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教師的教學反思範文

教師的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地反思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教學實踐的原理性、針對性、實效性以及教師自己的主體性、創造性和時代性。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師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師的教學反思範文

教師的教學反思範文1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高中化學年輕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以寫促思,以思促教。

新課程改革使化學發生了一次歷史性變化,改變了以往系統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必須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建構知識的參與者、研究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在這次變革性的洗牌中,年輕教師在新課程的適應性上表現出一定的優越性。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提出的: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年輕教師經驗不足,只能通過不斷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

一、重視教學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設計能力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分析和設計能力。俗話説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堂教學重在準備,要把足夠的時間花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設計教法、安排教學程序上。年輕教師在這一環節上應狠下苦功,提高教學行為的意識性和自覺性,立足學習者的需要,做到有備而教。

1。反思教學主體的基本情況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的最終受體,脱離學生實際的教學都無法成功。年輕教師在教學前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已有知識及認知規律進行反思,探索適合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什麼樣的活動設計易於學生學習,預測學生接受新知識時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思考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這樣才能設計出被學生接受的教學設計,才能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2。反思教學平台的模塊處理

作為教學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設置了很多模塊,其中“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這兩個模塊最能體現新課程提倡的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的理念。鑑於學生能力訓練的不同要求,年輕教師在處理這些模塊時,有時方法可以較為靈活,不一定都是先觀察後思考或先活動後探究,同樣可以顛倒處理,只要有效地設置好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解決問題的疑惑,引起思維衝突,激起學習情感,產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筆者對蘇教版《化學2察與思考:電解飽和CuCl2溶液》做了這樣處理,先給學生這麼幾個問題:①標出電子流動的方向;②寫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離子;③標出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流向方向;④説出陰、陽極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質;⑤如何粗略驗證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種物質;⑥再如何加以精確驗證。帶着這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加以論證,最後讓學生自己填寫課本上的空格,感覺效果不錯。

3。反思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

教學設計的好壞對教學的成功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年輕教師由於經驗不足,處在借鑑模仿的階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學設計上往往存在這些問題:形式單一、條框較多,細節處理、重難點突破不夠到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注重,教學反思《高中化學年輕教師的教學反思》。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完善教學設計中的知識體系建構,主要還是從知識的系統性上下功夫。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備課前除了多方借鑑教案和課件外,還需進行大量針對性的練習,以練促教。只有通過解題訓練,才能掌握系統、全面的知識,掌握細節上的處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這樣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才會比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強化教學中的反思,提高調控應變能力

教學中的反思具有調控性,能使教學優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的內核在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學生的反應是無動於衷,教師自以為講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輕教師應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況及突發事件,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注意師生間的`和諧統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1。 反思課堂氣氛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是“活而不亂”。一方面,年輕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時,應嘗試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課堂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課堂表面看起來氣氛異常活躍,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視了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分析,是否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是否肯定是學生內化後參與的一種真實表現。

2。 反思學生反饋

學生是帶着自己的思考、靈感、認知習慣參與課堂活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爆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和錯誤。對於學生提出的疑問,年輕教師要善於聆聽並順着學生思維的方向、根源及時作出解答,鼓勵其積極思考;對於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弱的學生)出色的課堂答題,年輕教師要善於用口頭語言或肢體語言加以肯定與讚賞,激勵其學習熱情;對於學生回答或板演的錯誤,年輕教師應抓住機會積極利用,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評價、反思,為課堂教學服務。

3。 反思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孕育着豐富、曲折的認知探究過程,孕育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良機,孕育着培養學生獨特體驗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發展學生為本”的今天,教師一路鋪墊化難為易的突破難點的教學方式值得推敲,學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難點,能力得到了昇華還是個未知之數,而且也違背了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理念。年輕教師不防試着嘗試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質疑,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爭論中豐富提升認知。最後由教師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學生存在的疑問。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讓學生突破了難點,也使年輕教師掌握了大量不同學生思維習慣、認知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對教學大有裨益。在這個過程中,年輕教師只需順勢而發,不用考慮課堂的完整性節奏性等問題。

