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積的變化規律的教學反思

積的變化規律的教學反思

積的變化規律是學生學習乘法以來遇到的第一個規律性的內容。從內容上來説,它更加抽象化,更接近純數學的學習。如何走好這一步,對學生下一階段的數學學習,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整堂課的設計始終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體,注重展開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重視展開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幫助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積的變化規律的教學反思

一、情景“生活化”,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應當“學有用的數學”。教師不僅考慮到了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更考慮到與本堂課的知識點要相結合,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的素材。本節課聯繫全社會非常關注的西藏發展和青藏鐵路建設為線索,教師充分提供表象將學生帶到真實的生活中,讓他們在一種寬鬆的學習氛圍下,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興致勃勃地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祕——積的變化規律,並一次次地創設情景,讓學生運用規律作出分析、判斷和計算,解決了西藏鐵路運輸和校園改造等生活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

二、關注“個性化”,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創造

學生參與探索活動,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是新課標教材編排的意圖,面對新的數學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在主動觀察、猜測、討論、交流和驗證等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通過看、想、説、動手做、練的過程,順利的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並能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親歷性”,努力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在初步感知規律後,引導學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這樣相同的特點呢,再自己想辦法加以驗證。學生們個個像數學家一樣,進行大膽的猜想,並自主地收集例證材料進行驗證,發現真正的數學規律。這樣,學生在研究發現數學規律的同時,受到了一次科學研究方法的啟蒙,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學習的有效途徑。

三、施教之法,貴在啟導

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主導着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為此,教必須以”導”為載體,以“學”為根本。開課時,引導學生從現象上感知: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了,積也隨着發生變化;通過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和從下往上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5╳2=10(元)①

5╳4=20(元)②

5╳12=60(元)③

5╳24=120(元)④

教師充分提供時間與空間,與學生合作,對因數和積的變化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分別總結出這組算式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時,積的變化特點;在驗證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這樣相同的特點的過程中,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研究方法,研究比較困難。教師應作為指導者參與其中,規範研究過程,增強驗證過程的實效性。這樣,從整體到部分,由部分又回到整體,從上向下,從下向上,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觀察,將靜態的、結論性的數學轉化為動態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從事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數學,並從中獲得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辨證思想。

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前總是努力做好各種設想、準備,然而課堂上卻又經常會碰到出乎意料的問題,如所面對的學生在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顯著差異等,明顯老師在這方面應變機智不足,依然順着教案往下走。這時需要教師適時隨機應變,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靈活地調整原有設計,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使課堂處在動態和不斷生成的過程中,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勝任動態生成式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w3p7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