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8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8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8篇)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指導思想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在新課程理念引領下,以課堂為主陣地,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時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與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1、加強了操作環節,讓學生在認識圖形的特徵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實物→模型→標準圖形這一認識總過程中會説名稱,找出特徵,並能用文字描述特徵與公式。

2、加強分析統計圖表的訓練,看懂統計圖表回答有關的實際問題,不要求獨立繪製統計圖表,以免加重學生的負擔。

3、突出比和比例教學,加強知識間的有機聯繫,重在概括教學上,為初中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打下基礎,要用知識聯繫來弄清概念,但不能相等而言,只能説“相當於”。

4、總複習安排:十分加強數學知識複習和整理,使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並且覆蓋面大,本冊分四部進行(數與計算;常見數量關係和應用題;比和比例;量與計量;簡單統計圖表;幾何圖形)每課時複習內容都分成知識整理和練習兩部分,而在練習中既注意計算能力的培養,又有綜合內容。

三、學情分析

這兩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上課能專心聽講,也有少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需要在老師的督促下才能認真聽講,完成作業,有幾個學生基礎比較差,學習比較吃力,需要加強輔導。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重點是繼續加強課堂常規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風。教學中繼續採取教、學相兼、以優帶差的教學方法,兼顧全體學生。

力求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一少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夠靈活,對知識缺乏理解,喜歡死記硬背,特別是在解題方法上缺乏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從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情況與平時的練習來看,學生的思維定勢較嚴重,粗心大意,非智力因素失分較多;概念理解有偏差,對特殊情況不會分析;應用題中,理解不深刻,數據不同平時實際問題不會解答,缺乏靈活性。

四、教學目標要求

1、從生活中認識負數,能正確讀寫,會用負數表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會比較正數、0、負數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初步認識球的半徑和直徑,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3、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使學生會看和製作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複式統計表,瞭解簡單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會看和初步繪製簡單的統計圖。

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使學生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8、結合新的教學內容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貫徹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具體措施與方法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強比例尺與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這兩組概念之間的聯繫。在運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中,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繫。

2、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研究圖形的特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重視圓柱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重視聯繫學生周圍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用處。

3、注重看懂和分析簡單統計圖表的訓練,注意要求適當。

4、重視數學知識的整理,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更好地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

(1)在複習每一部分知識時,要注意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2)給出各部分知識的要點,以保證學生所學的數學的完整性,而且沒有遺漏。

(3)在練習中注意基本的訓練,又注意適當加強靈活地和綜合地運用知識的練習。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加強各種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認真鑽研“雙基雙培”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培養其成為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認真培養其數感,提高其計算能力,培養其空間觀念,並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3班現有學生64人。從新課程的角度來講,班級人數比較多,又因為是畢業生最後緊張的學習階段,本學期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工作。所以開學第一個月的工作重點是關心學生,瞭解學生,多與學生溝通;在教學上,本學期重點是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

三、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和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圓柱和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努力方向:

1、認真學習新課堂的理念,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2、課堂上繼續落實“雙基雙培”教學模式,並做到不搞形式化,以學生為本,提高課堂效率。

3、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備出實效的教案,做好表率作用。

4、多聽老師的課,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揚長避短。

5、激發本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本班的數學成績。

6、照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減少學困生的數量,爭取消滅不及格。

7、多反思、勤總結,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及時的記錄下來,寫出高質量的教學隨筆。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認真制定每課的教學目標,並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課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特別照顧到後進生。

2、平時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對於後進生和優秀的學生要分別出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

3、加強操作、直觀的教學,例如教學圓柱和圓錐時,就要利用操作、直觀教學,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4、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加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移類推能力;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總結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6、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家庭作業,要少而精,並設計有效的預習作業。

7、做好後進生輔差工作,採用兵教兵的方法。

8、制定好總複習計劃,把複習工作做細,做實,爭取提高六年級畢業成績。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45人。從上學期教學和考試成績分析,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對基礎知識、概念、定義等掌握比較牢固,口算、筆算驗算及脱式計算較好。但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不夠強,有幾名學困生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本冊教材教學目標的要求:

1、思想教育要求:

(1)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確定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2)進一步培養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培養髮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3)進一步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進一步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5)進一步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2、知識、能力、習慣等方面的要求: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繫和區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加深對相關數量關係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並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聯繫對百分數的理解,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結合實例,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初步體會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等不同統計量的不同特點。

