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實用】教學計劃範文合集9篇

【實用】教學計劃範文合集9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悦中收穫着,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教學計劃範文合集9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大多物理生學習起來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學期的課程上好,讓學生學好就成為了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心。我根據上學期的期末成績分析情況制定了工作計劃。

二、目標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實驗能力,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

2.更新教學觀念,鑽研教材教法,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 繼續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八年級物理下冊主要學習力學。本冊共分六章。第七章力 第八章 運動和力 第九章 壓強 第十章浮力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每章的導入提起了學生對本章的興趣,每章的閲讀指導突出了本章的重難點。本書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實驗,充分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新教學理念。

四、學生情況分析;

物理是學生剛接觸的一門學科,一些基礎較好、思維靈活、接受性強、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成績較好。另一些學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認真做筆記,課前沒預習,課後沒有按時複習,結果不能按時按量的獨立完成作業;有的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沒有興趣,這方面女同學較多;還有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上不正確,死記硬背不利於學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針對以上各種情況教師要認真制定措施並督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成績。

五、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析學生不能學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無法形成系統的物理知識結構,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學期開學起,就要很下功夫培養學生良好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可以變苦學為樂學。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實驗和多講物理科學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平時教學語言要多變和適當增加幽默感,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3、加大備課力度。備課備得好與否,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好不好,關係到學生能否學好那堂課教師所授知識。

4、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才能應對複雜多變的新問題。

5、想法解決計算題丟分大的問題。

6、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以上就是物理網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計劃參考模板,怎麼樣,大家還滿意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祝大家學習進步,考試順利!

教學計劃 篇2

一、複習計劃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要搞好複習備考,就要制定出科學、周密、完整、詳細和符合本人實際的高考物理總複習計劃,計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高三物理總複習的指導思想就是通過物理總複習,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熟練掌握物理規律、公式及應用,總結解題方法與技巧,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把物理總複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以章、節為單元進行單元複習訓練,時間上約從高三上學期到高三下學期期中考試前,即頭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約需要六個月,這一階段主要針對各單元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複習的重點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基本規律及其應用,因此,在這一階段裏,要求同學們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

第二階段:

按知識塊(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物理實驗)進行小綜合複習訓練,時間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約需要二個月,這個階段主要針對物理學中的幾個分支(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進行小綜合複習,複習的重點是在本知識塊內進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的分析與理解,基本規律在小綜合運用。因此,在這一階段要求同學們能正確辨析各知識內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總結小範圍內綜合問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初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階段:

進行大綜合(包括理科綜合和學科內綜合)複習訓練,時間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這一階段主要針對物理學科各個知識點間和理、化、生各學科之間知識點進行大綜合複習訓練,複習的重點是進行重要概念及相互關係的辨析、重要規律的應用,因此,在這一階段裏,要求同學們進一步總結解題的方法與技巧,培養分析和解決綜合、複雜問題的能力。

二、複習方法

在制定好複習計劃後,就要選定科學的、適合本人具體情況的複習方法,而且要根據不同的複習階段確定不同的複習方法:

第一階段:

以章或相關章節為單元複習時,首先要求同學們自己分析、歸納本單元知識結構網絡,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充實、完整、使之系統化。其次,要對本單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進行辨析,對本單元的典型問題及其分析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與歸納,並着重總結解題方法與技巧,然後對本章知識點進行鍼對性訓練,但訓練題不宜過多,應精選練習題,不能搞題海戰術,最後要根據訓練中和考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小結。

第二階段:

本階段可根據各知識塊的特點,將有關內容分為幾個專題,進行專題複習,着重進行思維方法與解題技巧的訓練。

第三階段:

本階段主要是訓練知識的大綜合,較為複雜問題的分析方法,並將整個物理知識分為幾個重要大專題,着重訓練某些重要規律的應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題方法。如:動能定理及其在解題中的應用、交力做功問題的分析方法、極值問題的分析方法、臨界問題的分析方法、假設法解題技巧等等。 本階段要突出訓練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具體方法有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等方法,在本階段要進行大綜合模擬考的套題訓練,試題要求在難度、覆蓋面上均接近高考或達到高考的要求。

