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語文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關於語文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語文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語文課教學反思1

在青年教師優質課賽課上,我選了二年級的課文——《水鄉歌》。《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語言文字優美,讀來讓人浮想聯翩。教師應當引導二年級的孩子讀進文中,走進畫一樣的詩中,放手讓孩子去品味、欣賞、誦讀。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想學、願意學習的境界,上課開始,我為學生們播放了多媒體課件,一些江南水鄉的圖畫,並配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對江南水鄉美麗景色來一個初步的接觸。接着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水鄉的美可以用音樂來渲染,用畫面來展現,還可以用詩來描繪呢!夢一樣的江南水鄉,詩一樣的古典風情,讓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水鄉的詩歌,題目叫——《水鄉歌》。請你美美的讀讀題目。

在分析課文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説出 “ 水多 ” 這一特點,然後着重找到有關水多的詞和句子,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抓住詩歌的特點,讓學生反覆誦讀,或個人讀,或小組讀,或集體讀,讓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悟,在悟中想。在指導背誦時,我採用形式活潑有趣的對讀形式,學生們有問有答,其課堂氣氛融洽高漲,在興趣中學習,在參與中記憶,學生很快就能出口成誦。

在分析第二小節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創設了一個情景,我在黑板上貼了一隻事先貼好的小船,問:水鄉只有一隻小船嗎? 生1:不只。師:你從哪知道的?生2:詩句裏的“千隻、萬隻”

師:老師聽出來了,這些詞都説明水鄉船多。那你能把它讀一讀嗎? 生讀,評價。師:老師在黑板畫上幾朵白雲,問:看着滿河的白帆和天上的白雲,你想起了課文的那個句子?生:白帆片片像雲朵,飄滿湖面飄滿河。師:那你能讀一讀嗎?生讀,評價。並且,我讓讀得好的同學拿起自己做好的小船貼在黑板上,頓時,我們見到許許多多的小船在水鄉飄蕩,同學們可高興了,他們都站起來手握小船讀出自己快樂的心情。 師:大家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讀一讀,行嗎?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這麼多的船在幹什麼?(只見學生個個神情專注,陶醉在自己所想象的意境中)生1:我看見漁民們在船上捕魚,魚兒裝滿一籮又一籮。

在這一朗讀環節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相當高,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朗讀過程中把水鄉的美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為提倡的建構學習理論,把情境教學放在學習環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環境或氛圍,其目的是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其情感體驗,達到對外作品內容具體而深刻的理解。通過這堂課,我驚喜地看到,學生直觀感受到水鄉風光的秀麗多姿。對同學們説:“欣賞了水鄉的秀美風光,如果同學們能在讀一讀水鄉歌,一定會有一方不同的感受”時,學生便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去。

語文課教學反思2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從而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

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學生通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理解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輕鬆愉悦的教學形式,既能激發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閲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閲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繫,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的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語文課教學反思3

從本週開始,教學已經進入了總複習階段。如果説以前的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播撒知識種子的過程,那麼現在就到了要為這些幼苗澆水、施肥、除蟲的階段了,這是學生能否獲得大豐收的關鍵。因此,複習過程中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基礎知識要紮實、扎牢。如字的音、形、義,古詩的背誦默寫,積累運用中的讀背內容,要求會背誦的課文等,必須讓大部分學生熟練掌握。

二、訓練方式靈活多樣。平時學生看的題樣少,練的題型也少,現在,應採用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發散學生的思維年,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如連詞成句,把句子寫具體,如何區別運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樣互相轉換等,都應讓學生勤練。

三、閲讀訓練要從課本中走出來。多給學生提供不同題材的課外短文,設計多樣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閲讀方法去完成。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的閲讀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四、習作方面教給學生如何根據題目要求把一文多用。

語文課教學反思4

這是我初次上寫字課,一節課下來,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去琢磨、去挖掘、去研究。

課前,我認為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是最重要的,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不在於強制,而在於激發興趣。寫字興趣培養起來了,寫字技能就有所提高。寫字技能提高了,寫字興趣就更加濃厚。因此,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精心備課,我在導入部分這一環節當中,以欣賞漂亮的書法作品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介紹,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通過名帖欣賞,充分展示我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增長一些書法常識,進一步瞭解書法、喜歡書法,從而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書法鑑賞水平。

在教學筆畫時,我先是出示和筆畫相像的圖畫,讓學生直觀感受筆畫的特點,我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去發現規律,從而明確漢字間架結構的重要性,激起學生學好漢字的慾望。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刻。但是,在比較兩個筆畫寫進田字格里有什麼區別的時候,我沒把問題説明白,導致學生有點摸不着頭腦,最後是我自己點出,所以今後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明確問題的要求、目標。

在範字講解中,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形體美。通過老師的板書、講解、指導漢字的不同寫法及結構安排,使學生能夠將文字寫得更加勻稱美觀。在教學前,我應該在黑板上先反覆練習這幾個字的書寫,那也不會出現課堂上的小意外,還有,學生在寫字時,我應播放優美的音樂。這也是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一種體現。在以後的寫字教學中,應得以體現。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後應該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在觀察字型的時候,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邊演示邊講解字的結構及筆畫名稱,讓學生寫好字後還要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評析。只有在每一次的寫字教學中都要讓孩子有所得,這樣日積月累,孩子的寫字基本功才會提高。今後我自身也要在寫字上多下功夫,教師的寫字素養提高了,才能給孩子以更好的輔導。

語文課教學反思5

9月21日,我校一線教師來到沂南縣西北邊陲的馬牧池中學參觀學習。首先聽取了該校教導處主任郭大鋭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做法。然後聽了兩節課。

第1節,聽了八年級的一節語文《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節課課堂氣氛非常好,沒有因為眾多聽課老師的到來,學生覺得有些拘束,小組活動非常充分,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改革“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三為主的理念。通過課堂上的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具有極大的生命力,當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有一半左右的學生非常積極,還有一半左右的同學遊離在小組之外,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我認為,這與小組建設不完全有關,小組內學生分工不明確,只有一個組長在起作用,別的學生沒有展示的權力,長此一往,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便產生了這種現象。所以説分組教學的前提是做好學生學習小組的建設工作,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小組有機的一員,不遊離於小組之外,同時加強小組評價方面的工作,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裏面都能及時得到肯定,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信在這種和諧和狀態下,每個學生都會得到不同的發展。

第2節,聽了七年級的一節《童趣》,這是一篇文言文,上課的老師重視了文言文的朗讀,文言實詞與文言虛詞的意義與用法,注重基礎訓練,這一節課課堂氣氛不如第1節課那麼活躍,可能與七年級學生第1次接觸文言文,沒有找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一點老師應該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通過紮實的訓練,達到文言文中一些實詞與虛詞舉一反三的效果。

總之通過學習、聽課,我覺得,要相信學生,放手發動學生,學生一定能創造奇蹟,如果我們再把學生抱在懷裏,不肯放手,那麼學生就不可學會走路,更不用説奔跑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vml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