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高一年級語文上冊《故都的秋》的教學反思

高一年級語文上冊《故都的秋》的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標我設定為:

高一年級語文上冊《故都的秋》的教學反思

1、讓學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和熟悉襯托手法。

2、梳理文章“總分總”的結構並且瞭解郁達夫對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的感受

3、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熱愛與眷戀之情。

首先我從題目切入用問題引導學生對本文的理解,本文題目是《故都的秋》,那麼“故都”是指哪裏呢?學生們七嘴八舌的是“北平”即現在的“北京”。我又進一步提問,那為什麼不叫“北平的秋”?學生們也是眾説紛紜,我又進一步提問,這裏邊的“故”是什麼意思?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本文題目便已經含有作者的情感傾向。

接着我又引導學生思考作者認為北國的秋的特點是什麼,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很快學生就找到了,並概括為“清、靜、悲涼”。我又問學生,作者是北平人嗎?很快有同學説“不是,是浙江富陽人,而且文中也説他是從浙江趕過來的“。那麼作者為什麼不寫故鄉的秋,反而要寫故都的秋,作者認為故鄉的秋怎樣?學生很快找到,並概括為“慢、潤、淡”。

現在大家思考一下,作者本是想寫北國的秋,為什麼還要提到“南國的秋”?有學生知道説是用了襯托手法。我説對,那麼什麼是襯托呢?襯托包括正襯和反襯,現在大家想象自己是一個導演,在你的作品中要突出一個女主人公長得漂亮,分別用正襯和反襯兩種方法,你會怎麼做呢?這時學生都來了興致,各有想法,但是我發現,大家對反襯較瞭解,但是正襯就有點模稜兩可,找了幾個學生説的也不是很恰切,然後我引導學生想象,大家是不是看過某些舞蹈表演,先出來一些漂亮女子,然後再出來一個與眾不同的並且給予特寫,我們就會幹覺她很漂亮,先出來的那些女子已經很漂亮了,但後出來的那個比他們還漂亮,這就叫正襯,那麼反襯怎麼做呢,就像大家説的,在你想突出的美女旁邊放上一個“如花”,一下就凸顯出這個美女的漂亮了,這就叫反襯,而且大家以後在看一些影視劇的.時候注意一下,尤其是青春偶像劇,為了凸顯男女主角的帥氣和漂亮,總要找幾個丑角在裏面陪襯着,就是這個道理。當我講完這個事例之後,發現學生眼中有了瞭然的神色。

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思考作者認為北國之秋是“清、靜、悲涼”的,那麼北國之秋從那些的地方體現了這一特點呢,作者又選取了那些景象,請大家從文中概括出來。

引導學生概括出作者記敍的五種景象(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蟬嘶叫、秋雨話涼、佳日秋果)和一處議論。共同構成了分寫的部分。

最後兩段作者又在對南北秋的感受的對比中直接抒發了對北國之秋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故都的秋》我只用了一節課時,卻講了這麼多東西,無疑是不妥當的,但是時間實在是有點緊,所以只能壓縮現代文的時間,從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詩歌和顧問閲讀上,有的老師甚至跳過第一單元散文而直接學習第二單元的詩歌,結果是人家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反而較高,沒辦法,學生在現代文閲讀上很難拉開距離,差距主要是詩歌和文言文,但我又捨不得將這麼好的文章放棄,只好退而求其次,引導學生入門,讓學生自己體會。但又不能耽誤太多的時間。以後一定會不斷探索,爭取既讓學生能夠在應試中取得高分,又可汲取到中國文化中的精華,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gwx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