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關於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編9篇

關於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編9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編9篇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以及質量單位:噸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 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編排特點

1、關注學生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建構性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學習者將正式的知識以自己日常的知覺經驗聯繫起來的過程。本單元在編排上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積累,並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以釐米的認識作為知識的起點,借用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學生尺進行測量的經歷作為經驗基礎。所以本單元的內容是讓學生在估、測、議的基礎上,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同時,採用了學生所熟悉的環境:課堂、操場、校園等,打開學生學習的窗口。

2、合理安排活動內容,為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提供便利。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所以本單元在編排上都是以活動的方式展開的,其目的是為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活動感受 1千米 等等。

3、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本單元在編排上的又一大特點。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了問題 “他們能同時過橋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興趣。並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4、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在編排上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併力求將 1毫米 、1分米、 1千米 及1噸與生活的事例聯繫起來,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 1毫米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 400米 ,2圈半是 1千米 ”“在操場上量出 100米 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10個 100米 就是 一千米 ”等等。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為了做好這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我計劃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理論學習:

抓好教育理論特別是最新的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時瞭解課改信息和課改動向,轉變教學觀念,形成新課標教學思想,樹立現代化、科學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時期的計劃:

為了搞好教學工作,以課程改革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以及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和內容,做好學期教學工作的總體計劃和安排,並且對各單元的進度情況進行詳細計劃。

3、備好每堂課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

做好備課工作,對教學情況和各單元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備好學生的學習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寫好每節課的教案為上好課提供保證,做好課後反思和課後總結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

4、做好課堂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愛因斯曾經説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結合教學內容,選一些與實際聯繫緊密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教學組織合理,教學內容語言生動。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愛聽、樂聽,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本學期我擔任初三年級三(5、6)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課程標準教材?如何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問題方式都必須不同與以往的教學。因此,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必須儘可能性的創設情景,讓學生經歷探索、猜想、發現的過程。並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為做好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初三數學是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教學方針為指導,按照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來實施的,其目的是教書育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此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通過初三數學的教學,提供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唯物主義觀。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所教初三數學包括第一章證明(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證明(三),第四章視圖與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數,第六章頻率與概率。其中證明(二),證明(三),視圖與投影,這三章是與幾何圖形有關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數這兩章是與數及數的運用有關的。頻率與概率則是與統計有關。

四、教學目的:

在新課方面通過講授《證明(二)》和《證明(三)》的有關知識,使學生經歷探索、猜測、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並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論證、計算、和簡單的作圖。進一步掌握綜合法的證明方法,能證明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關的性質定理及判定定理,並能夠證明其他相關的結論。在《視圖與投影》這一章通過具體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在《頻率與概率》這一章》讓學生理解頻率與概率的關頻率與概率系進一步體會概率是描述隨機現象的數學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數》這兩章,讓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解法,並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數解決一些數學問題逐步提高觀察和歸納分析能力,體驗數學結合的數學方法。同時學會對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證明(二)》,《證明(三)》,《視圖與投影》。代婁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數》。以及與統計有關的《頻率與概率》。《證明(二)》,《證明(三)》的重點是1、要求學生掌握證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學會推理論證;

2、探索證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證明的多樣性。

難點是1、引導學生探索、猜測、證明,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學中滲透如歸納、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視圖與投影》和重點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判斷簡單物體的三種視圖,並能根據三種圖形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型,實現簡單物體與其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難點是理解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明確視點、視線和盲區的內容。

《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數》的重點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解法;

2、會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並能根據圖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難點是會運用方程和函數建立數學模型,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交流,倡導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頻率與概率》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活動,理解事件發生的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係,體會概率是描述隨機現象的的數學模型,體會頻率的穩定性。難點是注重素材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來源渠道的多樣性,理解試驗頻率穩定於理論概率,必須藉助於大量重複試驗,從而提示概率與統計之間的內存聯繫。

六、教學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我計劃在即將開始的學年教學工作中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新課開始前,用一個周左右的時間簡要複習上學期的所有內容,特別是幾何部分。

