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教學計劃吧。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依據學生現狀制訂教學計劃,狠抓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搞好基礎知識、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大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下學期高一物理教學計劃通過本學期物理教學,達到學生三基過關,能力增強的目的,學生能獨立完成教材上的習題,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輔導資料上的習題,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物理,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研究好《考試説明》、教材

在高一物理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者要認真研究考試説明、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曉本科學的基本要求,學生原有知識和思維的水平,在遇到教學難點時,要適當延長信息傳輸過程的時間,採取讓學生分步達到目標的思路來突破難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還要研究初中教材,瞭解初中基本的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教材和學生實際狀況,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台階,保護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過急,要科學把握教學要求,循序漸進。

2.加強概念和規律的教學

①在教學中,要注一是在教學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形成與建立過程,讓學生知道概念和規律的由來。講授概念要讓學生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規律要讓學生掌握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

②要重視概念、規律之間的比較對比,搞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通過區別、聯繫、對比,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物理模型的建立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用學科語言來表達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③要創造條件,建立鮮明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過程,使學生對概念和規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讓概念和規律準確、深刻地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儘量避免似懂非懂的燒夾生飯。

3.堅持直觀性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複雜的物理現象時,為了使問題簡單化,經常採取抓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來建立物理現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規律抽象化。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許多物理模型難以理解,不可想象。針對這種現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可能的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能力

①指導學生閲讀教材。閲讀物理課本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挖掘提煉,包括課本中的圖象、插圖、閲讀材料、註釋。閲讀教材時,要邊讀邊思考,對重要內容要反覆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

②指導學生聽課。上課時要全神貫注聽教師的講解,聽同學的發言,聽各知識點間的相互聯繫,聽公式、定律的`適用範圍,聽解題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聽,不懂的要仔細聽,還要動手做好筆記。

③指導學生課後及時歸納總結。教材的編寫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完整的知識體系分到各章節中,如果課後不及時總結,掌握的知識是零碎而不繫統的,就不會形成知識鏈,且容易遺忘。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如單元總結、縱向總結、橫向總結。

④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如伽利略的關於力和運動的理想實驗),控制變量法(如牛頓第二定律),物理歸納法(如牛頓第三定律)等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得更加深刻,同時學生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這樣做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5.重視學生的知、能訓練,搞好習題課的教學

①訓練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訓練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我們的教學思路應該由原來的覆蓋題型、重複不斷的模仿練習轉到以問題為載體,訓練學生思維,滲透物理學的思想方法上來。

②訓練要紮實,例題、練習的設計應該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高一學生的實際,高一階段的習題主要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不要急於將綜合性比較大的題目拿給學生。要把握一個度,讓學生跳一跳,夠得着,例題和練習的數量也要適中,並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③作業佈置檢查落實到位。首先必須要求學生交、交後教師必須批改、批改後必須講評、講評後必須要求學生自己訂正,這樣才能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對自己佈置的作業檢查落實不到位。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的積極性,有的甚至抄作業。

④在講解例題或練習時,教師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物理過程和使物理過程圖景化上,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要注意引導學生作反映物理過程的示意圖,這是將物理習題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一開始就應訓練學生作示意圖的能力。

⑤要加強規範化的訓練,規範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思想、方法的規範化,解題過程的規範化,物理語言和書寫規範化,對此高考也有明確的要求。如在要求計算題時: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説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後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因此從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規範化要求應當從高一教學時就嚴格抓起。具體來説應抓好以下幾點:

(1)要求學生畫完整的反映題目物理情景的示意圖。

(2)要求學生對字母、符號的書寫要規範化。

(3)要求學生解題時必須有文字説明。

(4)要求學生必須寫出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

總之,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

6.組內教學要做到四統一:

統一教學進度和知識深度,統一作業,統一教學重點、難點,統一知識檢測。

四、教學內容具體安排及進度表

①上學期高一物理教學內容:

第五章、曲線運動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

第七章、機械能守恆定律選修3-5動量

②具體教學進度安排:

第1-3周第五章曲線運動(單元考試)第4-8周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單元考試)第9-10週期中考複習及期中考試

第11-15周第七章、機械能守恆定律:

