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平緩)越省力。

過程與方法: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數據來説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科學實驗並用實驗的數據來説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課前準備】:

學生材料:搭斜面的木板2塊、鐵架台,重物,測力計一個,實驗記錄表等每組一份。

演示材料:相關圖片或者視頻材料的課件,純淨水一桶,厚實的大木板三塊(長、中、短)。

小組分工:四人一小組,組長(負責組織組員實驗,提示監督各自的任務)、材料員(取、收實驗材料)、記錄員(實驗記錄)、彙報員(實驗結果的彙報,其它組員可補充),本課中每人可至少操作一次。四人在不同實驗課中輪換分工。

其它:學生提前幾分鐘進入教室,熟悉桌上的實驗器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提出任務:誰能把這桶水搬到桌子上來?你能利用這些木板,把水桶放到桌子上嗎?

2、分別操作後問:兩次搬水桶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3、揭示斜面概念:像這種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斜面。

4.引出探究問題: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覺得利用斜面來搬重物有什麼作用?

二、探究斜面的作用

1、斜面能省力只是我們通過感受得到的一個猜想,是不是真的能省力,要怎樣得到證實?

2.怎樣設計實驗?小組討論交流。

3、修正實驗方案:

4.規範實驗步驟:

5、領取記錄單,開始小組實驗。

6、各小組上台彙報實驗結果,藉助幻燈。

7、通過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斜面能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出問題: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規律?

師:剛才通過實驗已經驗證了我們的推測:利用斜面確實比直接提升重物省力。出示另兩塊木板,提出問題:把這兩塊木板也搭在桌子上形成斜面,分別用它們來提升水桶,省力情況會一樣嗎?如果按用力大小順序怎樣排列?(引導學生推測斜面的省力規律)

2、學生進行推測,追問:你這樣推測有什麼理由?(騎車上坡,坡越陡越費勁)

怎樣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推測?

3、設計實驗

1)制定實驗計劃表(每組一份,同時課件出示)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實驗計劃表

實驗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預測

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

2)交流計劃中的要點,並進行修改。(要改變的條件:斜面的坡度,可通過改變木板的長度實現,有的同學可能會只用一塊木板,通過改變高度來改變斜面坡度;不改變的條件:重物不變。實驗設計:用三塊木板搭成三個坡度不同的斜面,分別用測力計測得在三個斜面上提升同一重物所用的力。)

4、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

(提醒:A、每個坡度做3次實驗,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B、在第一次實驗前,已規範了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此處可再次提醒,勻速拉動重物時再讀數。

C、在操作員操作的時候,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做好正確記錄,有問題小聲討論,不能讓其它組成員聽見。

D、做完實驗後,及時整理實驗用品,並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完成實驗)

直接提升物體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體的力(N)

我們的發現

四、聯繫生活,延伸問題

1、尋找生活中的斜面(學生舉例並説明,質疑。)

2、出示生活中人們應用斜面的照片,讓學生説説其中的斜面原理

3、小結、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懂得交流是科學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證據。

2、交流信息時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快速、準確地交流信息。

3、培養樂於與別人交流信息的'態度。

【教學準備】

傳話用小紙條、小球、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已經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親自動手獲得第一手資料是重要的。但同時我們還必須善於從別人那裏得到信息,這就需要交流。那麼我們平時是怎樣交流的呢?

二、交流信息

誰能説説我們平時在科學課上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交流信息的?

1、把“話”傳下去

(1)你們能準確地把信息告訴別人嗎?

(2)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説悄悄話的遊戲。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句話,等一會兒第一個同學看後把話輕輕的告訴後面的同學,然後一直往後傳,最後一位同學把聽到的話寫在紙上,我們比比哪個組傳得既快又準確。

(3)請最後一位同學把收到的信息讀給大家聽聽。

(4)看看老師在紙上寫了什麼。

(5)你們對這個傳話遊戲有什麼看法?

(6)那麼在傳話時應注意些什麼呢?請討論。

(7)再做傳話遊戲。

(8)我們從兩次活動中得到哪些啟發?

