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1

上週四上了《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一課,自以為準備比較充分,於是把本應分為兩課時的內容在一節課內完成了。最直接的後果是沒有充分地進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運用練習。

一方面,由於課堂是時間比較緊迫,另一方面,我選擇了教材練習6中的一些習題讓學生做,大部分學生都能比較順利地完成。因此我也沒有發覺有多大的問題。

但是,等到週五上完解比例,課堂作業本交上來的時候,我卻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習題2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列各比例改寫成乘法等式。”有不少學生把“3.2:4=4:5”改寫成“3.2×=4×”,顯然是把除法轉換成了乘法,而不是根據題目要求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外項之積等於內項之積。其餘幾小題也如法炮製。這樣做的學生還不在少數,沒有看清題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為主要的是對比例的基本性質不熟悉。最後責任還是在教師,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供學生通過練習來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由於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沒有過關,自然也影響到了後面的解比例。本來學生對解含有分數的方程就比較容易混淆,什麼時候該乘,什麼時候該除,一部分學生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現在再加上很多學生將比例與從比例轉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內項、外項如何相乘的問題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難度。

要解決問題,還得抓住根本。這節課上,我先是對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結合具體數據作了複習,再出示比例20:5=16:4,讓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它轉化成乘法算式。對於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基本運用,學生還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很容易就把它改寫成了20×4=5×16。我又請學生將這個乘法算式改寫成比例,説説除了剛才的20:5=16:4之外,還可以怎麼改?有什麼規律?開始有學生因為受到概念“外項之積等於內項之積”的影響,只能説出20:16=5:4,有些學生心裏有不同的想法,卻也不敢表達。我於是鼓勵學生將20×4=5×16改成5×16=20×4,看等式是否仍成立,又是否能形成新的比例。經我這麼一提醒,大多數學生都説出了還可以寫成5:4=20:16,5:20=4:16,16:20=4:5等。並且發現只要乘法中的同一邊的因數在轉化成比例後必須同時是內項或者同時是外項,至於誰在左,誰在右,不影響比例的成立。因此,這也就使等式能轉化成多組比例了。在此基礎上,我增加了一點難度,將比例的其中一項固定,根據比例的意義或者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另外幾項。學生根據剛才的發現,認為還有一個外項可以先確定,而乘法算式中和4相乘的是20,那麼4已經作為外項,20也只能做外項了,剩下兩個數16和5作為內項,放在等號的左邊還是右邊,比例都成立。我有讓學生用比例的意義,即通過求兩個比的比值又驗算了一遍。

這樣,學生對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在已知比例的一項或幾項,要求寫出剩餘的幾項,可用到的方法除了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之外,也可以用比例的意義,甚至還可以把比例轉化成分數的寫法,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問題。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2

百分數應用一的主要內容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這一課的難點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如果這一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求百分數便容易多了。而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擺在我面前的大問題,為了很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沒有采取直奔主題的方法,而是採用了新舊知識遷移的方法,雖然在複習階段用了將近10分鐘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卻很好。在讓學生嘗試解決有關百分數應用題時,有複習時的內容鋪墊,學生不會感到突然,解題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我模仿的課堂實錄具有以下兩個優點。

教學素材生活化,而又不失數學味。如讓學生探究的是學生極為熟悉的“評選進步小明星”和冰化成水等問題,學習素材具有現實性,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時感覺新奇、有趣。在處理信息獲取知識過程中可發現、可探索的東西處處皆有真實的感受。

我主要借鑑了冰化成水的問題設計為第二次嘗試題,我覺得設計幫老師評選進步小明星的問題做嘗試題有點難,學生可能提不出根據淘氣和笑笑兩人提高分數一樣,但提高了百分之幾不同來比較,因此不適合做嘗試題。

第二個優點是在教學中,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課堂圍繞學生的思路,抓住關鍵句子“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用多種陳述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而後深入分析解題過程,最後通過練習使本課重點難點得到有效落實。

這點在我的課堂中得到充分落實,我還把“説説百分數表示的意思”本來在課堂實錄中是一道鞏固練習題,我設計為做遷移的準備題。

對於課堂實錄來説,我覺得設計內容有點偏難,對於我班學生來説不適合完全照搬。另外,我覺得采用五步六環節的嘗試教學法以後,我的課堂教學比課堂實錄中更能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性模式,學生掌握雙基也更加紮實。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3

今天,我上了《雞兔同籠》一課作為我們教研組的展示課。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的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説實話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我們對與提高課堂效率的理解不一樣,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方法的應用自然也不一樣。最後我們在組內研討決定提高課堂效率不能單純的理解為習題的處理。高效課堂的體現在一節課中應該是無處不在,他應該分佈在教學的.每一個壞節,如:重難點的解決,鞏固新知的教學活動,例題變式題型的出示等。另外所教學的年級、教學內容不同也應該存在區別。

《雞兔同籠》這一課我決定把突破重難點作為高效課堂的手段。課本介紹了3種解題方法,既: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列表法麻煩計算量大;假設法相對來説計算量小,但不容易理解;方程法容易列式不容易解方程教參中説這三種方法都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一般方法並沒有提出方法優化。那麼,克服三種方法的弊端就成了這節課的難點。於是課上在提出猜測法後解決問題的樸素解法(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在彙報中三種方法都出現了,列表法由於數據小沒有出現計算量大的問題,這時我引而不發。繼續探究第二種方法——假設法。