第16-18周選修3-5動量

第19-20週期末考複習

第21週期末考試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2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從物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來看,物理實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實驗對於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落實培養科學素養的目標,具有其他教學內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現做計劃如下:

一、實驗目的

1.使學生有“親身經歷和體驗“,同時能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通過物理實驗能引導學生的物理教學認識;為學生提供物理事實性知識;也能為學生檢驗、鞏固物理知識和理論,驗證物理假説提供事實性知識。

3.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4.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認識和分析物理事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培養學生關愛社會、關愛自然、與人合作的情感,在實驗過程中經歷成功與失敗的情感體驗,同時通過實驗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有:用打點計時器測物體的速度,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新精神用於教學中。

2.儘量將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實驗放手給學生。

3.讓學生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實用型實驗。

四、實驗措施:

1.嚴格要求,按程序進行操作。

2.認真組織,精心輔導。

3.積極組織並指導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3

1、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對學生的中考成績和生源分析,學生基礎的差異比較大,對初中物理內容掌握比較好的學生不是很多。學生基本知識點落實不夠好,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方法欠缺。故需在高中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不高,普遍認為物理難學,部分學生有排斥感和恐懼感。需引導學生改變思想認識,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教材結構分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1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辨正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3、教學目的及任務

本學年的教學重點是在鞏固初中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必修1的教學。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與物理規律,並能在解題中有所運用。在平時的練習,注重以班級分層的要求來進行教學。

4、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客觀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複習手段;

(2)認真備課,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4)認真積極批改作業、試卷等,切實加強各方面的規範訓練,及時反饋得到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適時調節教學,爭取在高一上學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5)儘量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的運用電子白板,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其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6)認真做好教學分析歸納總結工作,教師間經常互相交流,共同促進。

5、教學進度安排

第三章 第三節 摩擦力

第十一週

第三章 第四節 力的合成

第十二週 第三章 第五節 力的分解 4 4 第十三週 補充:物體的平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物體的平衡

複習、檢測、評價 4 第十四周 4

第四章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

第十五週

第四章 第二節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第十六週 第四章 第三節 牛頓第二定律 4 4

第四章 第四節 力學單位制

第十七週

第四章 第五節 牛頓第三定律 4

第六節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第十八週

第七節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4

第十九周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複習、檢測、評價

期末複習 4 第二十週

第二十一

周 4 期末考試 4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教科局和學校的指導思想為中心,以學情分析為基礎,以教材分析為重點, 參照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總共四章書23節內容,課本圖文並茂較形象,主修運動學,並滲透豐富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和數學運算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逐步培養與提高。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是物理課程重要的目標之一。教學中要做到有準確的目標、合理的課堂結構、得當的教學方法、及時的反饋,以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對不同學生宜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

2、學習物理課程要形成的五種能力中,核心是科學思維能力。練習課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置疑誘導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上做文章,突出物理問題的狀態和過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充分發揮物理課程的教育功能,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在課堂教學、實驗探究、學科活動中注意保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養成實事求是、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以及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具體措施與方法

1、重視物理研究方法、科學觀點的滲透。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多層次、多方位、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模型、整體與隔離、臨界、分解與合成、假設、圖象等方法以及等效、守恆、統計等觀點的滲透,讓學生體驗與品味,但不能把方法作為知識來傳授,以免降低其層次。

2、提倡課堂進入實驗室,適當進行設計性實驗和課外小製作,努力增加學生視、聽、動手操作和製作的機會。加強各種媒體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使學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善於運用物理模型來思維和分析。

3、注意與現代科技、生產實踐、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選用與現代科技、生產實踐、生活實際有緊密聯繫的習題與專題課等形式,使學生了解現代技術與物理學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真正意義。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5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向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瞭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據。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繫。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複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採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式:

4.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

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説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向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裏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恆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題:百米運動員,10s時間裏跑完100m,那麼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運動員是否是在每秒內都跑10m呢?

答:否。

説明:對於百米運動員,誰也説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瞭解運動員在100m內的總體快慢,而不關心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時,就可以把它等效於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為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説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10m/s代表這100米內(或10秒內)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説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後50米內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位移內)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別。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須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

(2)意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

(3)對瞬時速度的理解:瞬時速度是在運動時間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向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純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drll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