三、處理好幾個關係高考物理總複習中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考綱”與“教綱”的關係“考綱”即“考試説明”,它是高考複習的綱領;而“教綱”即“教學大綱”,它是中學物理教學的綱領,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在高考總複習備考時,應以“考綱”為準。

(二)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目前,各種高考複習資料很多,往往會造成你以複習資料代替課本的現象,這是大錯特錯的,將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因此,在複習備考時,應以課本為本,充分發揮課本的主導作用,並選擇適合本人具體情況的複習料輔複習,有利於提高複習效果。

(三)點與面的關係在高考複習備考時,既要抓住本學科的重要知識點,也要全面、系統、完整地複習所有必考的知識點,要做到重點突出、覆蓋面廣。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複習的效果。

(四)基礎與能力的關係在高考總複習中,要處理好與能力的關係,特別是在第一階段的複習過程中,重點是複習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應用,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只有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忽視基礎知識,專門做難題、怪題,是達不到培養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養的幾種能力

(一)加強信息遷移問題的訓練,提高閲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信息遷移問題一般都是給出一段文字或圖片信息,要求通過閲讀該信息去回答或解決一些物理問題,信息遷移問題着重考查學生臨場閲讀,提取信息和進行信息加工、處理,以及靈活運動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給出有關磁懸浮列車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要求學生通過閲讀資料,去回答和分析有關磁懸浮列車的問題。

(二)加強科技應用問題的訓練,提高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技應用問題一般都是運用物理科學知識、原理和方法去解決生活、生產科學技術中的實際問題,如:用物理科學技術原理去分析和解決我國在實施的“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幾大重點工程中有關問題。

(三)加強實驗技能訓練,提高實驗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技能的訓練是高考物理複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可以提高實驗技能:

1、對基本儀器使用訓練

物理實驗要通過各種基本儀器來完成,因此,只有熟練掌握各種基本儀器的構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才能做好各種實驗,並提高實驗技能。

如:要掌握各種電錶、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彈簧秤等儀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2、注意聯繫實際進行操作的訓練

物理實驗中的實驗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實驗技能,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有助於提高實驗技能。

3、加強物理實驗思想、原理、方法與技巧的訓練

物理實驗思維、原理、方法與技巧是衡量學生實驗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對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滑動變阻器的接法)、實驗誤差的控制方法(電流表的內、外接)、作圖時對個別點的捨棄、圖線的“曲化直“(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時畫圖象)等等,只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才能提高實驗能力。

4、加強設計性實驗的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物理設計性實驗,是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實驗儀器,按要求設計出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最後得出實驗結論:或只給出實驗課題,由學生自選儀器、自己設計實驗原理、方法與步驟,得出實驗結論,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及實驗技能與技巧。如:在電學實驗中,要求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自己設計方案,自選器材進行實驗,看誰設計的方案多(有十幾種方案),哪種方案最佳?通過這樣的訓練,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四)加強創新思維訓練,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題是近幾年高考物理試題或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題中考查學生能否尋求獨特而新穎的,並具備社會價值的思維方法解決尚無先例的問題的能力,這些題大多數屬於開放性的實際應用題,創新思維的主要成份是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所謂發散性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儘可能多種多樣的答案的思維,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的特點;而集中性思維則是依據已有的信息和各種設想,朝着問題解決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結果的思維操作過程,發散性思維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為主,而集中性思維則在這些可能的途徑中選擇和比較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兩者相互聯繫,缺一不可。

1、類比推導法將已知或新給出的原理、知識或方法橫向類推到類似的新情境中去,以解決新問題或得出新知識,即已知(或新知A)類推新知(或新知B),其關鍵在找好橫向類比遷移的“參照點“。

2、逆向思維法物理學中有些問題按常規正向思維分析不方便,此時可改變思維方向,由正向思維改為逆向思維,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如光學中的光路可逆原理,勻減速運動倒過來考慮就變為勻加速運動等。

3、等效思維法物理學中的問題,有時直接分析有困難,此時,可用效果相同的模型來等效代換,使問題便於分析解決,如: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力的分解與合成等。

(五)加強學科交叉滲透訓練,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物理科學與化學、生物、地理學等有着密切的聯繫,如:熱學與化學之間,光學與生物之間,天體運動與地理之間都有較好較強的聯繫,還有“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貧鈾彈風波”等問題都是物理與其他學科綜合滲透的問題,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能夠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高考物理複習中,加強上述幾個方面的訓練,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要搞好高考總複習,一定要有周密的計劃、科學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高考的勝利。