(4)讓學生通過系統複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係、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飛能力。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四、本人或教研組研究的專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方式的研究

五、提高教育質量擬採取的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學生情況分析:

我任教的班級是六(2)班44人和六(3)班44人,一共有88人。經過六上的學習,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但是,有小部分的學生學習習慣差,上課經常走神,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作業不夠規範,再加上很多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這學期,我會關注更多的是中等生和後進生,並逐步培養更好的學習習慣。後進生方面,六(2)班更加嚴重,有幾個學生在數學思維上存在較大困難,且家長本身的知識無法指導孩子的學習,這些情況,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在這學期的數學教學應重點採取以下措施:

1、幫助後進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加強課後輔導,對其作業降低要求。

2、調查學生的作業要求,增加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作業。

3、強化培養、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把學習習慣的好壞與期末數學成績的評價相結合。

4、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多開展一些數學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課堂“數學之星”的評選,嚴格要求的同時鼓勵學生上進。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百分數(二)、圓柱與圓錐、比例、數學廣角——鴿巢問題。除此之外,和以往的人教版教材一樣,本冊教材編排了“整理與複習”,對小學階段涉及到的數學概念、原理、性質、應用以及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整理和複習。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對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總結,也是為學生升入初中奠定知識與方法的基礎。

從總體框架上看,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後的教材主要有兩大變化:第一,把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內容分成兩段,其中百分數的特殊應用(如折扣、成數、税率、利率等)移至六年級下冊。第二,由於統計內容的整體調整,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的統計內容不再單獨編寫。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結構性的微調。例如,把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合理存款”改編為“生活與百分數”,移至本冊;同時,把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的“節約用水”移至六年級上冊。再如,為了突出對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整理與複習,教材在“整理與複習”中把“數學思考”從“數與代數”中分離出來,單獨設立小節。在“綜合與實踐”的整理和複習中,保留了實驗教材的“有趣的平衡”“郵票中的數學問題”,刪去了“設計運動場”,新增了“綠色出行”和“北京五日遊”。

除了以上的結構性調整,在具體編排上,為了更好地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真正落實“四基”,發展“四能”,我們在很多內容的編排上進行了一些全新的嘗試和探索,使得教材的內容結構更科學,素材資源更豐富,呈現方式更合理,更便於教師教和學生學。

一、負數

負數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學段規定的教學內容。對於小學生來説,從自然數到分數、小數,從正數到負數,認數的範圍不斷擴大。在小學階段認識負數,既是學生數概念的一次拓展,也為進入中學學習有理數運算做好準備。

負數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因此《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事實上,負數最初也是在生活實踐中產生的。讓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正、負數,理解負數表示的實際含義,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的。因此,本冊教材在編排中,注意為學生提供貼近生活、豐富多彩的素材。例如,例1、例2以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中氣温的表示方法、銀行存摺中存入與支出的記錄方法等素材,讓學生了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從“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這一角度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尤其是例1,設計了六個城市氣温預報的情境,呈現了12個數據,尤其是包含了3℃和-3℃、4℃和-4℃、0℃等特殊數據,這樣的情境比實驗教材中只出現一個負數的情境,顯然要豐富得多。而在例1、例2後歸納正、負數的概念時,修訂教材又做了細微的調整,先出現正數,再出現負數,有利於學生利用正數的意義去理解負數的意義,更好地體現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材還在練習中提供了更多的現實材料,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加深對正、負數的理解。例如,用正、負數表示海拔高度、不同地區相對於某一地區的時差、食品實際淨重與標準淨重的差距,等等。這樣的現實素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負數意義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數系擴充的必要性,還有助於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與理解現實生活。

在此基礎上,教材在例3中通過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聯繫方向與距離,讓學生在直線上表示所學過的數,使學生之前形成的在數軸上表示自然數、小數、分數的直觀模型進一步延伸,對於數軸上的點與數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數軸上點的相對位置關係與對應的數的大小關係等,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數軸這一直觀模型中認識負數,可以使學生形成相對抽象的負數概念,為初中學習負數做好必要的鋪墊。

二、百分數(二)

把“百分數”的內容拆分成兩部分,一方面,可以適當減輕六年級上冊教材的份量;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散難點,突出重點。六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它的一般性應用,因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關於其意義及應用的學習,可由分數相關問題遷移類推過來。而折扣、成數、税率、利率,是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特殊應用。這些內容的實踐性很強,除了理解這些特殊百分數的意義、掌握一般性的數量關係之外,更需要學生理解很多“數學之外”的知識,如税務知識、金融知識等。

