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七年級地方課程教學計劃範文

七年級地方課程教學計劃範文

地校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為們的重視。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特定教學計劃如下:

七年級地方課程教學計劃範文

一、教學目標

1.以“三個面向”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課程改革的原則要求,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標一致、內容開放的課程體系。

2.從促進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加快奔小康步伐的目標出發,努力使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3.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原則,遵循學生身心民展規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體驗,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索、想像和表達的空間,增進學生對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會、自然、科技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藝術素養,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主動探究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分析

地校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徵。

民族文化領域:通過誦讀和研習代表民族文化精萃的詩詞、散文、政論等,瞭解和研究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等,汲取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韻,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增強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祖國偉業的責任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該領域的課程設置中,要特別重視齊魯文化的內容。

自然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自然的影響,引導學生對地理生態、動物植物、宇宙空間、資源環境、工藝技術、科學創造等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瞭解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明確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習慣,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

社會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引導學生對經濟、政治、法律、家族、社區、民族、國家、國際等社會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幫助學生掌握社會調查和社會探究,幫助學生掌握社會調查和社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三、學情分析

地校課程是一門新的課程,學生對新課程的增設充滿新奇,且有許多疑問,帶着疑問學習地方課程,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起來也會有興趣。現在學生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強。通過感知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領略民族文化,法制教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審美能力,併為今後的探索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些新課程中,學生是主角,要讓學生去讀,去思,去欣賞,去探究,去合作,去實踐。

四、教學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研讀課本,弄清課本上的重難點。能透徹地瞭解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從縱向、橫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靈活、合理、科學地使用好每個板塊,注重早滲透,不斷積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師認真備課,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認真研究每堂課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不能千篇一律。

3、教師要博覽羣書,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以便更嫻熟地駕馭地方教材。

4、教師要想盡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學習地方教材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幹勁,讓學生愛學且活學活用,立竿見影。

五、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適當把握教學目標、理解教材設計意圖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文本中的內容和活動進行調整,並注意開發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意學生的自主活動

教材中設計的學習活動欄目是教材內在的組成部分,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因此,本教材的教學活動應更多地體現在教師指導和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

3、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本課程的設計是綜合性的。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與有關課程加強聯繫,整合相關內容,以提高綜合教育效果。

4、靈活安排教學課時和教學進程

5、嚴格執行學校教務處的課程表規定,按時認真上好地方課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dkjj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