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1

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衝擊,小班化課題的實驗改革讓我感到是那樣地筋疲力盡,但每每看到孩子們那稚嫩的笑臉時,我身體裏面的熱血總被他們感動着,此時此刻我才知道“累並快樂着”的真正意義所在。

開學到現在我為孩子創設了好多的學習語文的環境,我也努力地在鑽研新教材,讓孩子們學的更好,更快樂,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每一節我圍繞教材認真備課也精心準備了許多的教具,每每上完一節課自己滿意,覺得學生也似乎滿意了。直到今天(縣教研室老師又一次對我校的課程改革進行教學調研,聽了鄭老師的《落葉》,聽了我的《ao ou iu》第二課時)我才發現我一味地在為完成教材的任務而教學,並沒有挑戰教材,超越教材,並沒有關注學生的未來語文學習。這次臨時對備課內容的改變,激發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又一次衝動。

【案例背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實施者。課程具有生成性,開放性,動態性、實踐性等特點。教材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與教師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的載體,教材的內容、價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過程的推進,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在新的課程觀的指引下,教師與學生有必要對現有教材做有效處理,以互動生成的先進理念向教材挑戰,發揮教材的“特殊功能”。現結合本人的一個教學實例來談談自己的教材觀。

所用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漢語拼音ao ou iu》,文本的主要內容是:教學三個複韻母ao ou iu的讀音及結合圖片進行拼讀練習,能根據畫面的內容學會念:小貓愛吃魚,小狗愛吃肉。小馬和小牛愛吃草這個句子。會認讀八個生字並會念一首兒歌。

【案例描述】

原先我對本課設計做了借鑑性的教學設計,如以下教學環節:

一、課前複習

1、開火車認讀複韻母。

2、做做爬山奪紅旗的遊戲。

3、小組進行拼讀練習、反饋。

二、看圖學話

1、老師:森林爺爺要過生日了,邀請了許多小動物來參加它的生日晚會。它準備了許多食物招待客人。有新鮮的魚、嫩嫩的草、香噴噴的肉。小貓、小狗、小馬、小牛都來參加晚會,森林爺爺想請一⑺班的同學當它的助手,幫助它分食物。但是它先出了一道題目考考同學們。(小組合作把動物和它喜愛的食物連起來。)

2、出示句子,指名讀。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喜歡吃什麼?試着用拼音拼一拼。

4、認字。(選你最喜歡的字給它找一個朋友。)

三、鞏固練習

四、總結

對此教學設計我認為學生能在玩玩學學中學會課文中的句子,又能在小組合作中説説練練中認識生字。能在有情有趣中學習句子,能很順利地完成教材要求的內容。但聽完鄭老師的課,再看看我的教學設計。我想:我的學生在那樣的拼讀練習中,拼讀能力真的紮實了嗎?我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了嗎?難道語文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材的內容嗎?因此我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想,沒想到課堂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我就將本堂課的教學實錄記下來:(課前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森林情境圖)

師: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剛剛認識的字母娃娃ao ou iu今天又來我們班做客了(教師出示字母卡片),比比哪組小朋友能讀好他們?(接着小朋友就興高采烈地讀起來了。緊接着我就進行了開火車、奪紅旗的比賽遊戲。)

【亮點一】調整教材內容 紮實拼讀能力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聽説呀森林爺爺要過生日了,他邀請了許多的動物,你們看,他們都是誰呀?(教師貼出許多的動物圖片,這時候,孩子們興奮極了,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想回答。)

師:那小組就給你們最喜歡的小動物取取名字吧!(這時各個小組都討論起來了。)

菠蘿組:可愛的小豹,胖胖的熊貓。

梨組:美麗的公雞,可愛的小牛(小朋友們給黑板上的圖片取了許多的名字,而且學生也用拼音將動物的名字寫在了事先發下來的卡片上,並將卡片貼到了動物圖片的下面。)

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充分地在“給動物取名”的遊戲中紮實了前節課的拼音練習,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小朋友真是了不起,有幾隻動物還想考考小朋友,,你們能不能把帶有漢字的名字卡片貼在我的下面嗎?(教師拿出本節課需要認識的漢字卡片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認讀而後就讓學生去擺擺名字)。

【亮點二】拓展教材 發展語言

師:森林爺爺説:“小動物們都到齊”,一⑺班的小朋友們我們上菜了,(師故意做出很奇怪的表情問:“小朋友們上什麼菜呀?”,這時教師給每個組長髮了一袋食物圖片或拼音的,説:“菜就在裏面,趕快看看有什麼菜”,小組長打開信封,組員就説了起來。接着教師就進行反饋)。

師:這麼多的菜,小動物們最愛吃什麼?(這裏教師相機出示“愛”讓學生再次認讀),趕快自己説一説。(這時小朋友熱情高漲非常感興趣,最後教師讓小朋友在回到課文讀一讀,學生輕而易舉地就完成了。同時教師又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感。)

生:豹愛吃人肉。

師:以後豹會跟我們人類成為朋友,不吃人肉可以嗎?