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兩個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八章內容。即動物的主要類羣、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病毒、生物分類、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課本設置了觀察與思考,實驗,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而且與我們人類的健康生活關係更加密切。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生物課程學習,學生會最大程度的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1、具備人文關懷,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2、獲得有關生物圈是一個大家庭的概念,形成人與生物和諧共處的意識。

3、具備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及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夠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三、學生情況

八年級學生通過對生物學一年的學習,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學生已初步具備自主閲讀、收集和處理信息、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因此,有的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們上課認真聽課,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課後也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且作業質量高。有的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沒有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所以,他們上課能聽課,但神情不集中,課後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現在最欠缺的是他們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來,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有的學生覺得生物學科目沒有語文科目和數學科目重要,所以,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課,作業應付了事。

採取措施:

1、鼓勵他們大膽舉手發言,課後同學之間交流學習方法。

2、平時提些有新意的問題,讓他們去思考解決。

2、課外經常檢查他們作業完成情況,及作業、練習更正情況。

3、課堂上經常關注他們的聽課情況,提醒他們來學校應該學習所有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應該有偏科的學習態度。

鼓勵他們向優秀學生學習,以至於能自主探究不懂的生物學問題。

除了通過以上方法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外,還應對他們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及其靈活運用,並在學期末做好會考複習總動員工作,讓大家潛心投入到會考複習中來,爭取在會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四、具體措施

1、精心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2、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3、定期舉行單元考試,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查遺補漏;

4、分層次設置課堂反饋練習,使優生得到發展,後進生得到提高;

五、教學方法

(一)傳統的生物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一種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講授要有導言;講授的語言要有嚴密的科學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講授的語言要具有可接受性、豐富而機動;講授的語言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注意系統性、邏輯性、啟發性;講授是要與其他教學形式配合。例如: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學生提問,並引導學生對説提問題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能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通過 獨立思考來獲取知識,對學生髮展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和知識基礎進行談話;用比較分析歸納法進行談話;擺出矛盾,並通過談話引導學生去解釋矛盾現象;聯繫實際進行談話。運用談話法的時候必須做好以下幾點: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具有較高的針對性、思考性、推理性;簡短性、機動性。要重視總結。例如: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引導學生從孟德爾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

3、討論法

討論法是使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補充或爭論,最後由教師小結,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認識的教學方法。它能夠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使學生動腦筋思考,鑽研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會。討論的時候要做好充分準備,並且圍繞主題,利用各種直觀手段達到獲取共同結論的目的。例如:生物的生殖與變異

4、演示法

是教師在上課時,或呈現實物、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或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放映影視片,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從而説明或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它是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加深學習的印象,把書本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激發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知識易於鞏固。例如:植物的生長

5、實驗法

是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實驗作業,以獲得知識或驗證的知識,培養操作能力的方法。 從教學角度分來看可以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家庭實驗和學生課堂實驗。實驗時要注意安排要適時、要求要嚴格、指導要具體。 例如:兩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六、教學安排及目錄(3節/周)

本學期一共54個課時,共講授兩個單元內容(共八章)。

教學計劃 篇4

一、 教學計劃執行工作由校教務處統一管理,在每學期的第十週前上報“長春理工大學調整教學計劃審批表”,然後由教務處下達《學期開課計劃表》,在學院彙報基本數據基礎上,教務處負責制定校歷,並組織、協調和落實制定年度執行教學計劃任務。

二、 各院系根據教務處的要求組織本院系各專業教研室,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擬訂專業年度執行教學計劃初稿,並在規定的時間內交本院系教學幹事處統一審議、修改後報教務處審核批准。

三、 學院制定教學計劃執行表時應按照要求認真填寫所有內容,對於任何因計劃制定人不認真而造成的漏課,多課及重複課的現象將按照有關制度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四、 教學計劃執行調查表制定後經教務處批准後,各教學單位必須嚴格根據年度執行教學計劃落實每一課程的教師、大綱、教材,安排好各教學環節,並據此進行教學管理。