成數這一內容,實驗教材把它編入“你知道嗎”,只讓學生簡單瞭解。修訂後的教材把折扣、成數、税率、利率作為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四類比較典型的應用,讓學生統一認識,因此把成數也編排成正式教學內容。

關於折扣,由於現代商業活動中促銷方式種類繁多,有時涉及的情形會很複雜。例如,教材新編了一道例題(例5),對實際生活中“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兩種促銷方式進行比較。實際教學中,除了計算兩種促銷方式下買230元的裙子分別需付多少錢,也可以讓學生算一算不同的總價(如220元和280元)在“滿100元減50元”的促銷方式下所對應的實際折扣分別是多少。使學生看到,同樣是“滿100元減50元”,對於不同的總價,所享受的實際折扣是不同的。

關於税率和利率,雖然教材上呈現的都是相對簡單的情境,但在實際生活中計算税額和利息時,難度並不在於數量關係的理解,而在於對實際生活中各種複雜情形的辨別和理解。例如,計算税額時,需要對税種、税率、起徵額等概念有基本的瞭解。而計算利息的基本公式中涉及到本金、利率和存期三個變量,本身就比一般的百分數問題要複雜一些,除此之外,還要判斷存的是活期還是定期,如是定期的,是幾年期的,對應的利率是多少…

為了進一步加強這些內容的現實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完這一單元的內容之後,教材緊接着就安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活動“生活與百分數”,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去了解生活中關於利率的各種信息,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應用數學。例如,設計一個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得收益最大化。

三、圓柱與圓錐

圓柱與圓錐是小學階段“圖形與幾何”的最後一部分內容。關於圓柱與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圓柱與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與應用,都是比較傳統的內容,因此從結構到具體內容,變動都不是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習完圓柱的體積計算之後,教材新編了一道“問題解決”的例題(例7)。通過這一例題的教學,使學生真正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並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問題解決的策略,體會與掌握其中藴含的數學思想。

教材是一種靜態的呈現,而實際教學中可以更充分地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動態過程。例如,教師可以直接出示一個空的礦泉水瓶,提問學生:這個礦泉水瓶的容積是多少?學生可能無處入手,也可能會通過尋找標籤上的.“淨含量”來代替礦泉水瓶的容積。此時,教師可在肯定學生思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容積的概念,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假如瓶子裏灌滿了水,把這些水倒出來,用量杯或量筒測出水的體積就可以求出瓶子的容積。此時,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要是沒有這些工具,甚至連一個玻璃杯都沒有,只提供水和直尺,怎麼辦?通過出示存了一部分水的瓶子,引導學生思考:此時瓶子的容積可由哪兩部分組成?使學生觀察到瓶子的容積由水的體積和空氣的體積兩部分組成,其中水的體積可以通過測量出水的高度和瓶子的底面直徑並計算得到,可是空氣部分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無法直接求出體積。此時,再讓學生思考:能否將空氣部分變成一個規則的立體圖形呢?引導學生把瓶子倒置,利用水和空氣的易變形性,把空氣部分變成一個規則的立體圖形。在瓶子倒置前後,水的體積不變,空氣的體積不變,因此,瓶子的容積等於倒置前水的體積加上倒置後空氣的體積,這兩部分體積都可以通過測量相關數據求得。

通過以上教學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要解決的是一個非常規問題,很有挑戰性,不是簡單地套用公式就可以解決。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師的有效指導,共同找到“把瓶子倒置”這一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我們的目標也不僅在於解決這一具體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在探究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轉化的思想,體會轉化的實質是“變中有不變”。一道小小的例題,對於“四基”“四能”的落實,可見一斑。

此外,與實驗教材相比,本單元對練習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例如,為了突出平面與立體之間的關係,通過練習,使學生看到利用長方形旋轉可以得到大小、形狀不同的圓柱,從而建立起圓柱的底面半徑、高與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對應關係,通過不同方向的旋轉,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再如,為了進一步鞏固側面展開圖的邊與底面周長的關係,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兩者關係解決問題,編排了下面的練習。

四、比例

比例是傳統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小學高年級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重要基礎知識。這不僅是因為比例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如繪製地圖、對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是聯結算術與代數的重要紐帶。從學習比例開始,學生開始學會使用代數的思維去思考量與量之間的關係,培養初步的函數觀念。學生升入初中以後,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問題需要學生利用比例的知識去解決。因此,在小學階段掌握比例的相關知識,可以為中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基本沿用了實驗教材的結構,但在一些細節處理上,進行了一些改進。

