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有關學期教學計劃音樂3篇

有關學期教學計劃音樂3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期教學計劃音樂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學期教學計劃音樂3篇

學期教學計劃音樂 篇1

一、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如一開始那麼興趣昂然,應以保持興趣為主。學生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強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方法與相關文化

過程與方法: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

知識與技能: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音樂創造與歷史背景、音樂與相關文化

三、學段目標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培養音樂感受與鑑賞的能力。

·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四、內容標準

感受與鑑賞

音樂情緒與情感

·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能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能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能隨音樂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音樂體裁與形式

·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敍事歌曲、藝術歌曲等不同類別的歌曲,能隨旋律輕聲哼唱或默唱。

·能區別合唱與齊唱、齊奏與合奏。

·能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聆聽主題説出樂曲的名字,每年2~4首。

音樂風格與流派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不同的風格。

表現

演唱

·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正確的演唱姿勢及呼吸方法,並在歌曲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運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每學年能背唱歌曲4~6首。

演奏

·樂於參加各種演奏活動。

·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綜合藝術表演

·能在有情節的音樂活動中擔任一個角色。

·能對他人、自己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識讀樂譜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歌譜。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音樂記號。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創造

探索音響與音樂

·能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能自制打擊樂器。

即興創造

·能即興創編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

創作實踐

·能創作2~4小節節奏或旋律。

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社會生活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能夠通過電視、CD、磁帶等聽賞音樂。

音樂與姐妹藝術

·能用色彩、線條來表現相同與不同;

·能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能選合適的背景音樂為故事或詩配樂朗誦。知道一些兒童歌曲。

五、課時安排

(略)

學期教學計劃音樂 篇2

一、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學生愛唱、愛跳、愛動,對音樂有着一定的興趣。但由於孩子年齡小、組織紀律性較差,學生的音樂素質存在個別差異,對學生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不斷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

1、總情況:本學期我擔任的是一至五班的音樂教學,大部分以6週歲為主,大多為獨生子女,家長較寵溺,穩定性差,很好動,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小孩子肯定比較喜歡唱歌,能夠感受音樂律動的美。

2、學習習慣、心理特點:學生剛剛入學,天生活潑好動,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根據年齡特點重點發展舞蹈、律動的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二、教材分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現方式、新的教學機制、新的評價體系,印證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

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 ,本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並提出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

一年級上冊共編成8個主題單元,《好朋友》、《快樂的一天》、《祖國您好》、《可愛的動物》、《愛勞動》、《小精靈》、《小小音樂家》、《過新年》。基本內容包括:欣賞、表演、編創與活動,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採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低年級教材以圖為主,欣賞曲主題旋律以圖形譜為主,生動活潑。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歌唱的知識,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

2.學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形象等。

3.學習樂理知識,能初步理解樂曲。

難點:

1.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

2、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情操。

3.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

4.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

5.重視學生鑑賞音樂的美。

6、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四、教學目標

1、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3~4首

2、 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 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4、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着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五、教學內容和要求

1、能夠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模仿喜歡的音響。

2、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3、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活動,配合歌曲、用身體做着動作。

4、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兒童歌舞等表演活動。

六、教學措施

1、聆聽樂曲時,注意初聽的完整性,給學生完整的印象,使學生對樂曲有良好的感受,並能哼出自己喜歡的旋律。

2、用聽唱法進行歌曲教學時,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聽的基礎上分句聽唱或糾正錯誤,在完整的聽唱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記憶能力。

3、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動起來聽、動起來唱,全身心地感受音樂及音樂的快樂。

4、歌曲教學時,要重視範唱,並通過手勢、表情的提示,隨時糾正學生唱歌時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提醒學生不要大聲喊叫,克服聳肩、伸頸等毛病,做到輕鬆、自然、愉快地歌唱。

5、教材中有很多表現動物的活動,在教學中,注意提示學生説出小動物的神態、動作,並模仿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表現力,使學生平時注意觀察,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6、低年級學生對樂曲的聆聽以感受為主,多聽曲目,增加感受,聆聽每一曲,都要引導學生認真聽辨,説出自己對樂曲所描繪的內容及音樂情緒的感受。引導學生隨着樂曲做動作,用動作感受節拍。注意學生節拍感的培養。

7、將編創與活動融入其他教學內容之中,形成教學的整體。

8、評價可採用多種方式,評價時應注意與學生的平等地位。可以學生間互評、自評、小組評等多種方式。

9 、學期末測試,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現,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趣味化,重點突出培養學生歌曲的記憶能力。

學期教學計劃音樂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努力把教書育人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優秀品質。並通過各種題材歌曲的學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賞,讓學生感受美的藝術和高尚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環境意識、心理條件等,努力進取,為中國的明天奮發向上。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級段執教班級為五年級一個班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在五種課型中,學生比較愛好歌舞唱遊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自然發揮出來。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通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通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以及歌舞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素質。本學期,我還加強了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的學習力度,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改革進取,加快教育現代化,使學生能在他們的薄弱環節上加強學習,通過綜合訓練,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四、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來演唱歌曲;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練聲方法;

3、初步欣賞一些小型的器樂曲,掌握音樂欣賞知識,並能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4、通過“拍拍敲敲”、“聽聽想想”、“唱一唱”等練習,提高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

5、通過集體舞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主要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參與耳、眼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開拓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為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並落實於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六、課時計劃:周次 教學內容

第一週 欣賞《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第二週 歌曲《美麗的家鄉》 欣賞《馴鹿》《冬獵》

第三週 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 學跳鍋莊舞

第四周 歌曲《阿嘍嘍》 欣賞《瑤族舞曲》

第五週 歌曲《長江我的家》 欣賞《長江之歌》

第六週 歌曲《保衞黃河》 欣賞《黃河船伕曲》

第七週 複習歌曲歌曲《長江我的家》歌曲《保衞黃河》

《黃河大合唱》中的第六樂章《保衞黃河》

第八週 五一放假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

第九周 越劇《橘樹尚且性剛強》 欣賞評劇《報花名》

第十週 期中考試

第十一週 欣賞河北梆子《花木蘭》 歌曲《看大戲》

第十二週 歌曲《讓我們當起雙槳》 欣賞部分中國影視音樂片段

第十三週 欣賞電視劇《大宅門》音樂選段《迎春》、《紙風車》、欣賞電影

《英雄》音樂選段

第十四周 歌曲《卡普里島》 欣賞《羊腸小道》《桑託尼》

第十五週 音樂活動《環球之旅》

第十六週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第十七週 歌曲《楓橋夜泊》 欣賞《靈隱鐘聲》

第十八週 歌曲《晚鐘》 欣賞《打切分音的小鬧鐘》

第十九周 複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pvny4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