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成功之處:

反思這節課,我能努力實踐着新課程的理念。這節課的嘗試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注生活經驗,重視實踐操作,讓學生經歷角的含義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先讓學生説説在生活當中看到過或聽説過哪些角,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然後在找角摸角畫角分辨角等活動中建立了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使他們在做數學的過程中不僅獲取了知識,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親歷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評價學生讓他們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悦,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利用學具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使課堂真正煥發生命活力。

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不夠準確,預設的活動沒有按時完成。

2、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夠精練。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二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基本的幾何圖形,而這節課也是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後進行教學的,可以説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們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經過對教材的反覆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課的的側重點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兩個層面上。對於本節課設計分成了3部分:課前的微課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畫一個普通角,在畫角的過程中體會角的特徵,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礎。);課上在活動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並在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課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裏的角,並摸一摸、説一説)。有了這樣的整體構思,使得這節課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課後的感悟也有些許。

1、從生活中找角,在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學生初步講解角的基本特徵之後,讓學生指角,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知識“盲點”(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結合角的特徵,不斷反覆的指角,最終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在過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體現了角來源於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學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後,讓學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動角進行體會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由2個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角,課件演示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髮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引發學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小鴨嘴巴大”的活動,更是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明確的角的大小與角開口的大小有關,得出結論順其自然。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3、每一節課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讓我不斷反思進取。

(1)學生已經進行了微課學習畫角,但是課堂我在這個環節用時較多,導致後面探究活動比較緊張。

(2)學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練習較少,不夠紮實。

(3)對於活動角的利用還比較侷限性,個別學生的活動角做的不夠規範,沒有提前整改。

一次備課、一節課、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不斷豐實我的臂膀,讓我的教學之路走的更長。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精心設計每一環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

(一)認識角。教學時採用小組活動形式進行,每四位同學一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在引入部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抽象出角的圖形,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讓學生去折,他們會利用手中的紙,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把他們折的角收集起來,讓他們自己來分類。學生會按角的大小來分,會按角的開口朝向來分,或者會按邊的特點來分等等;通過小組討論,彙報、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我還注意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知識相結合,通過找身邊的角,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

(二)比較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也是下了大力氣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

(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有變,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口”的大小有關。學生在活動中把本節課的難點輕而易舉的突破了。

(三)畫角。畫角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角,從畫出的角可以看出學生畫的角都很規範,因此對他們畫角的過程不做正確與否的點評。看完學生畫的角之後,我再傳授規範的畫角方法,對以後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打下基礎。

數學課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我們要讓數學從實踐活動中來,再回到實踐活動中去(即,學會運用數學的本領),這是我們現在的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從這方面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認識角》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和其它幾何圖形的必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在生活中,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我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有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就會忘記;看過了,就會記住;做過了,就會理解”。所以在這節課,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學,玩數學,注重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內容。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角,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學生生活情景和校園具體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領悟角的特徵,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並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掌握角的畫法。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取決定因素的是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有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為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

1、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看,動手摺出不同的角,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後是歸納交流。各環節過渡比較自然。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於動手。讓學生通過思考,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於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後來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後通過巧妙剪角遊戲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麼?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這一情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説:角在我的眼裏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裏,角是什麼樣子的?這樣問應該會更好些。

在活動過程中,我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説不到點上。後來我引導説: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麼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説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徵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着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再多讓學生動手。

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我在教學設計中,利用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因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小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利用展台出教材的這幅校園學生活動圖,因孩子對圖非常感興趣,在興趣中不知不覺就發現角,然後讓孩子們把角用筆畫出來,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然後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錶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我還藉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裏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然後在教室裏找角,孩子們找了很多,在他們有趣時,我又引到用紙折角,小組交流,並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並與各部分取名;認識後,又引到小組把自已的做的與大家的比一比,在該子發現角有大的、小的,大多數學生傾向於邊長的角大,這時我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髮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知道角分有直角、鋭角、鈍角。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會畫角。

在整堂課中,我創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wxm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