1.“比例的基本性質”中增加了讓學生用字母來表示比例基本性質的內容,以促進學生思維的一般化。

2.將標題“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改成“正比例”“反比例”,更加突出量與量之間的“關係”,充分體現函數思想。

正比例關係和反比例關係是小學階段接觸到的兩個基本函數關係,即使沒有出現“函數”這一名詞,也能同樣反映出函數的本質。例如,函數概念中的對應性、變化性、變化的規律性在本單元中得以充分體現。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接觸了大量的數量關係,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單價、數量、總價的關係等,積累了大量的運用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這是本單元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此基礎上,需要將學生的算術經驗逐步提升,通過簡單實例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瞭解常量與變量的意義,理解相互依存的變量之間的變化規律,並會運用這種變化規律解決以前遇到過的算術問題。例如,歸一、歸總問題都是學生以前解決過的問題,但用算術方法解答時,都要先求出常量的具體值,再求出未知量,需要“二次”運用數量關係式。而用比例方法解答時,不需要計算出常量的具體值,只需根據變量之間的比例關係,列出關係式求解即可。

3.改編了正比例的素材

實驗教材從底面積相同的水杯中水的高度與體積的變化規律來引入正比例,具有較強的直觀性,也與反比例關係中的素材相呼應。但考慮到讓學生從代數的角度來理解變量之間的變化規律時,最好還是從學生最為熟悉的數量關係入手,這樣,便於學生在理解正比例關係時,將注意力集中於量與量之間的“聯動變化規律”,而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用於數量關係的提煉。因此,教材選擇了綵帶的總價與米數之間的關係作為素材來引出正比例關係。

4.增加一道求比例尺的例題,同時,改編了應用比例尺畫平面圖的例題,降低了難度

比例尺的編排,在認識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概念之後,緊接着就讓學生把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這是實驗教材例1的內容)。同時,增加一道根據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求比例尺的例題(例1),以鞏固比例尺的概念。

實驗教材中編排了讓學生畫出籃球場平面圖的例題,需要學生自己根據情形設定合適的比例尺,知識點較集中,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修訂後的教材在例3中編排了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比例尺畫出不同地方的相對位置,突出了根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求圖上距離的知識點。而對於需要學生自主確定比例尺畫平面圖的題目,則放在習題中讓學生探索。

5.練習部分增加了一些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綜合性習題

例如,第58頁第10題,要求學生用1:200的比例尺,畫出家裏房子的平面圖,可讓學生先根據各個房間的方位關係畫出草圖,然後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實際測量任務,算出圖上距離,並把草圖修正為準確的平面圖。

五、數學廣角──鴿巢問題

本單元基本保持了實驗教材中三個例題的知識點。但在例題教學前編排了一個老師給學生表演“魔術”的主題情境,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探究魔術背後的數學原理的強烈慾望。

此外,教材對實驗教材例2的相關數據進行了調整。實驗教材例2研究的是把5本、7本、9本書放進2個抽屜時,有一個抽屜至少放多少本書的問題。當我們用書的本數除以抽屜數時,由於抽屜數是2,餘數只能是1。例如,5÷2=2……1,5本書放進2個抽屜,有一個抽屜至少放3本書;7÷2=3……1,7本書放進2個抽屜,有一個抽屜至少放4本書;9÷2=4……1,9本書放進2個抽屜,有一個抽屜至少放5本書。由於餘數是1,學生在歸納結論時容易得出“有一個抽屜至少放(商+餘數)本書”的錯誤結論。因此,本次修訂時,把抽屜改成3個,當書是7本時,商是2,餘數是1,當書是8本時,商是2,餘數是2。不管是餘數是1還是2,結論都是“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即“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商+1)本書”。

除此之外,教材還編入了相關的閲讀材料,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背景,感受數學文化的薰陶。

