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精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篇

【精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篇

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1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以下實驗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為核心,加強觀察和實驗,注重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蒐集證據、表達交流等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去親歷科學,在親自操作、動手實驗、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

二、目標、措施

1、加大實驗教學力度

伴隨着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師訓計劃課題的開展,我校的實驗教學也加大了力度,根據新的配備標準補充了儀器,保證了科學課的充分開展,在教學領導小組的組織下,切實把精力放在指導實驗教學研究上。

2、紮實開展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體,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機會。實驗教學在課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教學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學期初,實驗教學領導小組根據教研中心的配檔要求,制定合理

的實驗教學配檔標準,實驗教師要嚴格按照配檔要求組織好實驗教學。教學過程中學校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活動,組織舉行實驗教學公開課,經驗交流、技術培訓等教研活動。抓好實驗的備課,課前儀器準備和實驗,課堂實驗組織與實施、課後反思四個環節,不斷優化實驗教學。根據教學要求填好實驗通知單和實驗教學記錄,保證實驗的開出率,實驗教師要明確幾種類型實驗的基本要求:

(1)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確、準備充分、重點突出、操作規範、準備安全(2)學生分組實驗: A準備階段:制定實驗計劃 ; B實驗階段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正確操作,細心觀察,認真分析,瞭解實驗反饋和動態,檢查實驗效果;C總結階段 寫出實驗報告,整理儀器, 課外實驗加強引導 ,提高興趣。

3、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結合新教材的內容,任課教師在實驗課前要填好實驗通知單,送交儀器室,實驗教師協助任課教師配備儀器,器材和藥品。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師根據實驗課的配檔,充分利用好實驗器材,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大膽放手,讓學生在開放的空間裏,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不斷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同時,實驗教師要提高組織實驗教學能力,讓學生養成實驗完畢後整理,清點,清潔回放原處的良好的實驗習慣,注意適時地滲透德育教育。分管領導定期對實驗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檢查督導,瞭解學生的實驗技能,促進實驗教學的有效發展,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

本學期我們將以此為方針,保證實驗教學工作開展得順利完善!

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由於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四個單元,分別為:《在集體生活中》、《學習更上一層樓》、《我的家鄉》、《家鄉的變化》。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與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於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要敢於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感受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使學生初步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

(3)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瞭解家鄉的名人並向他們學習。

(4)感受家鄉及家鄉人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瞭解家鄉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行為與能力目標: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的行為習慣。

(2)初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喜歡閲讀課外書籍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蹟,不亂丟亂刻畫的習慣。

(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幫助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能嘗試合理的解決集體生活中的問題。

(2)學習給自己制定不同時期的目標,樹立自信心;學會一些簡單的讀書方法。

(3)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瞭解家鄉的民風、民俗、文化、物產等;瞭解家鄉湖泊眾多的自然環境及水資源分佈情況;瞭解家鄉的名勝古蹟及特產。

(4)知道部分舊生活用品的用途;瞭解家鄉生態環境的污染情況;知道有關環保知識。

四、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學會適應集體的要求與規範,樹立合作、誠信意識,學會尊重他人,能夠合理處理意見不一致的問題。

2、提高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

3、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會識圖,在圖上找家鄉的位置,瞭解家鄉的地理、人文、歷史文化、名勝古蹟等等,熱愛家鄉,節約水資源。

4、瞭解自然環境,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的生活關係。

五、教學措施: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時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劃分等級。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六、學困生幫扶措施:

正如烏申斯基所説:“教師的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講,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於發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中的一切。”學生透過老師的行為來判斷老師的人格,一旦他認可了老師的人格,他就會接納之,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們用一種合理的、民主的鼓勵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用滿腔熱情和期望去塑造學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穫!

1、課堂內外尊重個體。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這種愛又必須是真誠的。打開孩子心裏的那扇門,當我們與學困生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係時,他們就會主動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與我們交朋友,這樣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師,喜歡聽教師的課,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也樂於接受。馬克思曾説:愛需要用愛來交換,心靈需要用心靈來塑造。我們不能把學生培養成一模一樣的人,也不應該這樣要求學生。因而,尊重學生,還表現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又具個性特徵的人。

2、點燃自信、磨礪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戰勝自我很重要,要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師要創造、利用各種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使一些觀念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勞動實踐活動中,體驗困難,讓他們親身經受一下艱難的磨練及痛苦的洗禮。

3、欣賞、鼓勵、張揚優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説:“人性深處,無不渴望被讚賞。”激勵永遠是教育的態度。給學生一些鼓勵,可以喚起後進生的上進心,張揚他們的優點,從而感受到成功感。針對學生髮展傾向方面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獎勵學生髮展中的優勢傾向,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個性特長,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長處,都能保持強烈的自信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因勢利導,使學困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在教育過程中讓我們永遠記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尊重學困生,就要讓他們在接受教育和參與學習的活動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七、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開展一次學會合作的活動。(具體實施於體育運動會)

2、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由語文讀書活動實施)

3、收集關於家鄉發展變化的材料,召開一次“我愛我的家鄉”的主題班會。(由班主任在班會課上進行)

八、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品德課每週是兩課時,本期全部時間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節放假及運動會等一些時間外,上課的時間最多不足十七週,即只會少於34課時,估計在16周左右。

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編排

本冊教科書分4個單元:

(一) 這是我們的社區;

(二)我看家鄉新變化;

(三)好大一個家;

(四)共同生活的世界。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正確處理社區鄰里之間的矛盾。

2、瞭解各行業的勞動情況,初步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3、知道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以及給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4、知道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現代節日的社會公德意義。

三、教學難點

1、知道家鄉行業的發展給家鄉帶來的變化。

2、體驗交通條件的改善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3、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不同文化。

四、具體的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

第一單元目標:瞭解社區設施的作用;知道社區居委會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社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羣眾性自治組織;知道五好家庭的評比標準;懂得建設美好的社區是每一個人的義務和責任。

第二單元目標:瞭解家鄉的變遷;瞭解家鄉的人們所從事的主要行業,知道這些行業和家鄉資源之間的關係;知道家鄉交通設施的變遷以及對家鄉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影響;認識一些家鄉的機構。

第三單元目標:知道我國共由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懂得“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知道各族人民平等、團結,共同創造了中華文明。瞭解民族的文化、節日、歌舞禮儀、建築、人口、分佈等。提高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知道我國五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知道雲南生活着我國的絕大部分民族,初步瞭解民族區域自治度。

第四單元目標:認識全球黃、黑、白三大人種,並知道分佈區域。瞭解不同人種中的傑出人物,瞭解不同種族在建築、工藝品、語言文字、飲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與豐富性。知道一些傳統節日的起源、現代節日的社會意義,瞭解各個民族過節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瞭解服裝發展的簡史,知道職業、禮儀、顏色與服裝的關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品德教學中的作用。

2、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

3、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4、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5、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6、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學生與家長的交流,取得家長的支持,使學生的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8、社會帶給學生的一些負面影響,使學生對某些道德觀念有了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認識,需結合社會實際,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聯繫生活,學會自我辨析、自我教育,同時,在教學中還要滲透基本的法律知識,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9、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培優補差措施:

培優:讓那些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小公民在老師的指引下,成為同學的榜樣,將來為祖國服務,多作貢獻。

補差:對學後進生放低要求,作好多輔導,多談心,多幫助他們。特別加強個別輔導,發現進步及時給予表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w08z3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