2、把要説的話寫下來

(1)剛才同學們説了,除了用口耳交流外,還常用文字符號來傳遞信息。現在老師有一個乒乓球,如果要讓滾出去的乒乓球回過來,你有辦法嗎?下面就請各組把完成這個任務的步驟寫下來。等一會兒看看你們組的記錄讓別人看了能不能完成任務?

(2)與鄰組交流。

(3)反饋:鄰組同學能按你們的方法讓滾出去的球滾回來嗎?

(4)討論:如果把步驟寫得清楚點,應怎樣改?請做修改並記錄。

(5)交流修改結果。

(6)討論:還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嗎?

3、交流信息的意義

(1)討論:在科學探究中,我們常常需要相互交流信息,信息交流對你們有過什麼幫助?

(2)交流討論結果。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看記錄——比較分析——再觀看記錄”的活動,使學生對觀察有一個新的認識。

2、讓學生感受到為獲得較準確的觀察結果,必須客觀。觀察到的事實與自己的感受和想像是兩回事,並且觀察往往要經過多次。

【教學準備】

錄像片段、記錄紙、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常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的真的就一定是事實嗎?下面我們來觀看一段錄像。在觀看的同時,請同學們對自己看到的內容做好記錄。

二、講授

1、觀看錄像並記錄。

2、分析比較記錄結果。

⑴小組交流記錄結果,討論:(用課件出示以下問題)

①説説都看到了些什麼?

②我們把全部情景都記錄下來了嗎?

③你們所記錄的這些都是事實嗎?

④哪些是準確的描述,哪些只是我們的感覺和想像,哪些是我們根據經驗作出的推測和判斷?

⑵討論: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準確的觀察?

3、再次觀看錄像並記錄。

⑴比較兩次記錄,交流感受。我們是利用感官進行觀察的,但我們的觀察有時候也很容易出錯。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魔術表演。

⑵教師表演小魔術。我們在觀察的過程中容易把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加進去。但,想法和感覺不是事實。為了得到可靠的觀察結果,科學家總是採用重複觀察的方法。同時他們也很樂意別人對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檢測,這就是重複實驗。

三、小結與拓展。

留心收集生活中事實與所見不一致的事例。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板報或展覽的方法與更多的人交流信息,並通過討論如何編制板報的活動,學習把信息傳遞給更多人的方法。

2、知道打電話,發電子郵件,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等都是我們與遠方的朋友進行信息交流的比較有效的方法。

3、通過郵件“電報”的活動體驗收發電報時編碼、傳遞和譯碼三個步驟,從中感受到信息的傳遞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

【教學過程】

1、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是用口耳交流信息、用文字交流信息,這樣信息的傳遞都只能在自己的小組或自己的班裏,如果要把信息傳遞給整個六年級的同學或更多的人,又有什麼辦法呢?

2、通過牆報或展覽與更多的人交流信息

(1)討論:

A、怎樣吸引更多的人來閲讀我們的牆報?

B、怎樣使有限的版面空間傳遞儘可能多的信息?

(2)交流討論結果。

(3)為了使大家在離牆1米遠的地方也能看清牆報的內容,牆報上用多大的字體比較合適?

(4)學生閲讀課文,根據課文介紹的方法,分組推算。

(5)彙報推算結果。

(6)每行排多少個字比較合適呢?學生實驗:頭不轉能看清多少個字(一行)?

(7)交流彙報。

(8)通過今天的討論和實踐活動,你們有什麼感想和啟示?

