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漢語拼音教學反思範文

關於漢語拼音教學反思範文

篇一:漢語拼音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課程標準中的表述是:“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一年級的學生要在短時間裏學會這些,難度極大。漢語拼音的教學我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裏,我一邊教組織課堂紀律,一邊帶着孩子們學習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在學會漢語拼音的同時還需學會其中的兒歌和生字。可見教的難度很大,學的難度也大。 現拼音的教學的工作已結束,我發現有以下幾點需反思:

關於漢語拼音教學反思範文

一、恰當運用教材,發揮教材優勢。

教材根據兒童閲讀特徵,每個字母都配有圖片,並從聲母開始每節都帶有富 有情趣的兒歌,並用紅色音節標註本節所學的字母,這樣讓孩子不至於面對拼音這一些枯燥的抽象符號,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在開始的幾節課,我往往就侷限於其中,無法躍出教材。只要學生讀得出字的音、記得住形就行了,對學生的拼讀能力、觀察能力、説話能力的訓練差強人意,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欠佳。在此後的教學中,我將每一課的插圖都編成童話小故事,利用一些童話小故事吸引孩子們學習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畫,讓孩子們想象説話,進而進行拼音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美的薰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如在jqx 的教學中,我編了小ǖ娃的故事:在前鼻韻母的教學中我編了五兄弟的故事等等,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了不少。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剛開學,孩子們的常規還控制不好,課堂上,好多時候要組織課堂紀律,會花很多時間,學生學習的時間就不多,這時就多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拼或是同位互拼。班上不少孩子已認識了很多聲母,韻母。老師可以放手發動有利資源進行教學。老師只是在關鍵的地方重點指導一下就可以了。課堂上我通常採用學生互幫互學的學習方式,有同桌互讀的,有四人小組互讀的,在互讀的過程中引導優生教差生,差生學優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後還讓優生帶差生看拼音讀物,既提高了優生的拼讀能力,增設了他們學習課外知識的渠道,又帶動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讀積極性。

三、拼音教學遊戲化。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學。

孩子在一個月的學習之後,表現出了厭學傾向。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緊張的學習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識、技能訓練,扼殺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要重視兒童的年齡特點與學習心理,教學中多采用兒童樂於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根據字母的音、形體編出兒童喜愛的順口溜、小兒歌、繞口令來教兒童記憶那一個個乾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號變成活的形象,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掌握這些字母。這種形式在複韻母的教學中尤為重要,因複韻母學生極易弄混淆,如:ui和iu,這時可編兒歌“圍巾圍巾ui,游泳游泳iu” 等兒歌來記憶。ei和ie,“e在前ei ei ei,e在後ie ie ie”。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就能很容易掌握韻母的讀音。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相信只要創新地設計教學過程,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於樂,就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定會向此靠齊,使得自己的教學更有利於學生的獲取知識,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篇二:漢語拼音教學反思

幼兒園到小學,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不管是環境還是教學方法都有有些生疏,尤其是拼音教學,都是一些抽象的符號,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説學起來就有些枯燥乏味。經過一個多月的教學實踐與摸索,我對拼音教學作了如下反思。

現在拼音教學已經結束,我和孩子們漸漸熟悉起來,對他們也有所瞭解。一節課上完之後,部分學生不能掌握課堂裏所學的知識:讀不準音,認不清形,字母在四線三格的位置沒有擺正,音節不會拼讀等。原因是部分孩子在學前班簡單學過了漢語拼音,一部分孩子是沒有上過學前班的,他們所有的行為規範要從零開始學起。而且這部分當中的一些學生下課之後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存在問題,主要是一些民族族學生連普通話都聽不懂,這就比較難溝通。

孩子的學習離不開家長與老師的配合與溝通。據我統計我班40個學生,其中部分是爺爺或者奶奶帶的,也有住親戚家的。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了,家長不認識字,而且他們年紀小,尤其是幾個年齡小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習上我沒有辦法與家長聯繫,所以這部分學生從掌握簡單的“a、o、e”——“z、c、s;zh、ch、sh、r”——“ang、eng、ing、ong”,這一過程學習過來的確感到有點單調,也比較困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並且在拼音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快樂地度過這一階段呢?這是我在教學中一直思考着、摸索着的,也是實施新課程後繼續思索着、探究着的問題。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一)、圖文結合

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與字母有關的圖,讓學生看圖説圖意,接着出示相關字母,最後學習字母。

(二)創設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在教學翹舌音zh ch sh r時,我知道這四個聲母的讀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利用多媒體制作幾張動畫卡通的情境。今天啊,有四個小動物想認識我們,大家喜歡它們嗎?依次出示帶有zh ch sh r的動畫,我們要打招呼啊,今天這幾個動物的名字很特別,一個叫zh zh,一個叫ch ch,一個叫sh sh,還有一個叫r r。叫的時候要把口舌翹起來(引導學生跟着老師讀zh ch sh r,當學生會讀之後,就請小動物一個一個

的出來,請出來的過程中又鞏固了zh ch sh r的認讀)。學生在此情境中多讀多練,輕鬆有趣地突破了翹舌音認讀的難關。但部分學生還是讀不準,舌頭翹得不自然,感覺讀得很吃力。

(三)師生互動遊戲

我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老師的口形,老師看學生的口形猜聲母、韻母等)、傳一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傳下去)、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誰讀得快又準,誰就贏了,贏者可以獲得老師準備的小禮物)、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別人)、開火車“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比較好。

(四)以小組合作,優帶差的方式學習拼音

一年級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是小組學習。為了培養他們學會小組合作學習,我一直在努力。因為學習漢語拼音時有些孩子接受得就非常快,而有一部分孩子就接受得特別慢,如何做到優帶差的學習方式呢?課堂上我常採用學生互幫互學的學習方式,有同桌互讀的,有四人小組互讀的,在互讀的過程中引導優生教差生,差生學優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後還讓優生帶差生看拼音讀物,既提高了優生的拼讀能力,增設了他們學習課外知識的渠道,又帶動了差生,提高了差生的拼讀積極性。

(五)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漢語拼音。我把寫好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貼在教室裏,讓學生在早讀時能看着讀讀,課餘時間同學可以互相考考,比一比誰能真正成為漢語拼音字母的朋友。讓學生生活在拼音世界裏,誰想當“拼音王”就得加油!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問題:

1、部分學生對四聲調弄不清楚,尤其第二聲和第四聲總混亂。

2、在學習《b p d t j q》時,學生讀不出吐氣和不吐氣;學習《z c s》和《zh ch sh r》時,不能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

3、形近的聲母較多,給學生的分辨帶來了困難。“b”和“d”、“p”和“q”,僅半圓的位置不同而發音不同,而半圓的位置與聲母的本音之間又毫無本質聯繫。又如聲母“n”和“l”、平舌音和翹舌音的發音難以弄準。

4、部分學生會讀聲母、韻母,但拼讀音節又是一大難題,尤其是三拼音節。

結合這些原因,我細心觀察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找學生談心,瞭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在課堂內外用心領會孩子們的心聲,盡力

發掘孩子們的潛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另外我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教學方法,以便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相信只要敢於創新地設計教學過程。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就能從中快樂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40g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