六、整理與複習

為體現義務教育的整體性,將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劃分為三個學段,使各學段之間數學課程的聯繫更為密切了。但是由於諸多原因,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實際上仍然是小學和初中獨立建校,使得小學和初中的教學基本上是分開進行的。而從小學到初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學習的方法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在小學生完成學業之前,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課程內容進行一次系統、全面的整理與複習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整理和複習,對已學的數學知識加以鞏固,尤其是使那些最為核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突顯出來,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順利完成中小學數學學習的過渡。同時,“整理和複習”的設置也體現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一般規律。數學教材中各類知識是分散編排、螺旋上升的,學生沒有機會從更為宏觀、更為總體的角度對這些知識進行全局性的把握和理解。在完成了小學數學全部內容的學習之後,進行總體性的整理和複習,可以進一步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再構成知識網,有助於學生融會貫通地理解數學,全面提升數學能力。因此,“整理和複習”單元不僅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全套小學數學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注重引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教學中,要實現教學的高效性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在任何學習中都不可缺少的。只有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具有強烈的學習慾望,好學上進,刻苦努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小學六年級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有意識的滲透文化學習和數學學習意義的教育,要讓學生懂得他們是國家的主人,是民族的希望,肩負着振興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只有在學習中積極進取,努力學習,才能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長大後才能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地認識到數學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對人類的思維發展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也推動了物質文明的進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使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起自己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人們生活中、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中汲取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充滿信心。

二、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師要想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在教學中實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數學學習中的所滲透的思想方法,強化主動學習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數學的而思想方法並不是顯而易見的,它往往隱藏於數學基礎知識和解決問題之中,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就必須在備課時充分挖掘,察覺出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問題中所藴含的數學方法,再將挖掘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篩選、分類、細化,並與所要講解的知識點相結合,做好系統的教學設計,在教學中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進行思想方法的教學。教師如果留心,就會得出方程思想、數形結合、轉換方法、等量代換等思想方法,並鼓勵學生將這些方法積極地運用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能力。例如:我在教學求正方體、長方體體積的知識之後,我對學生出示一個不規則的鐵塊,要求學生求出鐵塊的體積。我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過一會兒就有學生提出將不規則的鐵塊轉化成規則的圖形來計算,這就是數學中的轉化思想。通過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還可以教會學生系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表現的越來越嚴重和突出。因此,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大多學習壓力較大,課程比較繁重,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減低。因此,數學教師必須採取有效地方法積極的提高學生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利用新鮮的事物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愉快的學習。教師要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的氣氛,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多種情境,將教學環境轉變為學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將知識點變得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驅動下有感而發。此外教師還要善於表達,幽默性的教學語言可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緩解學習壓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列舉生活實例,讓數學貼近生活

在現行教材中,有一些例題脱離生活實際,使學生產生陌生感,學起來枯燥無味,學習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在教學中我常常列舉一些生活實例,讓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貼得更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複式統計表”一課,教材例題要求統計青雲小學古箏、葫蘆絲、笛子、小提琴四個興趣小組的男、女生人數,對於例題所涉及的樂器,學生比較陌生。恰逢我校建校110週年,班上很多學生都參加了校慶節目的排練。於是,我把教材例題改為“在建校110週年校慶節目排練中,我們班同學參加了彝族舞蹈隊、漢族擊鼓隊、壯族山歌隊、苗族蘆笙隊的排練,下面是各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請求出每個隊的男女生人數”,並利用課件出示學生排練的圖片及各組的人數統計表。由於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例,學生倍感親切。此時,我拋出問題:如果老師不僅想了解每個隊的男女生人數,還想了解全班參加排練的總人數及男女生人數,從這幾個統計表中能看出來嗎?應該怎麼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致高漲,主動進行交流探討,最後通過合作探究完成了複式統計表的繪製,經歷了複式統計表的形成過程,教學效果很好。

五、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能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和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

例如,在“圓的面積”的教學中,對於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我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圓平均分成8份、16份,然後將它們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從而初步認識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歷。這個操作有一定的侷限性,因為學生不可能無限地把圓分成若干等份。這時,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把圓平均分成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並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的認識,促進學生由具體思維轉向抽象思維。

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深刻地道出了興趣是學習者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興趣的激發,能讓學生願學、想學,從而實現有效學習。而創設教學情境,會使我們的課堂更鮮活、更有趣,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圓的認識”這一課中,我這樣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許多奇妙的圓形現象,你們知道哪些呢?”同時通過課件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圓,如鐘面、奧運五環、中國結、盛開的向日葵、美麗的喇叭花等。各種美麗圖案的呈現,引來學生一聲聲的驚歎,不僅給學生美的享受,更是激起了學生認識圓的慾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可見,問題是思維的靈魂,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高效激發思維的良方,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處有效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啟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探究、合作、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34人,全部都是男生。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及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期中考試和期末檢測情況看,我班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紮實,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時沒能全神貫注聽課,作業有時也不能按時按量完成,但也有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積極,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本班有部分學生學習被動,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作業存在欠交或遲交的現象,作業有錯不自覺訂正的情況更為普遍。