三、落實教學後的反思,提高評價總結能力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年輕教師的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1。 反思成功之處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年輕教師應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新課導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採取了什麼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反思不足之處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複雜性和不可預料性,加之年輕教師對其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應該只成為遺憾或感慨,年輕教師更應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對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脱離學生實際?(3)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3)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3。 反思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間思維情感的不斷碰撞,年輕教師思維的活躍性往往因此得到激發,產生一些瞬間靈感,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完善了教學設計。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時也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所以年輕教師應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加以捕捉記錄,為以後的教學設計添磚加瓦。同樣,五十幾個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五個幾十個不同的疑問,五十幾個不同的創意,原先預設的教學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後年輕教師應進行深刻反思,捕捉動態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尋找隱含在背後的理論依據,加以推敲總結,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獲得規律性認識。

總之,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年輕教師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驗得以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才會不斷地提升。

教師的教學反思範文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裏的“省”是省悟、是反思,一日三省能及時發現問題,除惡揚善,“三省已身”是古代聖賢修身養性之道,教師的教學反思。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要注重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習慣,提升現有經驗,將有效經驗昇華為智慧和方法,促進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學問題正是教師成長的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關鍵之處,對於教師自己的專業成長、自己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還可以提升教育教學的理性程度,可以説有反思才會有提高。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眾多可能的途徑中,這種不脱離教師工作實踐的“反思”,因有着獨特的優勢,而越來越受到較多的重視。

能夠經常積極主動反思的教師和從不反思的教師在教師成長道路上曲線是不一樣的,經常進行反思的教師,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學生活,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能較快地達到一個較高的高度,成就教師人生,練就教師智慧,從而成為名師。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説的:經驗+反思=名師。著名的小學語文教育專家於漪就是經過三年反思成為名師的;而不會或者從不反思的教師,長期埋頭於以重複為特徵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對教學中的問題視而不見,習以為常,見慣不怪,只低頭工作,不抬頭思考,只能停留在原始狀態,也談不上改進和發展,只會在原地踏步走,或者只能是經驗型教師,只能是教書匠,他的教學活動只能是機械性的重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教學過程,站在教學過程之外,,反思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教學,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才能成長為一名真正成熟的主體性比較強的學者型、專家型教師,反過來才能進一步搞好我們的教學。

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地反思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教學實踐的原理性、針對性、實效性以及教師自己的主體性、創造性和時代性。

教師反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1、教學日記

教師通過寫教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事件,並記錄這些事件的細節,記下自己的感受、發現、感悟、疑慮,記下頭腦裏突然閃現的關鍵思路,然後進行理性分析,教學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反思這樣的問題:在一天的教學過程中,我最滿意的地方是什麼,我感到與學生關係最密切最投入的時刻是什麼,我感到最不投入最厭煩的時刻是什麼,我最焦慮的是什麼,最讓我驚奇的事件是什麼,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重新開始,我會把哪些事情做的更好,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什麼,若能再進一步改進一下的話,又會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通過長時期聚焦這些教學活動的具體事件,你將更加了解自己的教學形式、教學策略以及教學任務的種類,更加了解自己,找到的最適合自己的教學形式、教學策略,也將更加確切瞭解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解決困境的基本思路是什麼。研究、反思自己的真實的問題,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成績,實現教師價值,這種教學反思操作性強,適合每一位教師,效果最明顯,如果長年堅持,定能成功。

2、教學錄像法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先進的教學手段已進入學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手段改進自己的教學,如把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用攝像機錄製下來,然後在課後觀看分析,反覆推敲錄像,有時就會對自己的教學實際感到震驚,同時也會發現自己在課堂上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如讓我們瞭解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否精煉生動,體態語言是否協調自然等等,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改進完善,然後再錄像再分析,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是種連環式改進,成長過程的作用尤為明顯。

3、同伴觀察法

邀請同事或者資深的教師,到自己的課堂中,讓他們提意見,共同商討改進教學,在這種反思方法中,教師要不怕丟人現眼,不怕班門弄斧,下棋找高手嗎,只有找到高手才能提高自己的棋藝。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課堂不斷實踐,反覆比較體會教學中的存在問題,通過反思才能更清晰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更新與重建,實現教師之“人”與教學之“事”的雙重發展。教師只有以不斷反思的精神,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不斷反思,概括自己的成敗得失,充分體現和發展反思的意識、反思能力,進而才能實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自身素質,在成就事業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jr0m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