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小屋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小屋教學反思

《小屋》是一篇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課文。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五年級下小屋教學反思,歡迎閲讀!

五年級下小屋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小屋教學反思1

本單元是以“難忘童年”為主體編寫的 。小屋的作者通過對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本單元教學的完成,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劉老師啟發學生對課文的領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從而確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在教學閲讀課文時,使學生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同時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重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主要採取的教法有:創設情境法、講解法、朗讀法、設計練習等;讓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品句子——談感受——悟寫法方法來學習本課。

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學習完成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自主學習,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讀後正字音,學生交流彙報易讀錯的字音。 如:“秫秸”的讀音等。不理解的詞語,教師要適時點撥,指導理解。有的詞語可以指導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字典理解;有的詞語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理解,有的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

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在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從“屋裏有一鋪光光的炕”“地上站着兩個箱子”“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等語句,體會小屋內陳設的簡陋;從“面對小園有一隻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裏面有時會出現個小人,費了好大勁兒才弄明白那個小人兒竟是我。”等句子,體會屋子裏的一切帶給作者的快樂。

2.細讀深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二個問題,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的快樂童年。通過自讀感悟課文相關段落,然後在小組內合作探究,交流彙報,從而深刻體會小屋給作者童年帶來的快樂。

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學習實際談感受。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廣開思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學生和老師課堂上的互動非常好,是一節成功的好課。

五年級下小屋教學反思2

《小屋》的作者王立春通過對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得難忘之情。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孩子們預習課文時情不自禁地讀着,笑着,傷感着。

在教學課文時,我緊緊地圍繞課後的第1題“作者寫的小屋裏都有什麼?讓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麼?離開小屋時,作者的心情如何?”展開教學。

一、詞語切入,走進小屋,感受簡單的快樂。

在教學“小屋裏都有什麼”這個問題時,我是通過詞語教學引入的。出示和描寫小屋有關的一組詞語“秫秸、車前草、籬笆牆、半邊花兒、小人兒、費了好大勁兒”,正音,理解“秫秸、車前草”的意思後,我讓學生把這些詞語送到文中,引出課文的2、3自然段。讓學生讀一讀,再説一説,你在小屋中都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本段中的“北牆上掛着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裏邊有時會出現個小人兒,費了好大勁兒才弄明白那個小人兒竟是我。”這句話,來感受小屋雖然簡陋卻帶給作者快樂。

二、趣事引路,走進童年,與作者共享快樂。

在學習五至十自然段時,首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了哪幾件童年往事,為每件事起個小標題。然後引導學生認真閲讀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當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身感悟,談談理解。這一部分課文的內容很長,對句子的理解如果只是一種方式,難免會顯得單調。因此在教學第五自然段的句子時,我引導他們結合着自己的生活經歷談感受,“你們在小時候也跳過這種荒誕不經的舞蹈嗎?那時一種怎樣的舞姿?”“你們一定也吹過泡泡吧,快把你的快樂與我們分享。” 學生們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説着他們經歷,其實與作者的快樂是有相似的地方的,因而與作者很快地產生了共鳴,彷彿自己就是這小屋中的主人,再回到朗讀上,讀中悟情,入情地讀。在教學第二件童年往事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重點品讀“我一個勁兒拼命地跑、拼命地飛、拼命地喊、拼命地笑。”這是一種怎樣的快樂啊?理解這句話,我模仿了王菘舟在《慈母情深》中四個“立刻”的處理。讓學生找一找“拼命”的近義詞,然後把找到的近義詞放到句子中,把句子變成“我一個勁兒拼命地跑、竭力地飛、用力地喊、盡情地笑。”讓學生通過換詞的比較,感悟到作者的這種不想停下來的、自由自在的快樂。然而,這樣的理解也僅僅是層面上的,為了更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快樂,我引讀了下邊的文字,又巧妙地地帶出課文的第6自然段,“外面的世界什麼樣呢?” 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對學生來説特別新奇,讓學生讀過之後再展開聯想,他們都會玩什麼呢?再來感受作者的快樂,然後再次出現“我一個勁兒拼命地跑、拼命地飛、拼命地喊、拼命地笑。”這句話,進行迴環復沓朗讀,提升朗讀的實效。在教學最後一件童年往事時,我引導學生通過三組句子的對比的方法,感受作者讀書的痴迷。

本文的.中心句是課文的第一句話“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每學完一件事,我都通過引讀方式回到中心句上,感受作者的情感。

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閲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説。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是個性化的,對於他們來説,體驗和感悟的高低、深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提高思維品質。如果有共識也有異見,豐富多彩而又各圓其説,那就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範讀入境,激發感傷,品味離情。

課後習題中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作者離開小屋時,心中懷着怎樣的感情?”課文的這一部分字裏行間都瀰漫着一種濃濃的感傷。於是我飽含深情地伴着低緩優美的音樂範讀了這段課文。朗讀時我隨着文意時而低緩,時而急促,時而温婉,時而深情……伴着優美的旋律傾訴着作者的心聲,作者對小屋的留戀,作者對童年的懷念。我觀察到孩子們有的眯縫着眼睛;有的凝神思索;有的偷抹眼淚;有的若有所思……他們表情各異,都沉浸在自己的思想裏。

對於這篇課文,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因為喜歡而投入。教學中我深入文本,剖析文本教材,每個教學環節的過渡導語我都做了很細膩的預設,一堂課下來,覺得如行雲流水般順暢。其次,教學中,我把握了閲讀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注重學生的品讀、感悟,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做到聽讀、引讀、範讀三結合,努力使學生能帶着感情正確的朗讀文本文字,融入感情走進小屋,且學生們均表現的很好,不僅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快樂,甚至在最後由對小屋深情地訴説到流出了眼淚,與文本融為了一體,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導語的設計缺乏新意,前半部分的處理顯得拖沓,有個別地方的引導欠妥。還有,是否要加入“對文章的總體感受。”?是否把由詞語引入小屋的環節改成讓學生歸納出文章寫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小屋的樣子”、“童年往事”、“離開小屋”。)

還在猶豫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87z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