生:豹愛吃人們給的肉。

生2:小牛愛吃嫩嫩的小草。

生3:熊貓愛吃竹子……

師:小朋友們,森林裏的動物都來了,你們猜還有誰呢?他們愛吃什麼?回去小朋友用拼音娃娃幫幫忙,小朋友們寫在卡上,明天我們再來開一次動物大聚餐活動,好嗎?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學生在課後能去更多地觀察,瞭解自然,獲取更多的信息,增長知識,增強拼讀能力。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2

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激情很高,好奇心強,喜好遊戲和活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而且易受到遊戲與活動形式的影響。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我在漢語拼音aoouiu的教學中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之外,做了三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輕鬆活潑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人們也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因為“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並帶有強烈情趣色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在學習中,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並富有成效。他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呢?遊戲、故事和活動!所以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重視、感興趣,就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活動中學。因此,我在aoouiu的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一是引進故事,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賦予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童話故事中參與學習。如在導入時我説:“小朋友,可愛的小鳥看見我們102班今天這麼熱鬧,忍不住也要來湊熱鬧,你歡不歡迎啊?”學生高興地説:“歡迎!”……師説:“小鳥也想給小朋友介紹幾個好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呀?”生説:“想!”孩子們聽了十分好奇、興趣盎然。抓住這個機會,我利用可愛的小鳥來引導學生進行了各種環節的拼音學習,結果孩子們學得很快,輕鬆地走過了以往教學中較難的拼音入門課。二是引進體育休息操,用它們來豐富課堂學習,讓孩子們在運動、唱歌中學習、放鬆。如在本節課上到一半時,孩子們學得也有些累了,當我問小朋友想不想運動休息一下時,小朋友都興奮地回答:“想!”於是我們一起做起了拼音休息操:“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m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單韻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複韻母表:aieiu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看着他們眼裏、臉上洋溢的興奮和愉快,我覺得,孩子們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有着各種各樣的才能,只要你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提供一個舞台,你就會有驚喜的發現。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做操不僅讓學生得到了放鬆,而且還鞏固和訓練了他們的拼讀能力,最關鍵的是他們在唱和跳中會對拼音產生興趣。三是引進遊戲。從年齡特點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對遊戲最感興趣,所以“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住。”遵循這個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一系列的遊戲,如摘果子游戲;放鞭炮遊戲(請學生上講台放鞭炮,只要讀對了,鞭炮就會點燃);戴帽子游戲(主要訓練學生給複韻母標調的能力);找朋友遊戲(練拼讀);開火車遊戲等。在變化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着一種激情,有着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與活動的海洋中變得輕鬆而愉快。

 二、找新的未知點,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強調學生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而我們的外部信息必須通過兒童自身的工具性操作主動構建才能內化在兒童的心理層面上,最後積澱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了親身的情感操作體驗,才能更加主動、輕鬆、準確、深刻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自主性活動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學習的質量。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你若是不及時地抓住他們,讓他們更多地、自由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會馬上轉移注意力,自己玩自己的了。我在教學aoouiu時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準備教這些拼音字母時,發現部分學生早已認識,課堂上出現一片嘈雜的聲音,正確的發音、不正確的發音充斥耳邊。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我邊聽邊評,並讓讀得最好的同學教讀,學生也會在老師的評價中自覺地改進,糾正了不正確的發音。同時,我也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誰都想當小老師,所以對學習就特別投入,有的學生甚至頭一天就開始了預習,所以,教學aoouiu的時候能讓學生去教的就讓學生去教。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隨着他們的成功體驗而高漲起來,這個時候我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嘗試自己看錶音表形圖編兒歌,進一步體驗發音方法。當然,在學生看圖編兒歌之前,教師要先給他們做示範,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要講清楚編兒歌的要領,讓學生接受新的挑戰。如學aoouiu時我先給他們編了兒歌:左a右oaoaoao,並告訴學生這句兒歌是根據韻母ao的組成編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它的發音或表形圖來編各種各樣的兒歌,然後我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去編兒歌。孩子們積極參與,編出了各種各樣的兒歌:一件棉襖aoaoao;一根蓮藕ououou;小朋友游泳iuiuiu;一隻海鷗ououou;奧運會aoaoao;水母游泳iuiuiu等。這樣的探究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他們開動腦筋識記、編兒歌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求異性思維,對知識實現了內化,符合我們新課程標準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的目標。

