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

《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第12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張淑霞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找出三個徒弟如何畫駱駝的語句,看誰的辦法好,為什麼師傅稱讚小徒弟畫得好?學生們通過交流、討論。都説小徒弟畫得好,並且找到畫得好的原因。“原來小徒弟只畫了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起伏的山峯,一隻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一隻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畫師解釋説:“你們看這幅畫,畫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的羣山裏走着,若隱若現,誰也説不清會從山谷裏走出多少隻駱駝,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從而引出“這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就是創新。而後讓學生找找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學生説出了許多事例。最後老師又出示了兩個關於創新的事例——《創新事例》《踏花歸去馬蹄香》。讓學生進一步地理解創新的含義。

這堂課教師以“想別人沒想到的事”為線索,通過多種思路讓學生獨立領悟課文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拓展開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2

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範老師執教的這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多媒體操作熟練,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教學中,範老師引導學生通過默讀的方式找出畫師的問題以及課文中描寫三個徒弟做畫的句子,通過反覆地朗讀,抓住重點詞語感悟,如描寫大徒弟和二徒弟做畫的詞語“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等,讓學生理解了在徒弟畫了很多的駱駝,又如在看小徒弟的畫的時候,抓住兩隻駱駝頭,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連綿不斷”,彷彿看到位了每一座山後都有很多的駱駝,從而體會到小徒弟的畫與其他徒弟的不同之處。

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個問題也是揭示本文中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範老師重點抓住“連綿起伏”、“若隱若現”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通過聯繫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領會了課文的內容。

二、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學完課文後,範老師請學生説説,你們生活中有沒有做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呢?學生説了很多,但只是停留在想出與人不同的方法,而沒有圍繞着有創新想法來談。如果老師引導一個話題,讓學生想辦法,由於有了一定的範圍,學生可能會説的好一點。這樣文本的寓意就一目瞭然:做事和思考問題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辦法,這就是課文題目《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創新。

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朗讀還要加強。先自讀,再指名讀評價,然後齊讀,這樣學生體會會更深刻。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方法要得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會感悟。如學習關鍵語句時,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讀文找答案,再談體會,然後抓關鍵詞來具體談體會,最後通過朗讀感悟。

3、合理安排授課時間的分配。一堂課有重點和難點,在時間分配上要花最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樣才能學透徹,學生才能學會。

4、提高教學機智和傾聽能力,善於捕捉學生的問題,促成課堂的生成。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3

教學本文,我主要從拓展的覺度進行的。

教學本文,指導預習時,我讓學生自主瞭解了本文主要內容,根據內容查找資料,從同學們的作業反饋意見可以看出,文中內容的理解對於學生來説不是一件難事,也因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讀課文。但從查找的資料看出,學生時查找了很多名畫,卻沒有理解到文照所講的作畫時構思之妙。於是,我做了調整,抓住了拓展來理解課文。因為俗話説:“不懂是因為見的少,見得多了就懂了。”於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礎上,我出示了“深山藏古寺”一畫,讓學生先談自己的理解,怎麼畫這幅畫,然後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對名家作品進行分析,帶領孩子們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歸來馬蹄香”,讓同學們理解如何表現“香”,通過觀察名畫,學生還談出瞭如何畫“風”。

最後,我留給同學們的作業是如何表現在一張紙上劃出更多的人。留這個作業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學對課文中所講的如何把握主題,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還有一個還重要的作業,理解小夥伴的話,在理解課文時,我們回憶了“曹衝稱象”的故事。讓同學們回憶還有哪些這樣的故事。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4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分為8個自然段。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旨在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從而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上台講課,雖然之前也試講過,錄過一次微格課,但是這種感覺和正式上課還是不一樣的。正式上課總是有一些自己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發生,以至於要改變一下原來的計劃。現在就通過以下幾點來反思一下自己這節課的情況。

1.在導入課的時候,我本來是想在正式上課之前先説幾句話,告訴同學們他們在上週三位實習老師上課的時候,表現的都很好,期望這節課能再接再厲,然後再正式上課。但是,今天上課前同學們有些亂,我想説安靜一下,要上課了。結果同學們就直接説了“起立,老師好”,我當時是沒有預料到是這樣的情況,所以不得以就放棄了之前的一段,直接上課了。在正式導入時,應該讓同學們起來回答問題的,卻被我自己給説出來了,使得同學們也沒有真正安靜下來。在這一點上,我以後還要注意要在同學們安靜下來後才開始正式上課。

2.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在讀課文之前可以讓同學們先讀一下前面的導語,看看這篇課文到底要讓我們瞭解些什麼,再讓他們根據老師的學習提示去讀課文。而我直接忽略了課前導語這一部分內容,這一點以後我會改正的。