3、用多種方法與遠方的朋友交流

(1)討論:如果你想把信息傳遞給更多,更遠的朋友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作好記錄。

(2)彙報交流。

4、郵遞“電報”遊戲

(1)學生閲讀課本72頁薩米埃·莫爾斯的資料。

(2)教師介紹收發電報的三個步驟。

(3)學生進行編碼、傳遞、譯碼遊戲。

5、課後活動

把今天獲得的信息用喜歡的方法傳遞給你們的朋友。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38-39頁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鏽。

2、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鏽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係很大。其他因素,會影響鐵生鏽的速度。

(二)過程與方法

1、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自己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

2、用“科學討論會”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學結論。

3、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來控制鐵生鏽的速度,看看哪些情況會加快或者減慢鐵生鏽的速度。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體會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

設計方案,並開始實施。

四、教學難點

設計合理的對比實驗和邏輯推理證明生鏽條件和生鏽速度。

五、教學準備

39人,分10組,約4人一組。

每組材料:鐵絲4條,燒杯2個,蒸發皿2個,標籤紙,抹布一塊

為全班準備:鹽水400ml自來水400ml鹼水400ml醋400ml

六、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鐵生鏽了,變成了——鐵鏽,鐵生鏽屬於什麼變化?

2.你有什麼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説一説。

3、每年因為鐵生鏽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的,所以我們如何控制鐵生鏽的速度,就非常重要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哪些因素影響了鐵生鏽的速度。

(二)科學討論會

我們進行過好多對比實驗,關於對比實驗的方法,在五年級講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時,五年級下冊教材5頁做了比較詳細的説明:“科學家往往採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生作用。”

我們先來看一位同學的實驗記錄單,這個探究過程,是否合理呢?

這個實驗中要研究的是鐵生鏽是否與空氣有關,那麼設計實驗時要控制的變量就是空氣,其他條件不變。

所以,這組對比實驗要控制的唯一變量就是空氣,其餘條件應該保持一致。現在我們來看這個實驗中,設置了三種環境,空盤子(有空氣),水盤子(有水,有空氣),油盤子(沒有水沒有空氣)。

(本討論環節主要抓住空盤子,水盤子和菜油盤子三個環境進行討論)

請同學們想想那種環境是多餘的呢?

小結:此方案在方法設計上不符合對比實驗的規則,所以不妥。

(三)以“鐵生鏽的快慢”實驗進一步驗證

1、剛才大家通過研討教材中一位同學實驗記錄單知道了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隻改變一個因素,要控制其他條件不變,用這樣的辦法來研究。

2、今天我們也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來看看什麼可以情況能影響鐵生鏽的速度。

3、現在老師給大家提供了這些材料和儀器:

兩人一個小組,每組兩個燒杯(或者兩個蒸發皿)、4段鐵絲、一份實驗報告單,2張標籤紙。

為全班同學提供的液體有:自來水、醋、食鹽水、鹼面水。需要可以到老師的實驗台來取用。注意每個大燒杯裏,都放着一個注射器,注射器有刻度可以知道自己小組取了多少毫升的水。

4、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想想自己要研究哪些因素會影響鐵生鏽的速度,自己小組要研究的問題,選取哪些材料來進行實驗。

5、下發表格,每個小組開始設計自己小組的實驗,並填寫實驗設計。(引導學生按照表格中的步驟進行實驗設計)

6、完成表格填寫的小組,開始動手,進行實驗。教師巡視,觀察指導每個小組的實驗情況。注意各小組到前面取液體時,拿好容器小燒杯或者蒸發皿,排好隊,不要着急,不要弄灑了,及時用抹布擦乾淨。

7.小結:這個實驗大家都做好了,同學們一定發現了,和我們原來做的硫酸銅溶液和鐵釘鐵絲的反應不一樣啊。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反應速度快,鐵釘很快就有了紅褐色的銅;小蘇打和醋的化學反應很快就產生了氣泡。這説明什麼呢?(化學反應有快有慢)

鐵生鏽的速度這個實驗就比較慢,需要我們長期觀察。所以,這節課結束後,我們還要繼續觀察。為了方便大家來實驗室觀察,每天早上到校後,學號是1-20號到實驗室,來觀察記錄自己小組的實驗情況。下午學號是21-39號觀察。

8.後續觀察非常重要,下面請大家看看老師做的實驗。出示老師的實驗過程圖片。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kw0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