五、 教學計劃必須保持相對穩定,一般情況下不做大的變動。在執行過程中根據需要確需做個別調整的必須由專業負責人在學校下達制定《學期開課計劃表》之前提出調整意見並填寫《長春理工大學教學計劃執行變更申請表》,經所在院、系論證同意,報教務處由主管處長審批後,方可執行調整方案。若屬實施重大教學改革項目,需經教學工作委員會審議,由主管校長審批後方可執行。

六、 《學期開課計劃表》中設置的課程及教學環節是學校要求教學單位及有關部門必須保證完成的教學基本任務,承擔這些任務的教學單位和部門要負責落實開課的一切條件,確保教學計劃完成,不得以任何理由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七、 每學期教學任務及課表是根據年度執行計劃所列課程及學時要求安排的,未列入該計劃的課程及環節未經批准一律不予安排。

八、 凡已經批准執行的教學計劃,任何人必須嚴格遵守,不得以任何藉口增開、減開、更換若干門必修課程(含必修課的實踐教學環節)。凡未按規定報批而擅自更改教學計劃者,均按教學事故處理。

九、若為了完成更大教學改革項目而進行教學計劃較大幅度調整,需經教學工作委員會審議,主管校長審批方可調整。

第一條 高等學校教學計劃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總體設計的具體體現,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及有關工作的基本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首要環節。

第二條 教學計劃是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法規性文件。教學計劃的制訂、執行和修訂是高等學校最重要的教學立法和執法活動之一,必須按嚴格的規範和程序進行。

第一章 教學計劃的制訂

第三條 根據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教學計劃由學校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教委的有關規定組織制訂。學校通過教務處結合各類專業的具體情況安排落實。

第四條 制訂教學計劃的工作程序:

1.教務處提出各專業制訂教學計劃應遵循的原則和指導意見,經學校審批後,作為學校的文件發至各系、各教研室;

2.各系根據文件的要求,組織本系各專業教研室,按專業培養目標擬訂專業教學計劃初稿交系;對於某些按學科大類培養的包括若干專業的寬口徑教學計劃,由系主任直接主持,有關專業教研室派人蔘加擬訂;

3.各系應對本系各專業教學計劃組織審議、修改,由系主任審定簽字並加蓋公章後送教務處;

4.教務處對各系(專業)教學計劃組織審查並報校長審批。經校長批准後的教學計劃,即為學校法定文件生效執行。

第五條 教學計劃的主要內容:

1.專業的具體培養目標、業務規格、基本要求和學制;

2.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及課內外學時學分分配;

3.教學進程表;

4.必要的説明與統計數字。

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進入七年級以後學習任務、校園環境、自己的心理等方面發生的新變化。

2.初步瞭解中學在學習環境、學習任務、規章制度等方面的新特點、新要求。

3.主動與同學溝通,相互幫助,友好相處,提高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為創建良好的班風出謀劃策。

2.運用自我調適的方法,制定行動計劃,成為“陽光少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以積極的心態適應學校新生活,自覺融入新的集體,為創建良好班風而努力。

2.為新的學習生活做好準備,不斷增強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優良的班風我們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之一。説它是重點,因為班風好壞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大的影響;説它是難點,主要是因為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上需要長期的努力。現在的中小學生,往往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2.做個陽光少年要解決的是怎樣儘快適應環境的問題,這是本課的又一個重點和難點。説它是重點,是因為它是本課生活主題“我是中學生了”的總結和歸宿。“我是中學生了”,那就必須認真思考做一個什麼樣的中學生,“做個陽光少年”是認識上的昇華。説它是難點,是因為環境適應的快慢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人而異。實踐中應如何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是一個難點。

三、知識體系

第一框 我們的新集體

1.相識的人怎樣才能成為朋友?一個人為什麼需要好朋友?

(1)相識是容易的,而要成為朋友則需要彼此之間的真誠和心靈的溝通。

(2)認識一個人併成為好朋友,快樂時就會有人與我們共享,痛苦時就會有人與我們分擔,迷惘時就會有人給我們指點,我們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什麼是班風?良好的班風有什麼作用?

(1)班風是指一個班級穩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體風範,是一個班級中大多政治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傾向。

(2)良好的班風能引導全班學生的言行,對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優秀班集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優良的班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優良的班風主要體現在精神風貌、學習氛圍、同學關係等許多方面。

4.優良的班風怎樣才能形成?

