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8篇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8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搖籃曲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8篇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1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敍事性極強的歌曲,歌曲表現了主人公對媽媽的熱愛之情,所以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啟發培養尤為重要。讓學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從中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瞭解父母的辛苦。

我的預設是讓學生深刻體會母親的愛。可以把這種感情放到表現歌曲當中去。總體來看整節課完成是比較好。首先我給大家欣賞媽媽唱給孩子的一首輕柔、優美的《搖籃曲》來體現出媽媽對孩子的愛,然後以孩子用歌聲來表達感謝媽媽的愛,引出一首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來導入歌曲。

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聽歌曲並説出歌曲的情緒,聲音,速度,在進行教學時把握歌曲深情、輕柔、寧靜的基本情緒,啟發學生彷彿媽媽就在你的面前。合理的想象是這節課的亮點所在。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2

通過教學歌曲《搖籃曲》,使我感觸頗深。他又一次使我深刻的體會到音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的教學過程能夠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和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更充分的展示他們的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並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説、唱、想象和創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標準》中提到: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本節課教師就特別注重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後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所以,從課的開始到結束,聽始終貫穿於教學之中。

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投入地學習、專注地思考、動情地回答,非常感動。在這一課裏,我從情感體驗入手,引領學生儘快入境。在此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積累,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樂曲情感的把握,通過自主參與的方式,使學生輕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難點,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過學唱歌曲,感受到了樂曲理不清,斬不斷的母愛之情。而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的教學模式,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我力求對學生表現出了應有的熱情和寬容,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母愛關係,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3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曲調深情、優美,歌詞富有童趣的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對媽媽那種濃濃的、真摯的愛意。現在根據本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結合課堂教學情況談談我的教學反思。

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時,我以《新課程改革標準》的理念為原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點,讓學生通過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及創編能力。

在整節課中,濃濃的母子、母女情這一主題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對歌詞中關鍵詞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樂活動的實踐,來體驗小朋友們愛媽媽的真摯情感,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並達到了設計的教學目標。我認為在課堂上,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以情動人、以情促學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樂中的情緒和形象,則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音樂實踐來感受和體驗才能獲得,這個過程就是音樂審美體驗的過程。因此,整課以濃濃的母子、母女情貫穿始終,注重以情動人、以情促學。例如:

(1)我的開課是以一個學生寫日記的形式來表達孩子對媽媽的喜愛;

(2)引導學生通過對“輕輕走上前”和“我把燈熄了”等動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給媽媽熄燈、害怕打擾媽媽的心情;

(3)通過播放班裏小朋友和媽媽平時在一起生活、學習、遊戲的照片,為媽媽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話語等活動,激發學生心中對媽媽濃濃的愛意並昇華母子、母女之間的感情。學生通過老師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他們從不會唱歌曲到會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媽媽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最讓我驚喜的是下課後還有三個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對我説:“老師,我最愛我的媽媽了!”一句輕輕的話語甜進了我的心坎裏,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充滿了自信!

二、關注全體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領路人。我在教學中努力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的音樂教學,儘可能地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歌詞時,問:“你覺得歌詞中哪裏最能表現孩子對媽媽的愛呢?”,他們有的説是“給媽媽披上小花襖”這一句,有的説是“親愛的媽媽呀”等,通過這樣自由選擇樂句並指導有感情地練讀後,他們比原來更熟練、更富有感情了。設計創編演唱形式時,讓學生以自主設計——自主編排——闡述意圖——展示的形式進行。結果,有的學生運用了獨唱、對唱的形式,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還設計出了輪唱、領唱加齊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門,讓我驚喜連連。學生就是在這樣寬鬆、自由、愉悦的學習氛圍中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拓展,創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我還關注學生學的過程,既關注整體,又關注個別,進行有效的教學。例如:我讓學生跟着我隨音樂拍四二拍的節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時,有個別學生沒有跟着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動作告訴他:“來,和我一起拍”,學生在我的帶領下都拍起了他們的小手。

