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小學下冊教學教學計劃3篇

小學下冊教學教學計劃3篇

小學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小學下冊教學教學計劃3篇

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宗旨。

二、學情解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三、教材解析:

本冊教材圍繞認識事物的現象與本質的關係,針對“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物質世界”進行探究,安排了“聽話的電磁鐵”、“地球的運動”、“顯微鏡下的世界”、“遺傳和變異”、“青春活力”、“我們如何做計劃”6個主題單元,共21課,設計安排了53個活動。

“聽話的電磁鐵”: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編排,重點指導學生制訂實驗研究計劃,讓學生在計劃的指導下探究影響電磁鐵的磁力、磁極變化的因素,瞭解電磁鐵的原理與應用。

“地球的運動”:教材按照從學生身邊可接觸到現象的研究到原理髮現的順序編排,重點指導學生制訂觀察計劃,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研究地球的運動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發的自然現象。

“顯微鏡下的世界”:教材按照由淺入深的梯度編排,重點指導學生制訂調查計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途徑瞭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樣性,它們的生存方式以及它們對整個生物界的作用和意義。

“遺傳與變異”:教材按照從認識到利用的層次編排,通過觀察、閲讀、調查等方式瞭解生物遺傳與變異的特性,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

“青春活力”:教材按照存在變化——如何變化——青春期的變化編排順序,在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中找到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在閲讀與辨析中瞭解青春期主要身心發展特點及青春期的健康常識。

“我們如何做計劃”:反思學期學習中做過的計劃,總結制訂計劃的經驗,懂得制訂出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的重要意義,然後引領學生將總結的方法理論進行又一次的運用。

本冊教材將在學生能針對探究活動提出大致思路的基礎上,學會制訂合理、可行的計劃,訓練學生用清晰的思路,規範有序的操作和正確的方法蒐集證據、驗證假設。培養學生制訂計劃的能力對於提高他們科學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

四、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f)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6、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7、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五、課時安排:(每週3課時)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第一週 製作電磁鐵

第二週 電磁鐵的磁力 磁極

第三週 生活中的電磁鐵

第四周 太陽與影子 晝夜交替

第五週 晝夜是如何形成的

第六週 一年四季 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第七週 解開生物體結構的祕密

第八週 無處不在的微生物

第九周 微生物如何生活

第十週 微生物的功與過

第十一週 從種瓜得瓜説起

第十二週 找遺傳規律,育良種

第十三週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十四周 我們在成長 成長曲線

第十五週 男孩與女孩

第十六週 制定計劃 科學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週 期末考查

小學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漢語是我國的主要通用語言,xx學校是一個民漢合辦的學校,幾年前我校就為了推廣雙語教學,曾派每一位民族教師出外脱產學習漢語2年,因此民族教師的漢語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漢語教學計劃。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校漢語的教學水平一直處於十三師前列,但為了更好地發揮我校的長處,我校本學期特推廣民漢互學的教學活動,以提高廣大漢語教師的維語水平和維語教師的漢語水平,促進教師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為促進民族團結起到重要作用。

 一、少數民族教師中文教育現狀

民族語言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少數民族羣體之間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某些羣體中甚至是唯一方式。但是,由於漢族人口地域分佈廣泛的原因和佔全國人口92%的絕對優勢,漢語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國的官方語言。尤其在新疆、西藏等地,在這種形勢下,少數民族羣眾在社會交往中學習和使用漢語便成為必然。幾年前,我校也派每一位民族教師出去進修了2年漢語,使他們的漢語水平有了一定的的基礎,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發音、書寫、語法等。

二、漢語各要素的教學任務、原則和方法

(一)語音

1、語音教學的任務和目的:使學習者掌握漢語普通話標準、正確的發音及語音系統。

2、通常認為語音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單音教學(音素教學)與語流教學相結合

2)通過語音對比突出重點和難點

3)循序漸進

4)理解與發音相結合

5)機械性練習與有意義的練習相結合

3、輔音和聲母教學:輔音不同由於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不同。特別注意: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清音和濁音;

4、聲母和韻母教學、整體認讀音節的教學。

5、聲調教學

(二)詞彙

A、詞的選擇:確定要教的詞的範圍。

B、詞彙量的控制:決定於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的特點和學習時限

每週四一節課學習10-20個詞語的正確讀音

C、詞彙教學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a、翻譯法b、直接法c、語素法d、語境法e、詞根法f、詞源法g、搭配法h、話語聯結法i、比較法j、循序漸進k、數量與質量相結合

l、課上、課下結合

D、詞彙練習:常用的練習方法是

a、感知性練習b、理解性練習c、模仿性練習(語音模仿和漢字書寫模仿)d、記憶性練習e、應用性練習

(三)漢字的教學和書寫

A、漢字教學的任務:讀寫。常用字在2500到4000間。

B、漢字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1)主要教學常用的日常用語。

2)先認讀,正音,後書寫。

3)教學時由易到難,逐漸加深知識的難度。

4)練習漢字的方法主要有:抄寫、描寫、臨寫。

5)關於漢字教學以簡化字為主,筆順正確,逐漸趨向於美觀。

三、教學內容實施及安排

小學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六年級共有4個教學班,280多名學生。經過三年半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問個為什麼,喜歡提問題,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而且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依賴性強,不願動手,這些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六個單元。由28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生物的變異現象;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小學階段學習物質世界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介紹能量;説明能量可以進行轉換;介紹能源。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現在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3、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2)、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3)、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

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通過本冊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或有依據的推測。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8ryk2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