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1、同學們讀一讀課題,第一次讀課題哪個字讓你眼前一亮?

2、哪些同學對“遊”這個字眼前一亮?

3、這個“遊”字太簡單了,怎麼就讓你眼睛為之一亮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找出文中所有的帶“遊”字的句子。

2、交流所有帶“遊”字的句子:共七句。

3、指讀;再讀:(適時評價)

4、師生合作:共讀全文:老師把七句話連起來,串起來。

三、積極引導,由淺入深:

1、他笑了,為什麼笑?而且笑得那麼甜?

2、讀小女孩對她的誇獎

情景讀書:分別讀,看誰讀得最像那個小女孩?

3、品讀:聽完了,有感覺,這是怎樣的叫聲?(驚奇,奇怪)。誰來模仿?(指導朗讀)

4、假如你在現場,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觀看的一員,聽到小女孩的叫聲,你第一個反映是什麼?

(迫不及待,擠過去看)

5:指名扮演小女孩,你們做出第一反應。(離開座位,就去擠了看一下)

6:你的腦海裏出現了金魚怎樣的畫面?(想象説話)

7、這樣的畫面你們你們看到了嗎?(沒)你怎麼看到了呢?(小女孩的叫聲)再讀。

(看到了,看到了,我看到了這一切還寫在你的臉上!)

8、假如小女孩的話變成了“金魚畫到他的紙上來啦!”你還會有這樣的反映嗎?(不會)

9:那個青年是怎樣畫金魚的呢?(自由輕聲讀課文)

10、你看到了青年畫畫了,你的眼睛很特別留意句子中的哪些地方? (一絲不苟 靜靜)

11、你留意“靜靜”嗎?青年畫畫是認真嗎?為什麼説“靜”不説認真?

是熟練嗎?為什麼不説熟練?

12、靜靜地,我們一起靜靜地讀讀這句話。為難大家了!怎麼就要讀出“靜靜”的味道和感覺出來呢?這裏的靜是安靜。

13、就在青年畫畫的過程中,你聽到他説過一句話嗎?你看到青年伸懶腰了嗎?你看到了什麼?讀課文。

14、請同學們再讀,只動嘴,不出聲。他畫下了哪些金魚?看到了哪些動態?(搖尾 嬉戲 吐泡)學生讀,換詞讀。(平靜)

15、青年畫畫要用眼睛去看嗎?不用!為什麼?

16、小結:因為他已經將金魚刻在了心裏!烙在了心上!好一個烙在了心上!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裏!當青年在“靜靜“的畫畫的時候,他的心裏只有”魚“他的心裏只裝着{金魚!只裝着動態,這又是什麼靜?(寧靜)

四、水到渠成,練習背誦:

1、小結,再齊讀課文。

2、青年把金魚游到紙上,你們能不能把把這段文字游到心上,練習背誦。

聽後小記:

陽春三月,在浙江工大的禮堂裏,舉行的是第三屆中國兒童閲讀論壇既“親近母語”國際教育研討會。一進入會場,濃濃的書味撲鼻而來。在這裏,我有幸聆聽了竇桂梅、周益民、蔣軍晶等名師的精彩教學,這使我的杭州之行收穫多多。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尤其讓我為之拍案叫絕,課堂里老師語言流暢,積極引導,步步深入,整堂課的環節絲絲相扣,的確精彩。這才知道,魚能夠游到紙上是因為已經游到了心裏,那是“功夫”在台下,那是“心”到自然成。這堂課以下幾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以“遊”為線,一石激起千層浪。

教學從課題開始質疑,方法從“遊”字入口,從搶眼到説出來,又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感受,將平日裏我們常用的“見到了課題,你想問什麼?”等無病呻吟的問題變成了帶有孩子自主體驗和表達的場所。很容易就激起孩子的.興趣。接着,找含有“遊”的句子,並將句子串起來讀,讀的方式是變化的,提出要求,具體又合理的要求,學生完成得不費勁,但有又難度,第一次把握文本的重點,從而也完成了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二、    緊扣關鍵詞,逐步深入。

王老師在處理那個青年是怎樣畫金魚時,抓住“靜靜”做文章,先是要要讀出“靜靜”的味道和感覺,指出沒有説一句話,沒有聲音是“安靜”; 畫畫時沒有説過一句話,身體一動也沒動,像一座雕塑,這是“平靜”當青年在“靜靜”地畫畫時,他的心裏只有“魚”,他的心裏只裝着“動態”,這是“寧靜”!三個“靜”就將青年畫畫時的投入及技藝高超一展無遺。在整個過程中每每遇到問題,學生達不到,王老師不急不躁,就是引領。學生也逐漸被感染,能仔細去體會文意,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三、    貼切的評價,給學生一份輕鬆的氛圍。

聽完課時對王老師的“評價”語深感佩服,就是自然、舒適。 就在學生體味文章而又不能達到的情況下,老師語氣非常中肯地説:“讓同學們為難了!”而且説了三次。後來,在教師毫無痕跡的指導下,學生終於慢慢,自然地走進文本的極至處。無庸致疑,老師的話在盛大公開課的情況下,給了學生理解,信任,更給了學生一種“以退為進”的鼓勵。此外,還有“聽一聽,這麼長的句子沒有讀錯一個字,功夫很深!”“好眼力!一口氣留意了四個詞語!”都給了學生無痕的支持。在平時,當學生沒有反映時,我們常常會急躁,甚至帶有咄咄逼人的疑問,使得學生沒有了寬鬆的思考環境,束縛了學生,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這樣,學生不敢盡情思考和表達是屬於正常反映的。

標籤: 教學 魚遊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nx8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