2、教學過程中儘量採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的教育方法。

3、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為主,儘量兼顧後進生,注重整體推進。

4、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複習回顧。

5、複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並能熟練運用。

七、教學進度: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認真研究考試標準,把握複習方向

研究課標、考試範圍、考試説明,把握複習方向,制定相關複習策略。

二、認真研究考題,把握命題方式、命題方向和命題範圍

研究中考數學題型,探求中考命題的規律,把握命題的動向,這對於初中數學教學以及學生應試,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近幾年的中考命題特點及趨勢如下:

1、不變的主旋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中考試題中約有60%至80%的題是用來考查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都是常見題,在解題時要儘量少失分,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性,並使學生養成自我檢查和反思的習慣,防止只做難題而忽略基礎題現象的發生。

2、發展趨勢——綜合應用

重視結果的教學轉向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3、能力培養

近幾年中考題還側重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教學中還要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建模能力、思維能力(發散性、多樣性、創新思維)、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制定和設計總複習計劃

中考總複習不能完全照搬往年複習經驗,所以複習中面臨着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何通過一個階段的複習,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整個初中階段數學的知識體系,準確掌握並靈活運用各個知識點,形成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解決好複習中的幾個問題:時間與效率;知識梳理與創新能力;複習與教研等。處理和解決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是提高複習效率的關鍵.同時由於教學時間緊,任務重,針對新課標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就成為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整個複習工作可劃分為四個階段,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系統複習。

第一階段:知識梳理形成知識網絡(2月25日—5月11日)

近幾年中考數學試卷安排了較大比例的試題來考查"雙基"。全卷的基礎知識的覆蓋面較廣,起點低,許多試題源於課本,在課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對課本原型進行加工、組合、延伸和拓展。複習中要緊扣教材,夯實基礎,同時關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把分散的各知識點歸納整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完整的、有機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同時對典型問題進行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提高應變能力。在這一階段的複習教學,我們想結合《初中數學課程標準》進行如下單元整合:按《數與式》、《方程和不等式(組)》、《函數及其圖象》、《統計與概率》、《直線型》、《鋭角三角函數》、《圓》、《圖形與變換》這八個單元進行系統的複習。複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自測。

第一階段複習的內容和時間安排

2月25日—3月2日:複習《數與式》

主要內容: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

3月3日—3月9日:複習《方程和不等式(組)》

主要內容:方程與方程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3月10日—3月23日:複習《函數及其圖象》

主要內容:平面直角座標系、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

3月24日—3月30日:複習《統計與概率》

主要內容:統計、概率、課題學習

3月31日—4月13日:複習《直線形》

主要內容:圖形的初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特殊的平行四邊行、梯形、相似形

4月14日—4月20日複習《鋭角三角函數》

主要內容:鋭角三角函數、解直角三角形

4月21日—5月4日:複習《圓》

主要內容:圓的有關性質、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正多邊形和圓

5月5日—5月11日:複習《圖形與變換》

主要內容:視圖與投影、圖形的對稱、圖形的平移、圖形的變換

第二階段:專題複習(時間:512日—525日)

1、第二階段複習的形式

如果説第一階段是總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階段複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階段複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階段複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複習,根據河北省近三年試題特點,精心選擇一些新穎的、有代表性的題型進行專題訓練,可以從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分類去入手設計每一個專題:

※轉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

※平移、翻折、旋轉、對稱、輔助線的添加、補形法、延長與截取、面積法、構造特殊圖形、拆分與組合、整體與部分;

※轉化的方法;換元的方法;待定係數法;配方法;分析法;綜合法等;

※觀察、分析、猜想、探究、歸納總結髮現規律;

※知識:書本上的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也可以從知識與能力方面入手設計每一個專題: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問題(統計知識;解直角三角形;函數、不等式、體現社會熱點的應用題【節約資源(電、水、煤、土地、建築……),創新型社會(科學技術…)】;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開放題、閲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進行專項訓練。

2、第二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準不準,主要取決於課程標準和中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由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捨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後的反思。

(5)以題代知識,由於第二輪複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基礎知識,會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識遺忘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題代知識。

(6)專題複習的適當拔高。專題複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複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第二輪複習的任務。但要兼顧各種因素把握一個度。

(7)專題複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更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不能急於趕進度,在這裏趕進度,是產生“糊塗陣”的主要原因。

(8)一如繼往地注重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加強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第三階段:模擬強化訓練(526日~68日共2周)