本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個學期,學生既要學習新的知識,又要系統複習小學階段所有的知識,可見學習的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後進生,存在更大的壓力與挑戰。因此,本學期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外,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知識的複習與鞏固、後進生的幫扶上都是本學期工作的重點。通過培優輔潛的方式使優秀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潛能生得到較大進步。特訂本期計劃如下:

二、指導思想: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並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差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差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並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基本能力。培優計劃要落到實處,發掘並培養一批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養能力入手,訓練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形成較紮實基礎,並能協助老師進行輔差活動,提高整個班級的素養和成績。

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和“總複習”三部分。“總複習”包括4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觀察與探究”“圖形的放縮”“比例尺”7個課題。

(三)總複習 :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與科技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展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範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繫,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

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數據作簡單的分析,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徵;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瞭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認識。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繫。

4、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六、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七、輔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轉化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2、根據學生的知識缺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補缺補漏。

3、多一份關心、幫助,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使其體驗成功、努力學習。

4、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5、課堂上多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並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強作業指導、抓質量。

7、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學生帶動後進生,促使他們的轉化。

8、加強家校聯繫,共同教育。

八、教學課時安排

(一)圓柱和圓錐 10課時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5課時

總複習40課時

數與代數 20課時

空間與圖形 15課時

統計與概率 3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2課時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材內容

本冊書的內容包括:負數圓柱和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探索並掌握圓柱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的計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瞭解比例的在關知識,使學生聯繫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特徵解比例。

3.初步理解正數和負數。

(二)情感與態度方面

1.能努力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熱心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發現錯誤能主動改正。

2.在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繫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能主動認真地閲讀一些數學背景資料,感受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形成對數學積極情感。

4.在理解數學內容以及運用數學知識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三、教材教法與學法

教學的新知識仍然有四個領域的內容。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是在初步認識比和比的基本性質,能夠組成比、求比值、化簡比的基礎上編排的,有助於體會圖形放大與縮小的含義,認識比例尺以及解決有關比例尺的實際問題。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常見數量關係的基礎上編排的,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數量關係,感受常量與變量,“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圓柱和圓錐,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圓柱和圓錐都是平面與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是在圓的知識與長方體、正方體知識的基礎上編排的,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及計算方法,探索並應用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發展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新增加的教學內容,初步理解圖形放大與縮小的含義,在方格紙上按規定的比畫出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後的圖形,充實了圖形變換的知識和能力。編排四次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數較少,課堂不活躍。

二、雙基情況

大部分學生本冊應掌握的知識基本掌握較好,尤其是分數計算方面準確率較高,但在實際應用類,如應用題,還有個別學生對題目難以理解,解題困難。

三、學習能力

大部分學生學習較主動,能自覺進行課後複習、課前預習,課堂上發言較積極,但有個別學生依賴性較強,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差,聽課時較易分神,學習成績較不理想。

四、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大多較好,課堂聽課認真,作業基本上都能按時完成。

五、全冊教材基本要求

1、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初步認識球的半徑和直徑,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4、瞭解簡單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會看和初步繪製簡單的統計圖。

5、使學生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6、結合新的教學內容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貫徹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六、全冊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

①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反比例的意義。

②圓柱、圓錐的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及圓柱、圓錐的體積。

③整理和複習小學數學知識。

(2)難點:

①比例的有關概念及應用。

②圓柱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和實際應用。

③小學數學有關知識體系的建構。

(3)關鍵:

①運用知識遷移,採用對比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比例應用題,通過分析已學過的常見的數量關係,正確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成哪種比例關係,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電教媒體,通過演示,學生實驗,操作,揭示規律,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協作探究出多種方法來推導計算公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做好小學數學相關知識的歸納、整理工作,確實做到精講多練,使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建構。

七、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貫徹數學課標標準的精神,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學要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比例這一單元先教學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學成反比例的量,然後把兩者放在一起進行聯繫、對比,最後再教學正反比例的應用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並能正確判斷,避免發生混淆;對於應用題,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題目,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比例的認識,又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知識的解題能力。

(3)圓柱及圓錐的教學從直觀入手,通過對常見實物觀察,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幾何圖形,然後介紹圓柱各部分名稱。通過課件演示及學生實驗來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的體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n289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