3.在學習生字詞的時候,我讓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裏面的多音字。其實對於三年級的同學來説,這一點對他們還不是很容易,這一部分內容可有可無。但是,不得不説,同學們都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有幾個多音字我都沒有注意到,卻被他們提出來了,現在我已深刻地感覺到教學是老師和學生雙向學習的活動。

4.在講述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事的時候,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只叫了兩個同學回答,而這兩個同學講的過於繁瑣,我也沒有再讓同學們繼續整合,就直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這一點做的不夠好。

5.講述課文時有些急躁,重難點沒有突出出來,同學們讀的也不夠多,而且沒有注意讓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在課文感悟方面,總是在同學找出段落之後我就已經把關鍵詞標出來了,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出關鍵詞並通過關鍵詞感悟主人公的情感,這一點我以後會注意鍛鍊同學們提煉關鍵詞的'能力。這一段的板書本來是忘記了,後來是又想到補得,但是沒有抓住文章的重點“創新”而只寫了“動腦”,而且前面在板書課題的時候,寫的字太小,筆跡太清,以至於再讓同學讀課文時,有同學反映説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6.整個課堂上,講述課文這一部分用時有點短,以至於後面拓展的這一部分時間太長,有點本末倒置了。其中有一個問題,由於考慮時間的關係,我讓同學們討論的時間過長,對同學們的引導不夠,使得後面的交流也沒有抓住文章“創新”這一主題,單單是從“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個字面意思上進行的探討,沒有真正做到昇華主題。

總之,這一次的講課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準備總算結束,雖然算不上圓滿,但是總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通過這次課,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問題,也學到了很多上課的技巧。比如在同學聽課不認真,沒有真正安靜下來,或者沒有認真聽別人講話時,可以通過表揚幾位表現好的同學來激勵其他同學,而不是隻一味地説要認真聽講。而且,這節課要特別表揚孫正宇、牛俊豪這兩位同學,他們在這節課上聽課很認真,發言也很積極,使我感覺心裏暖暖的。

以後,我會努力糾正自己的錯誤,儘量做到不犯同樣的錯誤。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備好每一份教案,使自己做得越來越好。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5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

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和領導的點評,我有幾點體會: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用《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故事吸引學生,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課堂中來。聽完故事,問:“你們知道為什麼皇帝剛開始不滿意,當他看到最後一幅畫的時候又連聲叫好嗎?”學生回答後,自然導入到新課:“是啊,最後一幅畫的作者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一個《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話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後解決。正是由於這一思想指引,我指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主要是想讓學生把前面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為了節省時間,我設計了一個表格,目的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後填表,但可能是因為每人手中都有一個表格,大家沒有討論而是各自完成後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會給每小組發一張表格,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環節,我把教學創新點放在以教材為基點,向生活、向課外延伸,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閲讀內容,開閲學生的朗讀視野。

然而,這是一節語文課,雖然是一篇略讀課文,但也要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品味語言,加強語感,加深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同樣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讚。可是,我卻把這種讀設計、實踐為學生的默讀全全代替了,使課堂上沒有聽見一次完整的或個人的或集體的朗讀聲。今後不管再上任何語文課,我都不會忘了朗讀在語文中的作用。當學生讀完一篇文章或一個故事,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按課型的特點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今天這節課上回答的幾個學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語言都不是十分簡練,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給他們一個思路,一條線索,讓他們準確地説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們學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紛紛表示明白了學習、生活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而我講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則更加明白教學中更要有所創新,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開發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學時,我以故事導入,來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起來的基礎上,導入本課的學習。

雖然課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啟發性。我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閲讀、思考,在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僅可能多的駱駝。大徒弟想的辦法最簡單,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用頭來代替整個駱駝。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畫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都沒有脱出俗套。小徒弟與他們相比,辦法之所以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表無限的可能,誰也説不清到底有多少隻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讓學生進一步去探討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同時,又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7

《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篇課文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裏的一篇課文,是略讀課文。其內容描寫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駱駝最多,徒弟用細筆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試想。如果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學生相當容易理解,但感受不會很深。如何讓學生拓展思維,喚起學生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和思維拓展與創新意識,從而初步培養學生愛動腦的習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另外設計了幾個環節,一是以故事開頭。我在新課前用了一個與課文類似的故事(假如給你一張紙,一支筆,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最多的人。)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浣睿説:“我畫一架飛機,從飛機上走下來許多人。”張宇龍説:“我畫一條路,再畫許多腳印。”盧穎説:“我畫一個地球,地球上居住了很多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機靈鬼黃樂説的:“我畫一家婦幼保健院,再畫一個媽媽在生小孩子。”多麼富有想象力的答案,我暗自竊喜,看來我們班的孩子還是愛動腦筋的。這一課前的熱身運動啟發了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導入本課的學習。二是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請孩子們説説,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故事(生活中碰到的和已經學過的故事)學生紛紛舉手,舉出了很多這樣的故事:《司馬光砸缸》、《找駱駝》、《聰明的一休》、《愛迪生救媽媽》……

