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1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上課比賽,收穫頗多。從拿到教材到備課、上課,我對自己的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一、字詞教學應紮實

字詞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應該在語文教學中佔一定的分量,結合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應加強字詞教學的力度。我在教學《第一朵杏花》的字詞時,單單用小黑板出示了本課生字詞,帶領學生讀了兩遍。這樣的字詞教學顯然不夠紮實,有的學生甚至根本沒能會讀。也許是因為上的是比賽課,我將本應兩課時完成的教學壓縮到了一課時中,所以在教學設計時出於時間上的考慮而忽略了。但是,想想自己平時的教學,時間充分卻也未能細緻教學每課的生字詞,導致生字詞默寫幾遍,都有學生仍然出錯,學生寫起作文日記來錯別字連篇。看似簡單的字詞教學可真是不能小瞧啊!

二、抓課後問題

有時課後問題的設計可以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學切入口,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課後問題的提示,引領學生潛心會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準確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探討課文的內涵,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課課後練習第5題“默讀課文,説説課文為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就是本文教學的有效切入點,如能抓住這個問題設計教學環節,就可使整個教學環節更有整體感,也能更準確的扣緊課文內容和主題。

三、課堂小環節處理不到位

有句話説“細節決定成敗”,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課堂中的小環節把握是否恰到好處。而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則恰恰疏忽了這些。比如:在第二年春天,孩子觀察到了第一朵杏花開放了,興奮地去告訴竺爺爺的那個片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給人物對話補充提示語的環節,有三個學生髮了言,我只是讓他們根據自己補充的提示語把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出來便草草結束了。其實在學生的回答中,有的提示語很符合當時的情境和人物的心理,而有的學生的回答則不夠妥當,或值得推敲。在這裏教師不妨將學生的回答寫在黑板上,然後組織學生來作個對比,通過這樣的處理,幫助學生揣摩特定語境中的人物表現,對於學生來説是個很好的學習鍛鍊的機會。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2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精確時間來説明竺可楨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

設下疑問:開課時,我在板書上故意把“第一朵杏花”的“第”字漏寫,一下子,學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老師,你漏寫了一個‘第’字。”順着學生話我問:“不就漏了一個字嗎?都是寫杏花,沒有什麼不同?”學生激動地站起來説:“老師,意思不一樣……”……一下子,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看着學生們紅撲撲的臉,知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把“第”也寫在了黑板上。

帶着問題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緊接着讓學生,我追問學生:“請你自讀課文,看看課文幾次提到了‘第一朵杏花’?並勾畫出來。”學生帶着激情,自讀,快速找到竺可楨二次看杏花的情景,以及時間。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讀,討論,交流,彙報等多種形式去自悟。進而明白了竺爺爺彎下腰來和小男孩説話可以説明竺爺爺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人。

想象寫提示語,分角色朗讀,體會竺可楨爺爺對科學一絲不苟的態度:這篇課文出現了幾組一問一答對話,而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説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説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甚至動作,並進行空白處的補充,然後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投入,真正體會到竺爺爺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grr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