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1

1、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為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們的新年剛剛結束不久,學生對自己及家鄉狗年的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

2、本課教學設計採用列圖表的形式合理流暢,能全面把握教材。學生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順序,還一目瞭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

3、注重課本和閲讀銜接的聯繫。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閲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

4、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他的作品語言很有特色。在本節課上。我放開手引導學生卻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但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一節課,也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説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更好的把握教材,做到收放自如。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係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對於生字的教學環節,我忽略了。問題即課題,立足於教學實際的研究必將有利的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2

本文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文中例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

課前要求學生收集有關春節的各種資料,並交流。然後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因為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 臘月十一寫到正月十九,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

其次,本文有較多的場景描寫,有較強的畫面感。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品讀句子,有感情朗讀,想象畫面,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真切地感受到北京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並引領學生理解本課所展示的民俗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願,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

本課課文內容較長,在課時安排上我把理解課文內容都壓縮在第二課時,任務繁重,因此,在一課內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尤其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安排再合理些。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3

【1】《老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裏行間藴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裏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通過閲讀,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我重視“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接觸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重視各種語文學習實踐機會。”課前蒐集相關資料,開闊眼界;課上實施開放性教學,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課後延伸,資源共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語文學習。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老北京過年的每個習俗的來歷,查找各國、各族過年的習俗的有關資料。找有關作者的生平簡介,主要作品。本課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讀的質量逐步提高。並在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積極利用課外的語文學習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安排了蒐集資料、資料交流共享等,增強了學生語文的綜合實踐能力。

【2】《老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裏行間藴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照時間的順序對老北京春節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同時也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裏行間透露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然而要讓我們南方的孩子感受到北方春節的那種熱鬧氣氛,我就先讓他們説説家鄉春節的特色,再來進行對比感受。因此我把落腳點放在了讀書上,運用觀看畫面、學生評一評、教師語言渲染、男女生比賽等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悟課文內容。例如學習除夕一段,我首先讓大家講一講南方春節除夕的特色,通過對比感受北京春節的不同,同時感受過年的熱鬧氣氛。

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而且能將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成為備課的一個難點。我又把落腳點放在了學生身上。設計了“你認為他讀的怎麼樣”“小組交流”“男女生比賽讀後,讓學生當評委談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精彩的發言,獨到的見解,有滋有味的讀書聲充溢課堂。

【3】在上《老北京的春節》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春節的熱鬧,我在教學“春節的高潮”一段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問學生:“元宵和除夕有什麼不同?”學生們很快地回答出: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緊接着,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是一個導演,你會準備哪些道具拍攝老北京的元宵節?你準備拍攝成一個怎樣的元宵節?問題一出,學生們興致一下子來了,都熱烈地討論着。彙報時,學生們都能根據文中的描述,抓住關鍵詞句,如燈多、人多、熱鬧等特點進行佈景,營造出了一個處處張燈結綵的節日氣氛。完後,再以選旁白演員為名,讓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此段,感覺學生們讀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預期。可見,若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台,學生的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4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習俗。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針對本課的教學實際,結合老師們的評課,覺得教學效果不佳,留下太多的遺憾。

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於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捨,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捨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堂課下來,重點沒突出,難點更不能突破。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如果教學中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課堂氣氛可能比較熱烈、濃厚。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想,一名教師只有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才會不斷成長起來。

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習這篇課文重點引領學生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難點是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由於文章內容很容易理解,所以,第二課時我就打算以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特色為主。抓住作者詳寫的四個日子:臘八、除夕、初一、元旦,帶着學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然後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家鄉的春節習俗,然後運用本節學習的表達方法:先總後分、有詳有略寫一段文字介紹家鄉春節最有特色的一天。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卻發現瞭如下問題:

1、內容太多,無法深入展開。

2、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語言特色,時間不夠,學生的感受不充分,因此課堂沉悶。

在仔細思考後,我把教學設計改了一下,以“除夕”和“元宵”為主,“除夕”這一段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除夕的特點,分層感受除夕的熱鬧,從而體會老舍先生先總後分的表達特色。“元宵”這一段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詞體會作者從兩方面介紹花燈的寫作方法,另外感受有詳有略這種寫法的好處。設計一個説話訓練和寫話訓練,説話訓練———借鑑老舍先生介紹花燈的方式,用上文中的關鍵詞來介紹廣州的花市。寫話訓練是運用本文先總後分、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介紹家鄉春節最有特色店一天。

通過這次對教案的反覆斟酌,我認識到“去粗取精”的重要性,合理的整合教學內容,不要貪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2ed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