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重複與變化》教學反思

《重複與變化》教學反思

一、在導入中融入文體知識。

《重複與變化》教學反思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樑思成的《重複與變化》,這篇文章是一篇説明文,説明文有兩種類別,一是事物性説明文,一是事理性説明文。前者介紹具體的事物,如電腦、宇宙、黑洞、嫦娥一號等;後者解釋現象與道理等,如宇宙的成因、死海為什麼不死、怎樣向沙漠進軍等。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説明文。”

這樣的介紹目的是借用一些時例,有意識地融入説明文的分類知識,增添課趣。

二、在感知中融入文體知識。

師:“話又説轉來,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説明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簡是簡明、易懂,表現在寫段上藉助中心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説明意圖,所以抓住這些中心句,我們能快速地讀懂文章。下面,請大家速讀文章思考三個問題:

1、本文説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2、全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説明的,重點説明的是哪方面?

3、作者提出了什麼主張?”

這樣的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藉助中心句,快讀文章,從而實現整體感知文本,為精讀細品打好基礎。

三、在説讀前融入文體知識。

師:“説明文,為了把意思表達得簡明、易懂,除了藉助中心句外,當然還離不開一些説明方法。

常用的説明方法有九種,如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而本文用得最多,也是最突出的説明方法是什麼呢?”

生:“舉例子”

這樣的介紹目的是為了引出“用足例子”這個主活動

我是這樣用足例子的

圍繞“例子”組織學生説讀,是我給本課定下的主問題,在教學中,我組織了三次用例活動:

一、第一次用例

師:“本文為了説明音樂、舞台、繪畫、建築藝術中的‘重複與變化’現象,列舉了大量的實例,下面請大家做一件事,先用方框框出所舉的例子,然後用‘作者舉了        的例子,説明在       方面有重複與變化的現象。”

這次用例是最淺層次的',目的是讓每位學生動起手來,讓淺文做到淺入,既讓學習落到實處,又能讓課堂在學生一一站説中活泛起來。

二、第二次用例

師:“大家看,本文可謂例證豐富呀!雖然説,這些例子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從不同的角度説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重複與變化’,所以它們勢必用不同的語言揭示例子中的重複與變化的具體表現。下面請大家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每個例子中的重複與變化的內容,然後用‘在        一例中,重複表現在        ,變化表現在           ’的句式説話。”

這次用例是中層次的,目的是讓學生進入到例子,結合具體的細節,用心地領悟“重複”與“變化”地豐富表現與真實內涵。

三、第三次用例

師:“你們看,用例子本來就已經淺顯易懂了,但是作者還是不放心,對於較難感知的例子,作者還藉助了我們熟知的音樂來進一步比説(通感),大家看看有哪些例子是這樣的?”

師:“對,三個例子,除了《鱒魚》的例子是用聽覺解説聽覺外,《放牧圖》與《故宮》都是用聽覺來解説視覺,這種寫法叫做通感,它實際上屬於一種比喻,目的是讓所講內容變得淺顯生動。這三個例子中用到了樂章、主題、變奏、伴奏這樣的一些術語,我們知道,樂章是以伴奏為基調,包括主題和變奏的。這裏的主題指的就是‘重複’,而變奏指的應是‘變化’,伴奏指的是背景。如《鱒魚》中它們分別是這樣的……下面請大家從餘下的兩個例子中,任選一個例子進行品析,分別指出,在這個例子中,‘樂章’、‘主題’、‘變奏’、‘伴奏’各指什麼?”

這次用例是深層次的,目的是讓學生藉助通感的知識,換角度品析例子,藉助有形式的品讀活動,無痕地突破了課文的難點,無聲地解答了課後的習題。

融入文體,讓課上得自然流暢;用足例子,讓課上得重心突出,力量集中。經過這樣的處理後,再加上下面別出心裁的積累作業,將是別有一番趣味。

1、説説文中有趣的重複;

2、説説文中豐富的變化;

3、讓音樂在實例中再現。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p8z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