隨後,我又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提出改進或解決的辦法。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8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創新似乎成了一個永恆的話題,怎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呢?我覺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我在聽了《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的課堂教學後所想到的。

這堂課中,執教老師能十分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無論是課前的導入“腦筋急轉彎”後,教師問“你是怎麼思考的”,還是教學之重點的突破“畫師是怎樣評價三個徒弟的畫的;為什麼小徒弟的畫畫得最好”?這些問題都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教師也力求“授之以漁”。

但是,我覺得三年級的學生對思維方式的瞭解還不夠,如在課前導入後教師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腦筋急轉彎的答案的?你是怎麼思考的?”學生有的説是書上看到過,有的説是瞎猜的,有的説是別人告訴的……這些話都説明學生對思維方式還缺少一些認識,此時,教師可介紹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換位、逆向、側向思考),不按常規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漁。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去收集一些有關智力開發的故事,想想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

又如,在評析三個徒弟三副畫的時候,可以抓住三個徒弟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而導致不同的結果來展開討論。教師可問:三個徒弟拿到師傅的考題後,是怎麼想的呢?讓學生寫寫説説三個徒弟的想法,體會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數不盡”,別出心裁,想別人沒想到的。

課外收集一些思維方式的知識或有關的故事,這體現了學科的整合,促使學生綜合性學習,更有助於學生拓展思維,即使這些方法對學生來説當時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漁”,總有一天,學生能學會“捕魚”。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9

《想別人沒想到的》人教版三年級下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最後小徒弟的畫得到畫師的稱讚。故事啟發我們要開闊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中對於中年段語文教學的要求,讓我的課堂充滿語文味,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注重孩子們朗讀水平的提高。因為朗讀在任何一個年級都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課文中很多的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感情等等都能夠通過讀體會出來,所以這節課我始終引導學生讀。比如説在教學的一開始讓他們默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接着讓他們自由讀課文,劃出三個徒弟是怎麼畫駱駝的?你認為誰畫的駱駝多?為什麼?教授過程中,也是無時不在指導他們用各種方法朗讀課文,尤其在理解畫師説的話的含義時,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讀,先指名讀,小組賽讀、男女生比賽讀,讀着讀着孩子們就明白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2、發掘教材訓練點,讓學生動腦動口,主動探究。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發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然後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説一説這三幅畫。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利用課文插圖理解詞語,讓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在教學“連綿起伏”一詞中,讓學生看課件圖片,當學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峯,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領悟了“連綿起伏”的含義。接着我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不斷的山峯。“若隱若現”一詞的教學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詞語後,我便問學生看着這幅圖,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閉眼想象畫面給我們帶來的意境。

但是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導入時應從類似的民間故事入手,以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再導入本課的學習,可能學生興趣會更濃。

2、課堂上缺失學生間、師生間的評價。在今後的教學中,如果能在學生彙報朗讀後,組員、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就會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及學習興趣。

3、用關聯詞“儘管……但是……”“雖然……但是……”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時,顯得有點突然,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應充分利用好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麼畫駱駝的,再讓學生用關聯詞“雖然……但是……”“因為……所以……”評價三位徒弟的畫,先同桌互説,再提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4、小組彙報交流要關注到全體成員,有組員沒有發表意見的,可提示本組成員互相補充。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針對課堂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腳踏實地地將小組建設推向成熟化。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0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第六冊第三組的最後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開發學生智力的有趣故事,它採用了懸念的手法,文章一開頭並不急於告訴我們究竟怎樣才能畫出最多的駱駝,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個徒弟所畫的畫,讓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讀,最後才揭開奧祕。基於這點的考慮,我也在教學中力圖準確把握略讀課文的特點,只做“提綱挈領”的指導,運用課件引導學生圍繞“畫師為什麼稱讚小徒弟的畫”這一主要問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葉聖陶先生説得好,略讀課文不是不咬文嚼字,只是精讀時候出於努力鑽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就已經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自會隨機肆應。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對課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課堂上,我也力求能做到“一課一得”,我有意識地設計了三個詞語理解(換詞)的小環節:

1、連綿起伏——連綿不斷;

2、禁不住——情不自禁

3、用一個字誇誇小徒弟。希望學生在學習中也能積累豐富的詞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v7y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