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論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論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論語》教學反思1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收穫很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踴躍發言。從中我看到了學生的熱情,也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現象。也思考了很多,有了一些看法。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論語教學中,我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我在課堂上給每一個機會,不會因為學習好就多叫誰,也不會因為誰學習不好就冷眼相看。誰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要遵循新課程中的理念,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三、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這次的論語教學中,我知道就算是再差的學生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説:“你的看法是錯誤的。請下一位同學回答。”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論語》教學反思2

《論語》十則是第二單元中的最後一課,也是本單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非常重要。因此,在課前進行了教師帶讀,讓同學們在早自習熟讀課文

在這十則論語中,不少篇目容易理解,但是翻譯起來卻容易漏譯、誤譯。因此,第一課時上安排同學們小組討論,進行前5則的翻譯。在此之前,正音、文學常識花了大約6分鐘,討論結束時,我再次看了時間,兩個班均在離下課還有10分鐘的時候結束討論。期間,我在小組間巡查,發現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效率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有的小組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了8則的翻譯,有動作慢的小組只完成了4則。針對這一現象,我對這些小組的課堂討論進行了指導和要求,要求其將任務分佈下去,每人一則,另外一人專門負責記錄。

在最後10分鐘的課堂展示上,由於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同時,()我加以小組競賽的機制,課堂氣氛空前熱烈,不少平時從不主動發言的同學也紛紛舉手展示討論成果。

考慮到第二課時的任務比較重,因此佈置學生在課後將後5則的翻譯進行討論。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有個別小組沒有進行課後討論,因此在課堂展示上發言不太積極,即使發言,也不夠準確。因此,學生的學習習慣仍需要培養。

《論語十則》總共花費三課時,重點字詞的字音、字形、字義,文本的翻譯,文學常識,十則歸類等等,學生都進行了很好的學習,反思兩個單元的教學,這篇課文是最為成功的。加以課堂小組競賽和及時的評價機制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論語》教學反思3

有人説:“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對於《論語》中的一些經典名句,我們很多人可謂是耳熟能詳。但對其中的精髓卻不能深入體會。我們對校本論語的研究就定位在對《論語》的理解上,如何讓《論語》指導我們的學習、生活,學以致用呢?人們口中都能説出孔子,可是否都知道孔子的為人呢?

孔子眼看時局紛亂,有心出仕濟助眾人,但他絕不肯違背道義和原則而求官。再説他潔身自好,雖然他屢次受到一些潔身自好的隱者的嘲諷,但他絕不消極,仍抱持進去的精神,努力推行正道。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從他的這些話中可知,他對生活的要求極其簡單,不像有些所謂的聖人,只在乎名利,他對於不義的富貴,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對道德、學問等不在於慾望的滿足,而在於德業是否精進,所以説孔子“不求名利,潔身自好”。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們競相做官,追求金錢和權力,想想,是多麼的可笑。一個連自我都迷失的人,擁有更大的權力和無盡的財富有何意義呢?所以,我希望找不到自我的人們都來讀讀《論語》,都以孔子為榜樣。

《論語》教學反思4

在講授《論語》一課時,雖有一些成績,但更重點突出,學生印象深刻,知識得到切實地增加,能力得到極大地提高。現在,有了許多的語文方面的教學參考多的是存在許多不足,就此對如何上好一節課,我深有感觸。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設計所有問題都是圍繞重點開展,這樣,學習任務適量,重點突出,適合學生,而本節課也圓滿完成了這一重點內容。因為我深信一堂語文課,應有它的授課中心,備課時一定要把握教學重點,圍繞它們來寫教案,上新課,設計問題,這樣才會中心明確,書,但是編輯的重點不一,有的着重於段落的分析,句子的理解;有的着重於結構的分析,主題的探討;有的着重於各項能力的訓練,問題較多。對這些資料,不能拿着一本照搬照抄,或者糊里糊塗東抄一點,西抓一把,而是要在廣泛蒐集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的理念的要求,有所取捨,有些創造,聯繫學生實際,適當與考試結合,爭取一堂課有一堂課的中心,一堂課解決一個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一個原則:課堂結構要完整,脈絡要清晰,線索要分明。一堂課相當於一篇文章,在中心的統領下,它有着自己的結構,起承轉合,有時缺一不可。如果講課時不講結構,不理脈絡,學生會抓不住重點,聽得一頭霧水,筆記也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記得毫無中心,沒有目的。語文課,更是如此,它選的文章較長,知識點較多,分析的內容多,一定要在寫教案時確立中心,安排框架,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心中要有數。這樣,在授課時,才能邏輯性強,層次感強,條理清楚,脈絡清晰。本課文章知識要點較多,分析的內容多,所以在備課時,我先確立了中心,安排了框架,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做到了自己心中有數,這樣,在授課時,我按照課堂八環節的模式,來講解知識,這樣學生聽起來才會感覺有層次,條理清晰。但由於本節內容容量過大,所以有的環節時間明顯有些不足,完成倉促,如出示目標和小組討論兩個環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領會討論,這也是本節課的明顯不足。

