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找春天》的教學反思

關於《找春天》的教學反思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保持着高漲的熱情。這裏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他們在學習中成長。反思教學的過程,有以下幾個收穫:

關於《找春天》的教學反思

一、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我想,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新課程致力追求的新理念。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與文本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需要老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新奇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

由於氣候的關係,我沒能事先帶着學生去觀察春天,但我利用多媒體為他們模擬了一個令人嚮往的境地,使他們興趣盎然,為接下來的`學習調好了情感基調。“找找春姑娘藏在哪兒”“和它們打打招呼”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參與的興趣。

二、營造寬鬆的氛圍,平等對話,個性閲讀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在潛心會文後,談及對春天的感受時,更是折射出多元理解。學生在課堂上靈性飛揚。正因為為創設了讓學生思維自由馳騁的空間,學生在進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處處閃現出智慧的火花。

三、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標指出,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必須要有開放性的課程意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巧妙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融合課內課外,把語文與生活融為一體。同時,語文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正是在這種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的指引下,我引導學生課內吟春頌春,課外尋春賞春,多次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

標籤: 教學 反思 春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9nn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