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範文

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範文

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1

本課以《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結合新的教學理念、以新的教學大綱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遊戲、比賽等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把快樂教學引入課堂之中,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悦的心情,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陶冶學生美的情操,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過新年》是小學音樂三冊上的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四二拍,五聲C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覆出現,為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

二班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模仿、比賽、爭第一,但他們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在課上我以趣味性的遊戲和靈活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來調動、保持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之想學、願學、愛學、樂學。

在課上我努力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和諧、平等、友好的情緒中去探索、去學習、去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

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2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為了實現這一理念,在《過新年》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孩子收集相關資料,主動參與活動,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觀念,訓練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快樂,昇華感情。

新年,作為中國人一個盛大的節日,其背後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藴在依託。讓孩子感受感受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體會新年給人們帶來的新氣象和美好祝福,只是最淺層的目標。讓孩子瞭解元旦和春節的一些習俗,瞭解過新年各地各國不同的習俗及其變化,瞭解這些習俗的由來和背後的故事,讓孩子因知而愛,愛上這個節日,愛上這些習俗,愛上家鄉和祖國,發自內心的去喜歡,才是本節課的最終目標。

上課伊始,我利用孩子們對之前《冬爺爺在哪裏》的喜歡,告訴孩子們冬爺爺帶來了禮物,歡快的歌曲《恭喜恭喜》,喜氣的春聯、年畫、燈籠、鞭炮等,提高孩子的興趣,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後,引導孩子這些禮物都是用來做什麼的,什麼時候最常見,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過新年》。

首先,讓孩子明確中國新年有兩個,元旦和春節,並對其時間有所瞭解,然後,再讓孩子來講講從父輩、祖輩聽來的關於年的傳説、故事,為加深其印象,播放動畫《除夕和年的故事》,再讓孩子從中瞭解年打敗夕所依仗的三個祕訣,並由此引出過年時的習俗——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漸漸,由點及面,引導孩子説出更多過年時的習俗。以吃、玩、活動等一一細講,再由家鄉習俗到各地習俗,再到世界習俗,用圖片、影像等讓孩子有直觀的瞭解。最後,讓孩子在《新年好》的聲聲傳唱中,細品新年的快樂!

第二課時,將情境設定為班級舉行新年慶祝會,你有什麼好建議,讓學生思考、動手,同時也鞏固上節課的知識。然後,在此情境下,讓孩子瞭解祝福的意義,動手製作賀卡,送出關愛,共享新年快樂。

整堂課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下進行,孩子們也學到很多,記住很多。就教學環節設計而言,我覺得第二課時可以再充實一些,而學生表現很不錯,只是賀卡上的拼音和字,讓我在開心之餘有些犯愁,看來語文基礎還需要加強些。

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3

本節課以“過新年”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從情境導入、學唱歌曲、參與體驗、創作表現、拓展延伸等幾方面,突出對歌曲《過新年》的學習,是一個綜合型的課程。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並能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淡化和解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快樂中、遊戲中學會了歌曲。

教學中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一、創設情境法:為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新年的歌曲內容中去,利用歌曲《新年到》進行律動,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和童謠的節奏從教室外伴着音樂的旋律拍手進來。其目的是要用這種喜慶、活潑、快樂的氣氛來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儘快進入歌曲意境中,起到引入課題的作用。

二、根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原理,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如在教學節奏時,我採用了把有難度的節奏,從童謠的節奏中引申到歌詞節奏,學生便在很容易學會了本歌的歌詞與節奏。

三、運用談話法、合作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這兩種方法在本課中主要體現在理解歌曲內容和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上。

四、直觀視覺法:利用直觀教具,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節奏練習時,鑼、鼓的敲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歌曲導入時,我充分

運用了範唱與打擊樂器的配合,使學生既理解了歌曲內容又激發了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了過年的情景。

五、實踐體驗法:根據學生好動愛實踐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模擬過年的場景,如創作新年祝福、貼窗花、掛燈籠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感受過年熱鬧的氣氛。

這節課中巧妙的設計,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收穫。教學中通過學生模仿——敲打——再模仿的音樂實踐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在實踐的過程中瞭解、掌握鑼、鼓、的音色及敲打方法。

本節課還有遺憾的是:

1、學生雖然對過年有了一些瞭解和感受,但教師應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的一些風俗習慣做一些介紹或請同學們交流交流會更好。

2、分組編創表演這一環節雖然在備課時我考慮了學生的互動情況、參與情況,但是我忘記了一點: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他們有他們的思維,有他們的活動,有他們的特殊性。孩子的自控力不如成人,所以,他們不可能説安靜就安靜,説興奮就興奮。

3、上課過程怎樣設計就怎樣教,缺少學生的主動性在其中,更多的時候學生是被動式的接受學習。這需要教師思考用什麼樣的辦法能夠達到使學生主動。指導學生知識落實方面我覺得可以再細緻一些,再落得實在一些。過新年的喜慶氣氛,我覺得是在學生感受音樂歡快的節奏並能夠把它表現出來為基礎的,否則,這種氣氛真的只是在教師的營造下產生出來的,而並非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從這節課上我深深的感受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主導作用,對於教學而言,一定是內容決定形式,而絕非形式決定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wdo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