下節課,我應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熱情,教師以啟發引導為主,讓學生多參與,多回答,這樣學習效果自然會好,但本節課,學生的參與度發揮不夠理想,一是因為怯場,另外也是教師引導不夠,今後有待彌補。

《論語》教學反思5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多記語句,學習時要一句一句來理解,同時還要背誦,加以體會運用。因此,安排了兩課時學習。在設計時,利用多媒體來展示重點,方便了教學;激趣導入,也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有所幫助。其重點就是對句子的理解和背誦。

對七年級學生來説,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翻譯課文,給了學生方法(留、補、刪、換、調)。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如字音、節奏等。

在教學中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習慣,質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等。在對十則內容的理解時,學生嘗試用翻譯的方法進行説大意,老師明確大意,使學生既對重點字詞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並使學生自我理解每句的含義,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

老師的任務是想方設法讓學生愛讀,百讀不厭,浸潤其中,涵詠體味,無形中受到文言文的薰陶感染。

本課的教學,注重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合作,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初步嘗試,肯定學生的自我學習成果,如第一課時第五個環節的教學,就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體現,特別是學習方法、態度、為人方面對自身的影響與薰陶感染,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的目的,也是傳統文化氣息濡染自我的過程與外化,是個性的體現、張揚。並且,給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提供了展現自己的舞台。同時,課外積累相關學習的名言,將課內伸展於了課外,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信息的能力。由於有了第一節課的基礎,所以第二課時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文言文教學不但要設計好教學方案,從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入手,從瞭解課程標準入手,如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要順暢地朗讀課文、理解常用的實詞與虛詞藉以理解句子的大意、背誦規定的篇目等。本設計就是最好的體現。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主要要讓學生多讀、合作理解句意、積累文言字詞、學以致用、感染薰陶、張揚個性。

《論語》教學反思6

《論語》教學已接近尾聲,慚愧的是由於主客觀的種種原因,對於這個新課程我並沒有採用很新的教法,主要採用的還是教師串講的古文傳統教法,所以關於《論語》的文化內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評析為主。但今天在上《高山仰止》篇的時候,我嘗試了“學生評《論語》"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昨天用一課時疏通字詞的基礎上,我佈置了一個回家作業,讓學生在《高山仰止》篇中挑選一則自己讀來最有感觸的章節進行評點,在章節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心得。今天的課一開始,我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課文上能有思考過的痕跡,我又給了學生三分鐘時間進一步整理思路,組織語言。接下來我就把話語權交給了學生,想不到學生的.點評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既能對一章內容進行多角度評點,又能將多個章節融會貫通,結合起來評點,既能讀出《論語》的積極意義,又能讀出其中的侷限性,思想的光芒實在另我驚喜!

比如第5.22章,學生既能讀出編者把這章放在《高山仰止》篇的用意,又能結合對孔子身平的瞭解,從政治目的方面分析這章。

又如第11.13章,對孔子這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學生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有學生認為孔子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這話説得過於直接,欠方法性;而另有學生認為正是這樣直接毫無掩飾的話語,可以看出孔子與學生的關係親密,是師生,更是父子。

再如第19.23章,關於孔子的學説叔孫武叔不能理解的問題,有學生就聯繫到了現在經典文學無人問津,快餐文學暢銷的問題,呼籲同學要靜下心來讀經典。

當然,有些學生的點評由於對文本理解的偏差,説的是“歪理”,但絕大多數能切中要害,有的甚至不遜於某些大家,而且學生的有些評點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想到的,卻也能讓我感覺言之成理,讓我真切得感覺到了“教學相長”的涵義。

總之,一次簡單的嘗試,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很多時候我們老説學生不會説,是我們沒有放心讓學生説。我相信:給他們一個平台,他們的思想將光芒萬丈!

《論語》教學反思7

《論語》是過去蒙童教育的必讀書,儘管有很多內容學生不易讀懂,或有時似懂非懂,但我學習的目的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的精華中有益於自己的思想修養的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在於逐字逐句吃透課文,而在於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交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和做人道理。在教《論語》時,感覺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閲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瞭解並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併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這節課就沒有白上。如果還能讓學生樂於去讀,那麼課堂上所學的就不僅僅是《〈論語〉八則》了。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於寫作,而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薰陶道德修養。什麼是閲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作細緻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工具書和註釋會意而後懂,在今後的學習或生活中也許會在他的腦海裏突然蹦出那麼幾句類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温故而知新”的文言語句來。多讀文言文,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薰陶感染。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又不如“授之以漁場”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質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在這節課上,我採取了以下幾條措施。

1、充分利用電化教學。

本節課我根據教學需要,自己製作了幻燈片。內容包括孔子及《論語》的有關資料、重點要理解的句子、學生喜歡的課文內容、背景音樂等。在提供信息、突出重難點、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課堂氣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佈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資料。

上課的前一天,我佈置學生各自收集有關孔子及《論語》的資料。課堂上,學生將信息進行整合,大大提高了信息量。

3、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我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學習環節。在小組學習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討論、交流,學生自己就解決了。避免了重複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然,本課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鑽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力求走在教改的前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8y2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