學生彙報完後,我問其他學生有沒有什麼疑問,沒有學生提問這時我問彙報的學生:“你為什麼用6除以二?”讓學生結合畫圖演示。説明多出6只腳,應再添6只,每隻動物添2只,6只裏面有幾個2只就夠添幾隻動物,所以用6除以2等於3,這三隻動物添了2只腳就變成4只腳所以是兔子。在方程法的彙報中(由於這節課不是新授所以沒有出現設雞的只數為未知數的情況)自然避免了不好解的情況。緊接着回過頭來解決《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這時在彙報列表方法中出現了數據大的問題,學生的方法出現了我預想的“取中列表”也出現了“腳數找規律法”,在“取中列表”中接着算下去是難點,學生在彙報中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法和根據腳數決定雞和兔誰的數量增加誰的數量減少)解決了這個難點。

在習題中按照由易到難的層次安排了6道習題,我覺得提高課堂效率雖然不能單純做習題,但是習題是不可缺少的。因為“雞兔同籠”問題不是單純的解決雞和兔的問題還涉及到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學生能否靈活運用也是我擔心的一個問題,例如:植樹,坐船等。在坐船一題中我也安排了演示法加強理解假設法同時也總結規律多或少的只數、人數應該除以幾。這樣下來一節課看似解決了預想的難點,但是我也有一些遺憾例如因為不是新授所以沒有出現第一次上課時學生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另外假設法沒有出現類似假設全是雞的形式,從這一點我也深刻的體會到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強。由於有些緊張在課堂結束時本想安排總結——同學們相互提醒做題應該注意的問題卻忘記了。另外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語言比較生硬不自然。

課堂氣氛不活躍。沒有在新授中的探討式氣氛,如:新授時我問同學們喜歡那種方法,大多數學生説喜歡假設法,我説:“那好,我們來做一道題(植樹、坐船問題)”做着做着,有的同學會問:”老師,接下來除以幾呀?”沒有類似這樣的生成,整節課堂比較平靜,平靜像沒有一絲漣漪的湖面,不活躍不生動。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同組的老師給我的一些建議,真的讓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是的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聽取他人的寶貴意見的過程中我不斷的充實自己。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4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是在學習商不變規律以及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習約分和通分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重視知識的銜接,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在新知教學之前,我通過出示兩道除法商不變規律的問題,讓學生髮現在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由此引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這樣設計學生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就會利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從而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即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樣通過類比,由於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規律在語言敍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這樣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加強直觀操作,經歷新知的探究過程。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摺紙、塗色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知,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1/2、2/4、4/8的塗色部分的大小相同,也就是這幾個分數具有相等的關係,由此讓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觀察,在這個相等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變化規律,也就是從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同時乘2,分數的大小不變;從右往左看,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進而讓學生舉例進行加以驗證,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整個過程中,既滲透了不完全歸納的思想,也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不足之處:

學生在練習中在數軸上表示相同的分數時,個別學生會出現沒有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進行思考並解決問題,導致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要注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5篇5

本節課內容-矩形的性質,整個課按矩形的定義—矩形的性質(一般性質和特殊性質)—例題講解(總結特殊結論)—當場練習的流程進行講解。整節課目標明確,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這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比較流暢,知識點很自然地串聯在一起;課堂目標完成良好,學生的反映力和做題的正確率都比較樂觀。但是課堂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1、語言不夠精煉。

這説明了備課不是很充分,這也是我長期以來的一個缺點,總是在課堂中講個不停,語言多了,重點就不夠突出!下定決心,把握好每節課,爭取做到語言簡明扼要、不重不漏。

2、在課程設計上犯了一個錯誤。

那就是我把矩形的性質和矩形的對稱性分開了,而矩形的性質本身就包括的對稱性,這個反映出對知識的不熟悉,備課時得把握教師用書和新課標。

3、不會等。

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沒有能夠做到耐心等待,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後果,學生剛進入思考的狀態,就被我打斷,這還是由於我太心急,沒有足夠的耐心。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等

4、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學生課堂上出現的錯誤。

數學課中學生出現思維錯誤是常有的事,教師要把它引導到自己正確的思維上去,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但我沒有正確的加以引導,而是草草説明之後就另尋解題思路,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例題講解過程中,我有意外的收穫。在解釋“矩形的對角線相等”的理由時,大部分同學能説出利用三角形全等證明,有學生提出了另外一種證法,就是利用勾股定理,把兩條對角線表示出來,結果相等,也就證明了兩條對角線相等。該方法新穎,體現了學生敏鋭的洞察力和活躍的創新思維。我隨即表揚了她,並對這種證法給予肯定,同學們都向她投去讚許的目光……,接下來的例題講解時,又有一個男生提出了很好的解法。這是我的學生,我總認為很差的學生,我該刮目相看……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定會時時提醒自己,同樣的錯誤不能在犯第2次。另外一個感觸就是學生的表現讓我領悟到教師不應該把學生一棍子打死,人的潛力是無窮盡的,給你的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他們定會還你一個意外的驚喜!我們需要這種驚喜,那麼學生就更需要一個廣闊的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0p7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