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對學生是管還是放

對學生是管還是放

 

對學生是管還是放

K12新聞評論     2001-11-09     

 

    cfq:學生的創造力和遵守紀律是對立的嗎?只有讓學生隨心所欲、放縱他的個性學生才會有創造力嗎?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理性約束的道德是真正的偽道德,孔融讓梨有什麼不好?這種傳統的美德,尊敬兄長、體貼別人,對他的創造力會有壓抑嗎?張揚一個人的個性,並不是讓你對什麼都説不,打倒一切你認為對你有所限制的東西,在教學樓立上“肅靜”的牌子,讓學生知道在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譁,這是我們教育學生應遵守的最起碼公共道德。一個民族有再大的創造力,而缺乏了最基本的社會道德,不僅不會造福別人,卻要成為危害了。 

    yao:有這樣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剛畢業做教師的似乎相對來説都比較和藹些,過了一兩年會變得很兇,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學生本身造成的,學生自制力與分辨是非的能力都很差,尤其是小學生,如果沒有規矩給他們的話,一切都將成為空談了,當一堂課變得鬧哄哄的.時候,如何去保證教學質量呢?所謂嚴師出高徒,在紀律方面,教師應該是絕對的權威,如果一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壓不住學生,那他永遠成不了一個好教師。也不用太擔心因此而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因為這是與教育體制本身有關的,高考考什麼,下面就會跟着教什麼,如果高考指揮棒不變再加上放任學生的紀律,那真的是不倫不類,真正的悲哀了。 

    sunfen:現在很多學校規定學生不準做這做那,(如摺紙、下課在走廊跑動,上課鈴響後就要有讀書聲),搞得學生疲憊不堪,影響上課的質量,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翅膀。我認為這樣培養出來的乖學生缺少主見,比較難適應社會。 

    cindy:除非沒有了各種名目的考試,否則,老師的工作成績怎麼能夠體現出來呢。這是很複雜的問題,包括什麼老師成績的評價體系,學生的成績評價體系,還有家長是否也認同不關心孩子的成績,而去關心他們的什麼創造力,孩子本身是否有意識去改變(我想這種可能性非常小,沒有客觀環境的支持)。還有,中國和美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本來就不同,所以現在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也無可厚非。關鍵是在,認清本國的特點之後,分析優,缺點,然後一步一步地拿出措施來改變。該向人家學習的地方可以去借鑑,要是以為的去責備本國的教育,那好象爭不出個結果。 

    ggxx:學校對學生必要的約束是應該有的,特別是在學生自制力不強的時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需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的,實際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已經注意了對學生髮散思維等的培養,中國的教育有它的優勢,我們可以取長補短。 

    吳秋平:月亮並不是外國的就圓些!中國的教育與美國的教育各有所長。我們學生的創造性也不一定比美國差。發明創造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我們欠缺的是這方面。在許多學校,大綱規定要開的實驗都沒法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何從談起。 

    AMY:批評與指責是比較輕鬆的事,但做起來卻是很難的,這位作者對中國的教育方式大加批評,卻説不出一個什麼妙策來。其實,現在最重要的是,教育體制的改革,高考制度的改革,全社會教育觀念的改革,最後,才是教師的方法變革。試想一下,在全社會的高壓下,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站着説話當然不腰疼! 

    xian liao:我不是教育工作者。我以為教育應有針對性,對不同的孩子教的角度應有所不同,我國的教育太雷同化。而教師在試教的過程中受教育體制和國情的制約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奇語:我是一名教師,我怕課堂亂糟糟。這樣我既上不好課,學生也聽不好課。為了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來,我在課堂上常常根據課文説些幽默的話,讓學生在哈哈大笑中,從而喜歡聽我的課,喜歡這門科目,課堂紀律也就不錯。 

    sxh:這位作者的觀點有可取之處,但文章中誇大個性、自由,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對學生(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以及初中生)一味放縱,會帶來很多安全隱患,不是有很多校園悲劇都與教師的管理不到位有關嗎?教師不嚴加管教,假如有類似事件發生,後果肯定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解決問題的吧? 

    jingjing:我最害怕學生上課時亂糟糟的,如果這篇文章的作者去教課的話,我想他就不會寫出如此極端的文字了。我們的人太多,教師與教室太少,一個課堂90人,都亂説亂動,你如何開講????? 

    joce:我覺得個別人不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指點中國教育,這種話誰都會説!我的教室裏50個學生,我的教學就得有秩序,這就叫“教學管理”,我的教室裏有20個學生時,根本不存在紀律問題,我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舒心,學生高興,成績還好,誰不向往?我還可以請學生自由發揮,在網上聯絡網友進行教學。。。。。。,唉!!!那是什麼世紀的美景? 

 

標籤: 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eej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