這一階段,重點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訓練學生的解題策略,加強解題指導和應試技巧訓練,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應試能力,。從20xx、20xx、20xx年各地中考試卷、綜合練習,自編模擬試卷中精選幾份進行訓練,每份的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及時批改,重點講評。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試卷題型以《中考説明》為準,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批閲要及時,趁熱打鐵;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儘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3)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4)處理好講評與考試的關係。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四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四要以題代知識。切忌面面俱到式、蜻蜓點水式、就題論題式的講評方法。一般有三分之一的邊緣生出錯的題課堂上才能講。

(5)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

第四階段:回味練習(考前自由複習時間)

這一階段重在自由複習,讓學生調整心態,,針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查缺補漏。同時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中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鬆,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調節學生的生物鐘。儘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中考答卷時間相吻合。同時樹立學生信心,也是這一階段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複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師生共同參與,關注思維過程

中考複習切忌教師大包大攬,要關注學生的思維。從每個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入手,讓他們去説、去做,暴露他們的思維過程,把思路和方法交給學生,做到透徹理解,激發思維潛能,只有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在基礎複習時,要藉助現代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讓學生動手、動腦、討論探究、展示自我,教師發現問題,及時點重要害,提出補救的有效措施;要突出問題意識。

(1)要精選範例,突出一個“精”字;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思路,發現規律,尋找解題策略,注重應用,發展能力,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問題變式、引伸……,突出一個“透”字;注重類比和廣泛遷移。

(2)要調整好教育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不急燥,沉着冷靜,認真審題等…,真正以情感人,認識“情”字、“嚴”字的寓意。

(3)教師要冷靜地去思考複習過程中的盲點和誤區(不全面的地方)。

(4)針對近幾年的試題方向和命題規律,師生要尋找感悟,通過數學題的分析、推廣、變式、引申,提高師生的靈感和預見能力,切忌猜題押寶。

(5)對中下學生要做到“落實”,每天掌握幾個知識點,練習題量不宜過大,以減少差生的心理壓力。

2、題型分析,訓練思維

因此,在完成按知識塊分類複習的基礎上,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題型分析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操作:

①題型介紹。就是對每種題型的特點、考查內容的目的和意義作詳細的説明,並對每一種題型常見的各種解法重點介紹,以明確解法對題型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②考題分析。選取與題型有關的各類考題進行分析,以體現各種解法的可行性。一般地説,每一種題型選擇的考題都有可能涉及到初中數學應考的各部分基礎知識。

③題型訓練。圍繞每種題型,選配一套與之有關的練習題,供學生練習,以檢查學生對本題型的掌握情況。通過對題型進行全面的、針對性的分析研究,使學生能適應題型的變化,掌握各種題型的多種解題思路,特別是對開放型試題、探究型試題,應幫助學生全方位揭示考題的本來面目,克服難不可攻的畏懼心理。

④考題預測。今年會在哪個知識點做文章,以什麼形式去考?如何設計—個問題情景?

3、迴歸教材

複習時演練一定量的習題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中考成績的重要手段,但不要搞題海戰術;更重要的是吃透教材,落實並掌握教材中每一個習題、例題、課內練習題以及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提供的方法,做到“新題舊做,舊題新做”。

總之,在九年級數學總複習中,發掘教材,夯實基礎是根本;注重過程是前提;精選習題,提質減負是核心;強化訓練,發展能力是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一題帶一片,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狀態迎接中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二(3)班共有學生人,其中男 人,女人, 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有很多差異,還需一段時間來適應新同學和新老師。由於人數都很多,在上課時不能做到生生到位,改作業也不能做到很迅速,因此平時打算採用生生互幫互助的方法,來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各方面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 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五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和除法的互逆關係。

4、第六單元“時,分,秒”。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

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地讀出中面上的時間,並能説出經過的時間。

(二) 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 統計與概率

1、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數據中《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節日廣場”、“月球旅行”、“趣味運動會”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小調查”活動和貼近生活形式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下面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動手操作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體驗乘除的含義,發展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