三、讓孩子在激勵中獲得學習的喜悦和信心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3

1、進入這一課的學習,掌握的讀法複韻母認識和掌握複韻母ieüeer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和重點。

學習這一課,首先我指導學生複習什麼是複韻母,以及aoouiu的讀法,再根據字母組合進行復韻母ieüeer發音的口型比較,老師做示範、學生模仿,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他們的發音方法。學習,掌握的讀法複韻母ieüeer認識和掌握複韻母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和重點

例如:ie;發音時,做i的口型慢慢滑向e,最後尾音是e的音。

四聲標調標在e母上iēiéiěiè

üe;發音時,做ü的口型慢慢滑向e,最後尾音是e的音。

四聲標調標在e母上üēüéüěüè

er;發音時,做e的口型,最後把舌頭翹起來。

四聲標調標在e母上ērérěrèr

2、複韻母的標調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結合標調,設計了背標調歌的遊戲。先教學標調歌,讓孩子們自我説説標調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比一比誰背下來了,誰背得最快、最好。

附:標調歌:看見a母不放過,沒有a母找o。e

iu並列標在後,i字標調點去掉。

這一課u本來在六個韻母裏排在i的後面,但是標調的時候要標在u上。

3、零聲母音節的學習:上節課我們學了零聲母的音節,這天我們又學一個特殊韻母:er,er能夠不加聲母表示一個意思,ér:兒童,而且,女兒;ěr:耳朵、爾後、木耳;èr:二月,二十。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4

今年第一次教新教材而且是一年級。剛拿到人教版實驗教材時,我看到書的每一篇、每一頁都有優美的情景圖、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料。我心中想此刻教拼音總比老教材更容易一些,而不是那麼的枯燥無味吧!然而領着孩子們在拼音王國裏遨遊已有一段時日子,從簡單的單韻母逐漸到難度較大的複韻母,一路就這麼過來了,雖然在課堂上方帶微笑、親切地稱這些字母們為“拼音朋友”,實際上是對它們恨之入骨。因為要讓這些“小朋友”在孩子們心裏紮下根,還是要頗費一番心思的。

首先,拼音教學還是那麼的枯燥乏味,有時一節課只學兩三個字母,資料單一,學生提不起興趣。

其次,我們這兒孩子自小講的是方言,很多方面與普通話的發音要領相差甚大,給教學增加了相當的難度。

然而,無論拼音教學多麼困難,讓孩子們掌握好漢語拼音,都是我們每個一年級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首先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我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精神和物質一齊抓,在精神上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李靖讀得真準!”“王江讀得真響亮!”“君燕做得真好!”在物質上給表現出色的小朋友獎勵小紅花、小蘋果等,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在拼音教學時,我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對拼音編口令。如我在教“ie、ue、er”時,編了這樣一首兒歌“一片樹葉ieieie,一個月亮ueueue,一隻耳朵ererer!”透過兒歌,學生不僅僅能夠記住漢語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造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説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學會了漢語拼音。

俗話説:教無定法。每個老師都有屬於自我的個性教學,只要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我想,我們都就應去大膽嘗試一下,在探索中求得質的飛躍,為孩子們的未來奠定紮實的基礎。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5

幼兒園到小學,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不管是環境還是教學方法都有有些生疏,尤其是拼音教學,都是一些抽象的符號,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説學起來就有些枯燥乏味。經過一個多月的教學實踐與摸索,我對拼音教學作了如下反思。

現在拼音教學已經結束,我和孩子們漸漸熟悉起來,對他們也有所瞭解。一節課上完之後,部分學生不能掌握課堂裏所學的知識:讀不準音,認不清形,字母在四線三格的位置沒有擺正,音節不會拼讀等。原因是部分孩子在學前班簡單學過了漢語拼音,一部分孩子是沒有上過學前班的,他們所有的行為規範要從零開始學起。而且這部分當中的一些學生下課之後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存在問題,主要是一些民族族學生連普通話都聽不懂,這就比較難溝通。