優良班風的形成要靠每一個人用行動去創造,去維護。

愛心是營造良好班風的情感基礎。把愛心獻給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與幫助。整個集體充滿了愛心,便會產生出一種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個人的歸屬感就會得到滿足,集體也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的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總的指導思想:

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着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

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

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區服務:參加社區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起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創建知識宣傳、衞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情況,瞭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

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的方式來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教學計劃 篇7

一、本冊教材的特點:

為了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我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展,新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也已經出台。在這種情況下,以往的初中信息技術教材已不能適應時代對學生的要求,初中教材改革勢在必行,這套教材正是這種改革的一種嘗試。它吸取以往教材的特點,遵照《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精神,滲透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重新編寫而成的。

初中階段的計算機教學,在初一、初二以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性訓練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初三教學注重與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內容的銜接問題,強調從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來説:

1、從興趣出發,藉助範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技能。

2、通過“活動”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信息能力。

3、將評價作為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

4、在熟練掌握基本技能與操作的基礎上,注意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二、在教學中要求:

1、針對教材的特點,明確“學習目標”,做好感性的“範例與活動”的學習,做好理性的“知識與技能”的認識,“鞏固與提高”課堂所學,加強課外“閲讀材料”的學習。

2、對起點不同的學生要注意分類施教,要讓基礎好的學生學得一技之長,底子薄的學生打好基礎。

3、提高課堂興趣,多采用範例教學法、活動項目教學法、綜合實踐法等,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利用各種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繫的軟件進行教學,並儘可能多的安排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的機會,如用flash進行動畫創作,用VB進行了解什麼是編程,用VJC進行機器人編程電路控制等,這樣既可提高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辦、自學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三、具體教學課時:

1、flash動畫製作:五課時(每節一課)。

2、程序設計初步:五課時(每節一課)。

3、智能機器人:五課時(每節一課)。

教學計劃 篇8

對隨班就讀個別化教學計劃的制訂作了相關規定。這從教學的層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1.隨班就讀個別化教學計劃的內容

隨班就讀個別化教學計劃的內容,應包括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教學措施三個部分。

(1)隨班就讀學生的情況

要求對學生情況的描述必須“客觀、辯證、簡明和抓住問題的癥結”。“前一學年(期)學生的考核分析情況,是制訂後一學年(期)教學目標和教學措施的依據”。

(2)教學目標

要求“依據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大綱(普通學校課程標準並參照特殊學校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作適當的減少內容(要點)和降低(層次)要求的處理”。減少內容和降低要求的基本原則是:可接受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及後續性原則;增加和提高缺陷矯正補償、職業技能訓練和社會生活適應、個性培養髮展等內容和要求。

(3)教學措施要求

“教學措施(策略)必須具體、明確,有針對性,便於執行和檢查效果”。

2。 隨班就讀個別化教學計劃的形式

隨班就讀個別化教學計劃包括三個部分,分別為總計劃、分計劃和教案。

(1)總計劃個別化教學總計劃落實於隨班就讀學生教學檔案卡中,實行一人一卡。該卡由班主任負責填寫,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學校領導督促檢查;一份由班主任和特教教研組牽頭,會同和協調相關任課教師(語數教師和資源教師為主)共同執行。要定期召開個案會議,爭取有關領導、教師、輔導人員(包括學生本人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

(2)分計劃

隨班就讀個別化教學分計劃涵蓋了隨班就讀學生接受教育的兩種形式:在普通班學習常規課程以及在普通班以外(如資源教室)接受輔導或學習輔助課程(或稱為特殊課程)。分計劃要求學校“從學生的障礙及其改善的程度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儘可能地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環境裏接受教育”為原則進行教育安置。在確定安置方式後,普通班教師和資源教師應根據各自任教的科目制定個別化教學分計劃。

(3)教案

教師制定的教案和個別化教學計劃應成為有機的整體。在兼顧全班共性的同時,教案中對於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提問、練習)等特殊要求必須單列或註明;承擔普通班以外輔導訓練任務的教師所制定的教案,必須針對缺陷補償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同時,教師作好輔導記錄。

教學計劃 篇9

1、跳躍運動包括哪些項目?

