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一分能幹什麼》的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一分能幹什麼》的教學反思

一分能幹什麼這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時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時間單位。一分鐘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要想讓孩子們很好的感知其時間概念,具有初步地時間感,就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生活緊密聯繫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為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我根據孩子們的生活積累設計教學過程。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一分能幹什麼》的教學反思

首先,創設生動地教學情境,把孩子們吸引到數學活動中來。目前,許多孩子都對動畫片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把對孩子極具吸引力的動畫片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體會一分鐘。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

另外,創設多種多樣有趣地活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活動中逐步感受一分鐘的長度。本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

1、做口算,一分能做幾道題目

2、寫字,一分鐘大約書寫多少個漢字;

3、小皮球,一分鐘大約可以拍球多少個;孩子們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體驗一分鐘的長度。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原來的生活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一分鐘能幹什麼的時間估計這一環節,學生在先前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了1分鐘能做那麼多的事情後,卻不曉得1分鐘到底應該有多長。

課後,我仔細想了想,1分鐘做這麼多事,都是老師計時錶中的1分鐘,是學生自己的1分鐘嗎?答案是否定的。學生的1分鐘還在老師的計時錶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1分鐘,還沒有內化。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我一直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小學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僅僅一些基礎知識嗎?基礎知識是我們小學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但它是全部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這些的同時,也許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並獲得感悟,也要讓學生要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快樂。在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該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yoz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