1、關於乘除法的含義

第一單元的標題為“數一數與乘法”,第四單元的標題為“分一分與除法”,體現了教材要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幫助學生體驗乘法除法含義的設計思路。在學習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3個3個地數,4個4個地數,……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問題。而學生只學過加法,將感受到用相同數連加的方法進行計算有一定的侷限性,從而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兒童樂園”“有幾塊積木”“動物聚會”等情境,由幾個幾個地數,抽象出用乘法算是表示的模型,使學生具體地體驗乘法的含義,而不是背誦乘法的結論。在學習除法之前,突出除法的本質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動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學生在活動中逐步體驗除法的含義。教材不要求學生背誦除法的結論,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關於乘法口訣

乘法口訣是我國小學生提高基本計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冊教材分兩段進行,“乘法口訣(一)”是2~5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二)”是6~9的乘法口訣,共81句。教材採用“大九九”的形式,並分成兩段展開教學。其目的是為了分散記憶的難度,由於2~5的乘法口訣數目比較小,相對好記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記2~5的乘法口訣,然後再進行6~9的乘法口訣的教學,6~9的乘法口訣的數目比較大,但是有新學的口訣越來越少,而舊的口訣又得到相應的鞏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訣的設計上還有以下特點:

(1)每一部分口訣都是緊密聯繫學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2)以5的乘法口訣作為其始內容進行編排。

(3)在編制乘法口訣的設計上,逐步擴大學生探索的空間。

(4)口訣編排設計上注意體現一定的規律性,啟發學生找聯繫、找規律,以便於學生來記憶口訣。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樣的練習,有利於保證學生的基本計算技能。

3、關於表內除法的應用

本冊教材把表內除法的運算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首先乘除法的認識都是從實際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應用問題的學習,另外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加強乘除法知識的應用。

(1)練習中配有富於童趣的、圖文結合的、或有多種信息,有是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有時還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進行解決。

(2)通過數學故事、數學遊戲、實踐活動等欄目,應用所學的知識。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與學,幼兒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減運算,理解了1—6的數的組成,另外對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們的摸索發現中發展了空間思維能力。在活動中還發現他們對於動手操作,自己嘗試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力求新、奇,恰當地融合知識和趣味。

二、學期目標:

1、教幼兒學習6—10數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體驗總數與部分之間的關係。部分數的互補和互換。

2、教幼兒學習10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體驗加減、互逆關係。

3、教幼兒學習等分實物或圖形,並區別物體的高矮。

4、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徵或特性進行分類,學習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徵及按勾畫好的特徵尋找圖形,學習交集分類。

5、啟發幼兒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的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及正逆性關係。

6、教幼兒認識球體、圓柱體,能根據形體特徵進行分類,體驗平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7、引導幼兒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右轉動。

8、教幼兒認識時鐘,學着看整點和半點,學習看日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稱和順序。

9、教幼兒認識一元以內的紙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知道它們的值是不同的。

10、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11、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經驗,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觀察與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1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迅速,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材料。

三、教學進度表:

第一週

一、學習7的組成

1、學習7的分合,知道7分成兩份可以有6種分法。

2、學習按序分合和記錄。

二、學習7的加減

1、讓幼兒講述圖意並列出算式,會編應用題。

2、學習7的三組加減。

第二週

一、學習用三個數字寫四道算式題

1、鼓勵幼兒嘗試按圖中的動物不同特徵,找出三個相關聯的數,並列出算式計算。

2、幫助

幼兒進一步理解加減運算中三數的關係。

二、認識圓柱體和球體

1、讓幼兒觀察、比較球體和圓柱體,説出其名稱和特徵。

第三週

一、學習二等分

1、教幼兒初步學習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二、分成幾小杯

1.感覺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樂。

2.觀察生活中水在流動的現象。

第四周

一、學習8的組成

1、教

幼兒學習8的組成,瞭解8分成兩份有7種分法。

2、引導幼兒觀察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相關係(增1、減1)

二、圓柱體的遊戲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説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第五週

一、學習8的加減

1、引導幼兒學習按實物圖的內容選擇答案圖,列算式。

2、教幼兒學習8的四組加減。

二、學習看點圖列算式

1、引導幼兒觀察點子圖,列出相應的算式,複習8的加減。

第六週

一、看點子圖列算式

1、學習看兩張點子圖,根據點子圖的變化列算式。

二、按差異個數擺放圖形

1、教幼兒學習在相鄰的兩個圖形之間,用短波浪線作標記表差異個數。

2、教幼兒學習按標記表示的差異數目擺放圖形。

第七週

一、學習9的組成

1、學習按序將9分成不同的兩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學習9的加減

1、學習看分合式列算式,體驗總數和部分數之間的關係。

2、學習9的加減。

第八週

一、改錯題(一)

