的缺陷將會貽害他一輩子。

今後,我決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為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體會,只是我一管之見。

下面介紹下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裏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

開發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標籤: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jd4y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