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浮力》優秀教學設計

《浮力》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浮力》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浮力》優秀教學設計

《浮力》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對物體的沉浮提出假設和猜想,並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和猜想,瞭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細緻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用實驗證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學難點:

實驗: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課前準備:

盆、泡沫、木塊、石塊、小皮球、橡皮、鈎碼、彈簧秤、視頻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多媒體出示:皮球掉進樹洞裏(圖)

師:一天,幾個小朋友在大樹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進一個樹洞裏。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們的手臂根本夠不到皮球。怎麼辦呢?同學們,你們有辦法嗎?

2、學生彙報交流。

(生可能會説出往樹洞裏倒水,皮球會浮起來)

3、設疑:皮球為什麼會浮起來呢?它和什麼有關?

4、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會問:什麼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體都會受到水的浮力,學習浮力有什麼用……)

今天,我們不可能解決同學們提出的所有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浮力。

二、實驗活動

(一)實驗1:

1、要求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大膽猜想,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會沉下去,並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實驗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動手實驗!

實驗一記錄單學生彙報。

2、學生猜想並填寫記錄單。(教師巡視)

3、實驗驗證學生的猜想。

剛才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有什麼辦法來證明?

(學生可能會説出,做個實驗:把它們都放到水裏,就知道了。)

4、學生實驗並填寫,老師巡視,學生彙報,師相應板書。

(二)實驗2:

1、質疑:為什麼這些物體都會浮在水面上呢?

(學生可能會説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師: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知一下。

2、出示實驗要求:

把泡沫等上浮地物體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細體會手的感覺,並進行小組內交流,填寫實驗記錄單。

實驗二記錄單

把泡沫等上浮物體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手會感覺到,這個力的方向是。這説明這些物體在水中受到了。

3、學生實驗,並填寫記錄單,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彙報。

5、教師小結並板書:上浮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科學上稱這力叫浮力。

(三)實驗3:

1、質疑:上浮的物體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那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呢?如何來證明你們的`猜想?

2、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3、提出用實驗來證明你們的猜想。明確實驗步驟,提出實驗注意要求。

物體要完全浸入水中;

物體和彈簧秤不能接觸盆壁;

正確使用彈簧秤,並正確讀寫刻度;

把測量結果正確記錄下來,完成實驗三記錄單。

用實驗證明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4、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6、教師小結: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一個向上的力。也就説在水中下沉、上浮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所以我們就能歸納: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三、實踐應用:

1、説説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2、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水的浮力的一些應用。

3、讓學生觀看:浮力應用視頻(鹽水選種)。

四、教師小結,佈置作業。

找一找,水的浮力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浮力》優秀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繫,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4)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通過收集,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3)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浮力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初步建立應用浮力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學情分析

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方法

作為自然科學的規律課,教材的編寫思路一般是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在探究中學習”。這節課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並輔以電教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已列為《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初中物理教學目的之一,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中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標籤: 浮力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z0yz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