三、以評激趣,互評互學

評價作為一項活動,存在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中,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評價的機制、評價的形式和評價的方法就尤為重要。適當、巧妙的評價能激勵、教育學生,自評、互評、他評的評價手段,能促進學生共同發展。這一節課,我主要以《課程改革標準》的理念為原則,積極圍繞着學生髮展性評價為核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無論是我和學生之間,還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評價,我都有針對性的以不同類型、不同手段及形式來激發學生積極評價、學會評價。例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學生的每一次發言,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不同層次的評價,製作了小紅花作為獎品,大大鼓勵了學生,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其次,我還在教學中注重了把學生的自評、他評、互評作為評價的重點,讓學生自己説出對自己、對他人的想法。特別是在創編環節中,給予了學生最寬鬆、和諧、團結的評價空間,學生能暢所欲言,體現了評價的民主性。結果,有的孩子會説:“我覺得他們設計得很好!”,有的則説:“我覺得XXX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聲很好聽!”,還有的卻説:“那個XXX,他唱得不夠大聲,如果能再大聲些就更好了。”等等,這樣通過評比、獎勵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自評、同學評、老師評的評價手段,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促進自己的學習,讓他們更加愛上音樂課,更喜歡、更有信心地表現自己。

課上完後,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還有遺憾之處,比如一些學生不能夠熟練地演唱這首歌、動作創編有些單一等,雖然我關注到了,但是一節課的時間有限,還要關注到整體,所以不能在某個環節停留太多的時間。儘管如此,我仍然覺得課已停——意尤存!相信經過後續教學,孩子們一定會唱得越來越熟練,越來越有感情。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4

教學目的:

1、通過讓幼兒反覆欣賞樂曲,感受搖籃曲的安靜、緩慢、抒情等情感。

2、能體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並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

教學準備:

音樂伴奏,布娃娃,(幼兒人手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複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户人家的窗子裏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麼會想到這些事的呢? 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

小結:你們説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

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説話,每一段音樂裏都藏着一個優美又動聽的故事,那麼這段音樂裏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欣賞舞蹈和音樂)

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麼故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並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

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裏怎麼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範 ) 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牀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5

四年級的第六課《搖籃曲》,選編了四首中外著名的搖籃曲,分別是我國已故作曲家賀綠汀的《搖籃曲》,是由大提琴獨奏的聆聽樂曲;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是在古今搖籃曲中頗負盛名的搖籃曲,是由管絃樂演奏的聆聽樂曲;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搖籃曲學唱歌曲以及由汪玲、楊存德作曲的一首學唱歌曲。這四首搖籃曲,可以讓學生在聆聽和演唱活動中,體驗搖籃曲的風格特徵,同時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那種深深的母愛。

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體驗搖籃曲的風格,並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除了讓他們唱會教材中的兩首學唱歌曲外,我還教他們學唱了勃拉姆斯的搖籃曲。通過演唱三首不同風格的搖籃曲,孩子們對搖籃曲的風格特徵理解更加透徹,而且在聲音的把握上也更加準確。看到他們投入的表情,聽着他們輕柔的歌聲,彷彿世界都安靜了,眼前浮現出:柔和的月光,温柔的媽媽,晃動的搖籃以及睡夢中孩子甜甜的微笑…

另外,我還讓他們從三首歌曲中任選一首,唱給媽媽聽,然後讓媽媽對他們的演唱做出評價再反饋。這樣既提高了他們演唱搖籃曲的興趣,加深了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也能夠了解學生們在家的音樂表現,為我的課堂管理,提供了較好的素材。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6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由四個樂句構成,曲調優美、抒情。歌詞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的生活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