2、最早興起的跳高姿勢是什麼姿勢?

3、跳遠技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田徑

一、跑

通過學習途中跑和彎道跑,逐步掌握耐久跑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術;發展速度、耐力、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培養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等良好品質。

1:A、弓箭步走路20米×2B:高抬腿跑10---15米×2

C:30---50米加速跑D:遊戲:聽數找朋友。

2:A:學習站立式起跑。B:變速跑:男1000米,女士800米跑。

3:A:學習站立式起跑,B:學習彎道跑技術。

4:A:50米×(2---4)次B:越野跑1200---18000米。

5:A:圓周跳繩接力練習。B:計時跑男1000米,女800米。

6: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一、跳躍

通過各種練習基本掌握蹲踞式跳遠技術;發展彈跳素質,提高跳躍能力。

1、A:學習蹲踞式跳遠。

2、“騰空步”練習。

3:複習“騰空步”技術。

4:學測步點;蹲踞式跳遠練習。

5:複習蹲踞式跳遠。

6:考核:蹲踞式跳遠。

三、投擲

學習原地推鉛球技術,通過練習初步瞭解原地推鉛球的動作要領;發展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

1、學習原地推鉛球(以右手為例)。

2、原地對實心球。

3、A:雙腳跳躍練習。B:推鉛球。

4、A:雙人跳起移動練習。B:推鉛球練習。

5、考核:原地推鉛球。

四、體操:支撐跳躍。

通過支撐跳躍動作的練習,主要提高支撐跳躍基本能力,掌握支撐跳躍的方法,學會保護與幫助,基本掌握屈腿騰越動作技術,發展踏跳能力。

1、A:踏跳、推手練習。B:單手推牆練習。

2、A:跳上成蹲撐,向前挺身跳下。B:蹲撐、抱腿、挺身跳。

3、跳上成跪撐挺身跳下。

4、A:複習(同上)。B:助跑練習。

5、屈腿騰越跳箱。

6、複習(同上)

7、考核:屈腿騰越跳箱。

五、籃球

學習行進間體前變向運球,原地單手肩上載、接球和單手肩上投籃球,進一步熟悉球性,提高控制球能力,掌握基本技術。通過各種移動步法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協調、靈敏素質;通過教學比賽,鞏固已學基本技術。

1、A:複習各種移動步法。B:複習體前變向運球。C:學習體前變向運球。

2、A:複習先進間體前變向運球。B:學習原地單手肩上載接球。

3、A:複習原地單手肩上載接球。B:複習原地肩上載接球。

4、A:複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B:學習急起急停。

5、A:學習跨步和轉身。B:複習急起和急停。

6、A:複習跨步和轉身。B:綜合練習。

7、籃球教學比賽。

六、排球

鞏固移動、傳、墊球技術,改進正面下手發球技術。基本掌握正面上手發球技術,初步瞭解正面扣球技術。發展力量、速度、靈敏、協調等素質。

1、A:複習移動。B:複習傳、接球。

2、學習正面上手發球。

3、複習正面上手發球。

4、發、墊球練習。

5、A:複習體側墊球。B:傳、墊球比賽。

6、學習原地正面扣球。

7、複習原地正面扣球。

8、排球教學比賽。

七、韻律操和舞蹈

學習第二套少年韻律體操,進一步提高節奏感和表現力。

1、複習少年韻律操1。

2、學習少年韻律操2第一段。

3、學習少年韻律操第二段。

4、A:複習少年韻律操一、二段。B:學習第三段。

5、複習少年韻律操(二)。

6、進行全套韻律操的總複習。

八、民族傳統體育

1、學習青年拳第一段1---5動。

2、A:複習青年拳1---5動。B:學習6---9動。

3、A:複習青年拳1---9動。B:學習班10---16動。

4、A:集體複習青年拳1---13動。B:學習14---17動。

5、A:複習1---17動。B:l學習18---20動。

6、複習青年拳第一段。

7、(同上)

形體訓練

初步瞭解基本手位與基本步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發展協調性和團結合作精神,引導養成正確的身體姿勢。

1、基本手位。

2、基本腳位。

3、綜合形體訓練。

標籤: 範文 教學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nnppr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