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三議介入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三議介入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兒童的理論與現實有些不符時,教師應該介入嗎?我們幼兒園組織了一次教研活動,引發大家討論。

三議介入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介入與否,視兒童的經驗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等情況而定

龍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不能一概而論。受其原有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幼兒會形成獨有的"天真幼稚論"和"樸素理論",如月亮是跟着人走的,下雨是因為雲出汗……面對這種大膽的思維、想象和表達,老師首先要做的並非介入,而是認可、尊重。接着,可以通過追問,進一步瞭解兒童的理論,在之後的日子裏尋找設置"認知衝突"的機會。

但是,當幼兒主動提出需要老師幫助解決問題時,老師應介入,幫助幼兒建構正確認知。

劉靜:我們應該判斷,兒童的想法是否在其最近發展區,從而決定是否介入。如果兒童的理論在最近發展區附近,就可以介入;如果沒有,就可以不用介入。針對本次活動的情況,老師可以再通過與幼兒交流,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在不在"米粉和麪粉"的區別上。根據幼兒的興趣,確定需不需要介入。

不應該介入,因為要尊重兒童的理論和興趣

馬麗娜:我覺得,曉宇老師已經開展了很豐滿的活動引導幼兒。這樣的情況下,幼兒依舊"固執"地維持原有認知,那就沒有必要介入了,保持幼兒一顆童心,不也挺好的嗎?

周靜:我認為,這個問題中的"介入"不太合適。發現兒童的理論和所謂的正確認知不符,就立馬介入,似乎不太尊重幼兒的自我發展。其實,我們可以和幼兒共同學習,抓住這一個教育契機,順其自然地生成活動。正如,今天的案例中提到的大米粉和麪粉的問題。當孩子説是麪粉時,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認為那是麪粉,一起去發現麪粉是怎麼來的,而不是去糾結哪些孩子知道了那是大米粉。

應該介入,因為兒童的理論是教師支持其發展的契機

饒雨西:當個別幼兒的認知與現實不符時,教師並不要急於介入,而應該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但當大部分孩子都認為大米磨出來的是麪粉,基於幼兒的共同問題,此時教師應該介入,幫助孩子建構正確的認知。

徐露:我認為應該介入,但不是直接告知。我能想到的是,先豐富幼兒的對面粉、大米粉的認知經驗,以及推論的知識技能,並儲備分辨能力。

付國慶:當我們發現了兒童的理論,是否介入其實取決於教師的教育價值觀。老師對此事進行價值判斷後做出的`決定,沒有對與錯之分。

對於大米磨出來的是大米粉不是麪粉的正確認知,知道與否對孩子來説並不是最重要的。但作為教育者,當我們發現了兒童的理論時,我們不能只是聽聽就完了,我們可以思考有什麼教育契機可以挖掘以促進兒童的發展。我們常説發現兒童的理論是支持兒童發展的黃金線索。因為我們可能知道兒童對什麼感興趣,以及兒童對於某個問題的已有經驗是什麼,知道了兒童的已有經驗就有利於把握兒童發展的最近發展區。

拋開案例中曉宇老師的目標不説,當曉宇老師發現孩子們認為大米粉和麪粉是同一一種東西,於是就做實驗讓孩子們比較。其實,孩子體驗實驗的過程,也是孩子學習的過程。至少孩子們知道不能判斷兩個相似的東西是什麼時,可以採用實驗的方法。實驗中,觀察、記錄、比較、分析、反思、總結等過程都有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兒童來説是有意義的。因此,雖然活動沒有最終達成老師的目標,但實驗的過程對兒童的發展也是有意義的。

曾曉宇:我也同意。當兒童有了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後,可以生成後續的活動。但在生成活動裏,不是一定要讓兒童獲得正確答案,而是利用追尋真理的過程讓兒童獲得發展。比如,實驗過程中,兒童的觀察、新體驗都是在過程中獲得的,最終兒童也不一定獲得了正確答案。但是,兒童在過程中獲得了發展,至少知道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驗證!

如果介入,應以豐富兒童的經驗為主

樊靜雨:老師要根據兒童的認識特點,鼓勵和肯定幼兒的奇思妙想,給幼兒提供可操作的環境,適當引發幼兒的認知衝突,並圍繞一些幼兒感興趣的、值得探究的內容設計成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理解的活動,幫助幼兒逐步獲得對概念的認知和理解。

劉靜:第一,對話幼兒。教師通過提問"大米磨出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來收集了解幼兒的認知、經驗儲備情況。第二,開展小組活動或集體活動。如果全班幼兒感興趣可開展為集體活動,若個別幼兒感興趣,可小組進行。第三,拓寬方法。(1)開展親子活動"麪粉,從哪裏來""米粉,從哪裏來",讓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尋找答案,逐步使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從小善於發現問題,而且會從有關的渠道獲取信息,並對此進行分析研究,從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為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開展認識面粉廠、米粉廠活動,可實地參觀,也可觀看視頻。(3)瞭解、品嚐麪粉和米粉做出來的不同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73p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