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認識平年閏年》教學反思

關於《認識平年閏年》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認識平年閏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認識平年閏年》教學反思

《認識平年閏年》教學反思1

《認識平年、閏年》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判斷平年和閏年。課上我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髮現平年、閏年排列的一般規律,學生很快就發現每4年會有一次閏年,知道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但是在實際判斷時,我發現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有點迷糊,不知所以。課下分析了一下原因:發現學生對平年和閏年還不是太理解,還有計算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對四位數除以一位數不是太熟練,更別説四位數除以整百數了,再者有的學生由於學習上的惰性使然,你再怎麼強調他也懶得寫豎式計算,又怎能不迷糊呢?

我提出了我的困惑:除了用年份除以4、整百年份除以400這個方法,在判斷平年、閏年時還有哪些其它的方法?在學生討論後,他們發現:可以先記住一個閏年年份數,可以連續減4或者加4,所得的年份都是閏年。整百年份連續減400或者加400,所得的年份也都是閏年。還可以用年份差來推算,如記住了2000年是閏年,要辨別1976年是平年還是閏年,用2000減去1976得到24,24是4的倍數,那麼1976也是4的倍數,因而判斷為閏年。

我驚喜地發現,在學生的思維充分地在全班得以共享後,學生判斷一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時,他們不再迷糊了,他們會以自己喜歡的便捷的方法,很快地説出自己判別方法和結果,讓我不由心裏一樂,原來有些時候,學生反而是他們自己最好的老師,我的説教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這也讓我知道了,遇到困惑時,不妨把困惑留給學生,他們將會揮灑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認識平年閏年》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平年和閏年。而如何判斷平、閏年無非就是兩種方法:一種是最為原始的方法,那就是知道某年是閏年,進行順數或倒數到第四年便可以確定該年是閏年;另一種是最科學準確的方法,平常年份除以4,能整除(也就是沒有餘數)就是閏年,逢百年的時候,要用年份除以400,同樣也是能整除的就可以判斷為閏年。由於涉及的數目較大,要很好地突破這個教學重難點的話,對於正常兒童都有一定的難度,何況我們以中度學生為主的教育對象,可以説,其突破難度要增加不少。

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四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就更加不用説多位數除四位數的知識了。因此,教材的安排是:讓學生選擇較有特徵,容易記住的閏年年份(多數學生會以2000年為準)順數或者倒數到第四年,從而確定閏年。這是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雖然繁瑣不夠科學,但也無可非議,可能很多教師都會滿足於學生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並且通過數年份進行準確判斷就行了。慶幸的是因為上課前我就思考了這個問題:怎樣把較大數目的除法變成簡單的除法,教給學生簡單實用而且準確的方法呢?突然想到學生不是已經學過“有餘數的除法”嗎?能否把多位數除以4變成兩位數除以4呢?平常年份除以4時,能不能不看前面的數字,只用後面兩位數除以4呢?比如:1638÷4看成38÷4,有了這個念頭,我反覆用計算器進行演算,且多次演算證明:四位數除以4和兩位數除以4,看“能否整除”來判斷平年閏年是一樣的。

雖然這個算法沒有什麼權威性也沒有通過科學的驗證,但我可以解學生的`“燃眉之急”於是當我滿懷信心走到教室上課時,心裏喜滋滋的。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每四年當中會有一個閏年,歸納判斷平年閏年的科學方法,並且簡單説明閏年是如何人為地進行安排的科普知識。當我佈置學生完成一道判斷平年閏年的問題,他們正在“埋頭苦幹”數年份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探尋判斷方法,本着“好生吃飽,差生吃好”的原則,我把教材沒有交代的內容在恰當的時機,在學生急於知道的情況下,將我新“發明”的方法介紹給學生時,自然受到他們的歡迎,特別是幾個腦子轉得較快的孩子,更是激動不已,還揚言説回去教智力正常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呢!課堂中頓時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時候,我的問題又來了,問學生“那麼,整百年除以400”還可以把前面的數去掉,只把後面的兩個零去除以零嗎?(板書:1900÷400變成00÷0)學生先是鬨堂大笑,接着陷入了沉思,我讓他們討論一下,可以用什麼方法?此時課堂上又再次掀起了高潮。

《認識平年閏年》教學反思3

《認識平年、閏年》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判斷平年和閏年。課上我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髮現平年、閏年排列的一般規律,學生很快就發現每4年會有一次閏年,知道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但是按照往年的教學的經驗,第一個難點是在實際判斷中,我發現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有點迷糊,不知所以。原因就是對平年、閏年排列的一般規律沒有一個探索的過程,觀察的時候不夠仔細,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根據二月天數來填表的一個研究過程,使學生髮現平年、閏年排列的一般規律,並且平年和閏年的判斷跟數字“4”和“400”有密切的聯繫,發現這個規律之後,同學對判斷的方法就基本掌握了,第二個難點是計算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對四位數除以一位數不是太熟練,更別説四位數除以整百數了,再者有的學生由於學習上的惰性使然,你再怎麼強調他也懶得寫豎式計算,又怎能不迷糊呢?因此,我在教學上重點放在計算上,特別板書了四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而四位數除以整百數的時候,我引出四位數除以整百數比較複雜,用現有知識比較難算,所自然引用簡便方法計算,這樣對於中下生的難題便解決了。

從課堂課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在判斷一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時,他們不再迷糊了,他們會以自己喜歡的便捷的方法,很快地説出自己判別方法和結果,讓我不由心裏一樂,原來有些時候,讓學生經歷一些探索過程就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善於捕捉課堂教學資源,是教師創造好的“支點”的關鍵所在。教師善於利用多種方法、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個“支點”,得到的將不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局,學生將會把利用這一個個“支點”旋轉出一個絢麗的大舞台!

最後,我在教學設計上安排了一段介紹“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的實際時間365天5時48分46秒……”的視頻片段,學生聽的很認真,並不時表露出疑惑、頓悟、驚喜,充分挖掘學生探索科學知識奧祕的興趣。

標籤: 閏年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24g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