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五年級教學計劃合集七篇

五年級教學計劃合集七篇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教學計劃合集七篇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通過三、四年級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由於受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再就是班內部分學生學習不積極,他們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地球和地表的變化》、《聲音的祕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教材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以地球內外的不斷運動變化、聲音的祕密、神祕的秋冬星空、生活中離不開的各種材料、水循環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地球和地表的變化》單元,以學生對地球表面的認識以及對火山、地震現象的瞭解為主要內容,以“解暗箱”為主要探究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由表象推測事物內部變化規律的科學探究方法;《聲音的祕密》單元,學生熟悉的聲音為探究主題,在內容設置上突出“做”科學的特點,強調體驗式、發現式的科學探究方法;《秋冬星空》將星空作為學生長期觀察探究的目標,讓學生重點研究秋冬星空的顯著特徵,側重於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分析觀察結果,對星空的變化進行預測。

《生活中的材料》以學生熟知的“常見材料”為研究目標,培養學生“自行提出問題”、“自行選擇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的研究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科學研究是從“問題”開始的,並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驗試驗方法的合理性、實驗過程的嚴謹性、實驗材料的多樣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培養學生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水循環》單元從學生熟悉的蒸發、沸騰等現象入手,引導學生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過程,認識水在自然界循環變化的內在聯繫。

《研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通過各專題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問題,關注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撰寫考察報告”的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關係。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地球內部結構;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瞭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以及噪音的危害與防治。

3.瞭解秋冬季節的星空。

4.知道各種材料特點與用途。

5.認識水的三態變化及相關知識。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教學措施

1.主體性、探究性原則。要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學習活動,設計典型的探究內容、過程和方法,為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材料。

2.科學、技術與社會有機結合。引導兒童關注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生命羣體的生存與發展,關注自然環境的變化,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學會把科學即使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反洗、解決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

3.趣味性。對學生學習活動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學學習活動是妙趣橫生、樂趣無窮的科學的活動。突出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4.精心準備探究材料

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的設計意圖及目標要求,並結合本地的教學實際及學生的需求,精心為學生準備好有結構的、足量的探究活動材料。

5.精心備課,靈活設計科學探究活動

一方面,正確解讀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學用書備好課,用心研讀教學用書中對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靈活借用教學用書上的設計思路創造性的上好科學課。同時要注意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亮點、困難與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以後調整和改進教學設計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

另一方面,要明確探究任務,恰當設計探究過程。應掌握由簡單到複雜、由由教師扶着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又給學生一個生疏到熟悉的過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6.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同時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活動中實際發生的事件,有效的推動學生的探究活動,創造性的駕馭課堂。

7.組織好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分組合作本着靈活分組,增強合作積極性。分工明確,落實小組成員責任。求同存異,自主探究。

8.引導學生有效交流,完善探究結果。學生彙報交流的方式不可強求一律,學生可靈活使用

自己喜歡的方式。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展示。及時板書記錄學生彙報過程中的創新之處或獨到見解。

9.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

10.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無法親身體驗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積極運用這些資源,不濫用資源。

11.嚴格遵循評價多元化原則,做到: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形式多元化。有終結性評價,還要有形成性和診斷性評價等。

12.充分開發利用利用校內課程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人、物、環境等資源進行科學教學。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1)、五(2)兩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為40人左右。由於我擔任這兩個班的數學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説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説説、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

1、茶杯套

2、奇妙的針法組合

3、小錢包

4、植樹

5、可樂瓶

6、可愛的小淘童

7、哈哈照相機

8、常春藤插育苗法

9、校服上的小標記

10、養雞

11、肉餅蒸蛋

12、休閒躺椅模型製作

13、點亮金箍棒

14、噴水動力車的模型製作

15、獨輪手腿車的模型製作

16、洗衣機的使用

17、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

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教學措施: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為終極目的。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項目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期美術啟蒙教育向少年期的美術基礎教育過渡的特點出發,着重提高學生動手製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注重生活體驗性學習,緊密聯繫生活實際。

二、學生情況分析:

1、五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較好的繪畫習慣,在課堂常規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2、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術知識,並有意識地在課餘時間接觸有關美術的知識,能自覺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3、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流動人口,所以學生對於美術知識的掌握差異較大。

三、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是較為活潑,但所接觸的材料也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們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記憶畫、、寫生畫及動手製作的訓練,以開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並能把自己生活中可見的東西在美術作品中表現出來。

3、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把生活中的多種材料綜合到美術課堂中來,讓學生能應用多種材料表現美好的事物。