為了充分表達孩子對媽媽的深愛之情,上節課學會歌曲後我就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回去後,把《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唱給媽媽聽,並讓媽媽做評價,這節課反饋。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地完成了活動,反饋也不錯。有的媽媽説:唱得不錯,還需努力;有的還説:聽過孩子唱給我的歌,非常感動,孩子懂事了,真的長大了。有的家長聽了孩子唱的歌后,都留下了眼淚。到這裏,這個環節應該結束了,這時一個孩子小聲地問了一句:“老師,你給你媽媽唱這首歌聽了嗎?”我一下愣住了,教室裏也安靜極了,當我回過神後,趕緊回答説:“我很幸運,我的老母親已經93歲的高齡了,本週末回老家我也把這首歌唱給她老人家聽”。話音剛落,孩子們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掌聲剛停,又有一個孩子問:“老師,是不是你經常唱歌給你媽媽聽,所以她才這麼高壽啊”!我連忙點頭説:“是,是,是”!這時,我的心跳加速,臉頰發熱,我真的愧對我的老母親和學生們對我的期盼。

課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我工作快30年了,從來沒有唱歌給我的父母親聽過,老父親是聽不到了,但我有機會唱給老母親聽。感謝孩子們的提醒,我也能夠為我的媽媽唱首歌。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7

四年級的家長開放日,我又有幸參與了。本節課教孩子們學唱了舒伯特的《搖籃曲》,他們深情地演唱,説明這節課上的還是比較成功。

一、清唱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聲情並茂的演唱,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演唱慾望,並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作大體瞭解。因學唱搖籃曲,所以我就清唱了我國東北民歌和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從而讓孩子們知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搖籃曲音樂風格的不同。接着聆聽舒伯特的《搖籃曲》,進入本首歌曲的學唱。

二、音樂家生平,鑄造品格。

一首歌曲的流傳,都包含着一個感人的故事,所以我首先向學生們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和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學習舒伯特不畏艱難,堅持創作的精神,培養他們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道路上,像舒伯特一樣,不怕困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用心聆聽,細心觀察為以後的創作積累素材。

三、模唱-永恆的主題。

演唱歌曲是每節課上必須進行的教學環節。這首歌,孩子們很快就唱會了,他們跟着伴奏起勁地演唱,歌聲嘹亮,但搖籃曲卻唱出了進行曲的風格,這時教師的範唱以及學生的模唱至關重要。因此我用柔和和洪亮兩種音色範唱歌曲,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這首歌曲的聲音模唱,伴着碰鐘清脆的聲音,課堂上終於飄出了柔和的歌聲。

搖籃曲的教學反思8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敍事性極強的歌曲,歌曲表現了主人公對媽媽的熱愛之情,所以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啟發培養尤為重要。

讓學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從中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瞭解父母的辛苦。我的預設是讓學生深刻體會母親的愛。可以把這種感情放到表現歌曲當中去。首先我給大家欣賞輕柔、優美的《搖籃曲》,然後又説説自己的母親是怎樣愛我們的。然後又讓孩子們聯想小時候媽媽的關懷。接着導入歌曲。在教學當中,為了啟發學生對媽媽的關愛,對媽媽的深情,我先用多媒體播放FLASH展示媽媽因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給學生以視覺衝擊!接着再播放錄音,視覺和聽覺的交替的展現,引發學生由表象進入形象思維。在進行教學時要把握歌曲深情、輕柔、寧靜的基本情緒,多媒體再次展示:佈滿星星的夜空,我給媽媽披花襖情境,講解歌曲中的結束句,雖然只有一個字,是用哼鳴來演唱的,但是簡單的一個字,卻包含着我們對媽媽深深的感情,因為我們對媽媽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經過畫面的展示和老師的啟發,學生情弦被撥動了,想象的大門也隨之打開,眼前不由自主浮現媽媽工作的辛勞和平時對我們的種種關愛。合理的想象不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達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學生對歌曲的藝術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演唱時,學生能用輕柔的歌聲完美地唱出對媽媽的一片摯愛與真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kry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