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識字》優秀教學反思

一年級《識字》優秀教學反思

識字是寫作和閲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年級《識字》優秀教學反思

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本學期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採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如在教《口耳目》《日月明》這兩課時,我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繫,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祕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如我上《靜夜思》這篇課文時,我板書了課題後就問: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説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讀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和“夜”,給他們找找朋友,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意外的是學生都很快的明白了“靜”和“夜”的意思。

5、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中藴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識字教學中我把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整合。開學時我就讓學生自己準備了喜歡的識字本,每天回家進行生活識字。識字的範圍很廣,可以是大街上廣告牌上的、店鋪名稱、食品的包裝袋、課外書上等等,讓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注意收集,隨時隨地進行識字訓練。學生把自己生活中認識的字帶到學校,和小朋友們交流,識字量就更加大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qkx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