孩子的學習離不開家長與老師的配合與溝通。據我統計我班40個學生,其中部分是爺爺或者奶奶帶的,也有住親戚家的。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了,家長不認識字,而且他們年紀小,尤其是幾個年齡小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習上我沒有辦法與家長聯繫,所以這部分學生從掌握簡單的“a、o、e”——“z、c、s;zh、ch、sh、r”——“ang、eng、ing、ong”,這一過程學習過來的確感到有點單調,也比較困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並且在拼音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快樂地度過這一階段呢?這是我在教學中一直思考着、摸索着的,也是實施新課程後繼續思索着、探究着的問題。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一)、圖文結合

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與字母有關的圖,讓學生看圖説圖意,接着出示相關字母,最後學習字母。

(二)創設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在教學翹舌音zh ch sh r時,我知道這四個聲母的讀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利用多媒體制作幾張動畫卡通的情境。今天啊,有四個小動物想認識我們,大家喜歡它們嗎?依次出示帶有zh ch sh r的動畫,我們要打招呼啊,今天這幾個動物的名字很特別,一個叫zh zh,一個叫ch ch,一個叫sh sh,還有一個叫r r。叫的時候要把口舌翹起來(引導學生跟着老師讀zh ch sh r,當學生會讀之後,就請小動物一個一個

的出來,請出來的過程中又鞏固了zh ch sh r的認讀)。學生在此情境中多讀多練,輕鬆有趣地突破了翹舌音認讀的難關。但部分學生還是讀不準,舌頭翹得不自然,感覺讀得很吃力。

(三)師生互動遊戲

我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老師的口形,老師看學生的口形猜聲母、韻母等)、傳一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傳下去)、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誰讀得快又準,誰就贏了,贏者可以獲得老師準備的小禮物)、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別人)、開火車“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比較好。

(四)以小組合作,優帶差的方式學習拼音

一年級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是小組學習。為了培養他們學會小組合作學習,我一直在努力。因為學習漢語拼音時有些孩子接受得就非常快,而有一部分孩子就接受得特別慢,如何做到優帶差的學習方式呢?課堂上我常採用學生互幫互學的學習方式,有同桌互讀的,有四人小組互讀的,在互讀的過程中引導優生教差生,差生學優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後還讓優生帶差生看拼音讀物,既提高了優生的拼讀能力,增設了他們學習課外知識的渠道,又帶動了差生,提高了差生的拼讀積極性。

(五)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漢語拼音。我把寫好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貼在教室裏,讓學生在早讀時能看着讀讀,課餘時間同學可以互相考考,比一比誰能真正成為漢語拼音字母的朋友。讓學生生活在拼音世界裏,誰想當“拼音王”就得加油!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問題:

1、部分學生對四聲調弄不清楚,尤其第二聲和第四聲總混亂。

2、在學習《b p d t j q》時,學生讀不出吐氣和不吐氣;學習《z c s》和《zh ch sh r》時,不能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

3、形近的聲母較多,給學生的分辨帶來了困難。“b”和“d”、“p”和“q”,僅半圓的位置不同而發音不同,而半圓的位置與聲母的本音之間又毫無本質聯繫。又如聲母“n”和“l”、平舌音和翹舌音的發音難以弄準。

4、部分學生會讀聲母、韻母,但拼讀音節又是一大難題,尤其是三拼音節。

結合這些原因,我細心觀察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找學生談心,瞭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在課堂內外用心領會孩子們的心聲,盡力

發掘孩子們的潛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另外我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教學方法,以便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相信只要敢於創新地設計教學過程。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就能從中快樂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漢語拼音10教學反思6

其實,不管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既然只是一個例子,那就可以為教學需要所用。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適當地更改與調整教材內容,也符合“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教材觀。再則,被選入教材的文本深深地烙着時代的痕跡,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價值觀。可隨着社會的更替,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價值觀念也在發展變化之中。教師應該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以正確的人生觀、生活觀、社會價值觀感染學生,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

1、向陳舊的教材觀挑戰:

教材,在很多教師的心目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把教材看作是“經典”、“範例”的教師為數不少。在教材面前,教師更多的是思考它的“益處”,再把這些“益處”全盤托出,交付給學生。這樣的教材觀只能使教師停留在“欣賞”教材的層面。而反思是一個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會欣賞,不會反思的教師是無法很快地成長。挑戰教材,教師既要用欣賞的目光去發現文本的語言美,形式美,內涵美,又要用教師那敏鋭的目光去發現文本的“空缺”,學會補充教材。

2、向教材的價值取向挑戰:

文本的價值取向即文本所藴涵的價值觀。文字,往往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在不同的時代,文字承載的價值觀也不盡相同。但是,不管人的觀念發生怎樣的變化,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恆的。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的追求。語文教師是傳播真、善、美的使者,以教材為載體,傳播着真、善、美的種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pe04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