4、注意滲透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

四、教學課時安排表

課題課時

1、中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

2、外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

3、浩氣長存

4、烽火歲月

5、我們愛和平

6、做個胸卡送老人

7、畫出立體感、空間感

8、表現物體表面的特徵

9、用線條、色彩畫感覺

10、變幻的色彩

11、重複與漸變

12、線材與面材的立體造型

13、生動的紙造型

14、別緻的燈

15、博古架

16、我為奧運作貢獻

17、羣居的動物

18、彩車大巡遊

19、考核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教學資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1)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2)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3、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單元目標分析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的教學,引導學生懂得用心體會家人的愛,理性面對問題,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懂得家庭中的責任分擔與民主協商,逐漸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識;瞭解並理解家風背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及中華民族精神,懂得家風對個人成長、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並藉助各種形式,宣傳優秀的家風。

2、通過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認識到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讓學生懂得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構建和諧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參與我奉獻”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參與公共生活的過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禮、服務社區、參與公益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秉持的價值選擇,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的親社會情感。

3、通過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的教學,整體把握中國近代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程,探究不同階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夢之路,學習先輩們不怕犧牲,敢於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前進道路的方法,增加學生愛國情懷。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五、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相關主題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小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釆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4個單元,14個活動主題和一個研究課題,主要綜合了《課程標準》中“我在成長”、“我與學校”、“我的家鄉”、“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比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法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教育性、綜合性、參與性、直觀性。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工作的社會意義,小學生在學校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我國的自然概況,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我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以及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進行探究。

2、使學生感受學習生活的快樂,熱愛學習,尊重老師的勞動,增強作為學校小主人的責任感。

3、加深對祖國曆史文化、自然環境的瞭解,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

4、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自覺抵制各種迷信活動。

5、引導學生採用實際調查、動手操作、查閲資料、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多種探究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2、活動化教學策略。

3、體驗性教學策略。

四、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5課時

第二單元8課時

第三單元12課時

第四單元9課時

研究課題3課時

預計37課時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教五年級一班的科學課。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通過這幾天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地球和地表的變化》、《聲音的祕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教材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以地球內外的不斷運動變化、聲音的祕密、神祕的秋冬星空、生活中離不開的各種材料、水循環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地球內部結構;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瞭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以及噪音的危害與防治。

3.瞭解秋冬季節的星空。

4.知道各種材料特點與用途。

5.認識水的三態變化及相關知識。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説一説、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層次教學,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從中理解學習的意義,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六、 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l.地球內部有什麼 2課時

2.火山 1課時

3.地震 1課時

4.做一塊卵石 1課時

5.各種各樣的礦物 1課時

6.地表的變化 1課時

第二單元 聲音的祕密

7.聲音的產生 1課時

8.誰能傳播聲音 1課時

9.怎樣聽到聲音 1課時

10各種各樣的聲音 1課時

11.噪聲的危害與防治 1課時

第三單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課時

13冬季星空 2課時

第四單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課時

15紙 1課時

16.陶瓷 1課時

17.金屬 1課時

18.玻璃與塑料 1課時

19.材料的分類 2 課時

第五單元

20. 蒸發 1課時

21 沸騰 1課時

22.凝結 1課時

23.水的三態變化 1課時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課時

研究與實踐

1.研究學校裏的噪聲問題 1課時

2.材料與我們的生活 1課時

總課時:26課時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7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湊向我們共同成的 和絃》、第二單元為《我在民族大家庭裏》、第三單元為《不屈不饒的的中國人》、第四單元為《日益富強的中國人》。

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説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節,在愉悦的心情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在教學中,我將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後,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並藉助假設、聯想、想象、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行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會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5年的品德學習,學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識,還能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並學會正確地觀察自然、認識自我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小學生。現在已進入小學階段最後一年,學生的思品課學習即將結束。本學年,我們將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效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想進步與提高。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善待自己,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形成開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學相處,與同學建立真正的友誼,領悟到奏響共同成長的和絃的祕訣在於真誠、善良等等;培養感恩情懷。

2、瞭解祖國的歷史及現狀,培養愛國情懷。

3、通過了解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把學生帶入中華文化的各個領域,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與無窮魅力。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親近與認同感,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得以宏揚和傳承

4、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通過學習讓學生在瞭解祖國日益富強的發展過程,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奮發有為的責任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民族,熱愛祖國”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的中國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願望和衝動,表現出對祖國曆史發展和民族興旺的尊重、關注,並引以為光榮和驕傲,從而激發學生為祖國未來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的決心和行動。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lne8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