1、學習改錯題中的得數,使得算式運算結算正確。

2、複習9的組成、加減。能熟練準確得進行運算。

二、改錯題(二)

1、學習改錯題的三種方法,使幼兒知道三個數的任一個數均可以改動。

第九周

一、兩個特徵分類

1、學習按運算方法和得數的數目將算式歸類。進行9以內的加減。

二、分類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徵並進行分類。

第十週

一、認識時鐘

1、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特徵。

2、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辨認整、半點。

二、記錄時間

1、讓幼兒知道整點半點的記錄方法,理解鐘點和指針關係。

2、進一步使幼兒感知時鐘和生活的關係,初步發展幼兒的時間感。

第十一週

一、學習10的組成

1、要求幼兒有序的進行10的分解。

2、引導幼兒從9的分合推導10的分合。

二、學習10的加減

1、引導幼兒看實物圖列算式,學習10的加減。

2、教幼兒講述應用題。

第十二週

一、學習“0”的算式

1、學習有關“0”的算式。

2、複習10以內的加減。

二、複習10以內的加減(一)

1、會兩個、三個加減符號的連續加減。

第十二週

一、複習10以內加減(二)

1、會把算式題目填寫完整,如1+()=3

二、快速口算

1、練習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間玩出題遊戲。

第十三週

一、認識人民幣

1、認識十元以內的貨幣,並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學習錢幣兑換,複習10以內加減。

二、超市

1、複習10的加法,並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學習態度,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十四周

一、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1、教幼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2、讓幼兒感受到客體和自我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

二、依樣接畫

1、培養幼兒仔細觀察排隊規律的能力。

2、教幼兒發現規律並依着接畫。

第十五週

一、學習四等分物體

1、幫助幼兒學習將物體四等分的方法。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補漏洞

1、引導幼兒學習根據物體缺口而選擇形狀相同的填。

2、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

數學遊戲

第十六週

一、10的加減試題

1、會運算各類形式的加減題目。

2、提高幼兒的運算正確度。

二、複習和考核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本學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認真研讀教材,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向課堂要質量。充分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數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異常是加強計算教學。計算是本冊教材的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索並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經過相應的練習,幫忙學生構成必要的計算技能,同時注意教材之間的銜接,對資料進行有機的整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

3、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開展一幫一活動,與後進生家長經常聯繫,及時反映學校裏的學習情景,促使其提高成績,幫忙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與決心。

4、加強口算練習,逐步提高學生計算的本事。

5、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本事。

6、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7、每學完一個單元的資料,做到及時複習,及時考核,這樣能夠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景,以便及時補差補漏。

8、從作業上嚴格要求學生,不但書寫工整,且準確率高。對每一天的作業教師要及時批改,並讓學生養成改錯的好習慣。

9、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資料包括下頭一些資料: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供給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忙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資料,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明白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構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應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會推導半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並會用半角公式進行證明,求值和化簡

2 能力目標: 會靈活運用公式進行推導變形

3 情感目標: 靈活運用公式化繁為簡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半角公式的推導方法和結構特徵及應用公式求值,化簡,證明

難點是用公式求值

(三)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複習二倍角公式,按課本知識結構設置提問引導學生動手推導出半角公式,課堂上在老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分析公式的結構特徵,會根據公式特點得出公式的應用,用公式來進行化簡證明和求值,老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探究。

教學

環節?教學內容?師生互動?設計意圖

複習引入?複習 二倍角公式,提出問題,並引出新課?讓學生默寫二倍角公式,讓學生思考二倍角公式的實質?學生練習求sin1200 Cos1200 tan1200。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a可看作哪個角的2倍角?怎樣用二倍角公式寫出sina cosa tana ?學生默寫?以舊引新,注意創設問題的情景,通過設疑,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

公式的推導?公式sin ,cos

,tan 的推導,?老師啟發學生思考有時常用a的三角函數表示? 的三角函數,比如sin ,cos? 可以用a的哪個三角函數怎樣表示?學生推出結論

得到cos =

sin =

tan =

通過設疑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vq0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