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1

音樂後,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家選擇;或者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説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夜晚多美好》時,學生初聽時用線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時我給他們講出示夜晚的各種畫面和相應的音樂旋律線條……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來,他們的圖紙裏多了旋律流動的波浪,……好美的畫,好豐富地想象。

説出你的話。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在音樂中失去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的枯燥、乏味,失去藝術魅力。俗話説“言為心聲,音為心語”,音樂要藉助想象,正因為想象的存在,音樂才會變化無窮。教師在教學時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語言、神態要充滿對音樂的濃厚情趣,同時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安排好語境,在把握好語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興趣引到音樂中來,使學生產生高昂和振奮的心理狀態,情不自禁的參與到討論中來,做好師生互動,達到以語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2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實施。今年,我校的九年級化學課也使用了新課程標準(滬教版)實驗教材。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要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視圖的設置上,都重視初中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了豐富的與青少年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以及開闊學生視野的“科學、技術、社會”等閲讀內容,同對教材中添加了許多“活動與探究”。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下在使用新教材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巧設問題,導入目標

良好的學習動機是保障學生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最直接原因,學習動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強烈的學習動機是由學生高層次的學習需要和成就感激發的。在教學目標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內涵,巧妙設計能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有助於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生疑質疑。問題設計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點,有啟發性、挑戰性和研究性。如在學習化學反應時,針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我設計的探究性學習問題是:麪粉可以爆炸嗎?麪粉的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麪粉可以燃燒嗎?等等。在初中學生的常識中,麪粉是不會燃燒和爆炸的,這種“違反常識”的問題,可以強烈地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

二、轉變觀念,信任學生

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下,我們習慣了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們總怕學生自己學不懂,不厭其煩地講解、強調,或多或少會將學生置於被動聽講的課堂環境中,這種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的,因而教師教學行為和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這正是教育家們“作中學,玩中學”所倡導的。在學習中探究的樂趣和收穫只有學習者自己知道。我們應當引導每一位學生大膽嘗試,充分相信學生,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快樂和在學習中探究的快樂。

例如,在教材中鋼鐵生鏽的條件”的探究實驗,本來鋼鐵生鏽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鋼鐵生鏽究竟與什麼因素有關,學生並不清楚,我把鋼鐵置於不同環境下的生鏽情況這個實驗作為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回家進行,並讓學生認真做好記錄,同時還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乾燥的地方和潮濕的地方誰先生鏽、吐魯番和海南島哪個地方更易生鏽、為什麼古代文物中保存完好的鐵器較少等,學生很有興趣,不單實驗完成得很好,而且增長了不少知識。

再如“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中,學生對這兩種氣體再熟悉不過了,但並不太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樣去測定和驗證。這時,我給出探究目標:你認為這兩種氣體相同嗎?它們中哪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第一,請提出自己的假設,然後閲讀課本內容中的活動與探究;第二,請在作業本上簡單設計一個探究實驗報告(可參考教材中的實驗報告),並填上要做的實驗步驟(明確該步驟的目的是什麼),與同學交流;第三,按照設計的實驗步驟,用實驗(兩人一組)驗證提出的假設,並在實驗報告中填寫每一步實驗出現的現象;第四,根據實驗現象分析並得出結論。

該活動有別於以往的學生實驗。一是學生並沒有在課堂上見過教師的示範操作,又不知道實驗結果,這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熱情。二是實驗報告不用現成的,讓學生自己設計,這使學生脱離被動,更加主動地、認真地思考實驗的步驟以及實驗操作的可行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能夠得心應手地發揮動手能力,不用機械地看一步報告操作一步,可提高探究實驗的質量。此探究活動中既有個體學習,也有小組學習,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同時發展了學生間的交往與審美能力。這節課我又把上述學習目標在大屏幕上展示給學生,一開始學生就很興奮,交頭接耳,相互交換看法,並及時與我交流,我成了這個活動的積極服務者。很快,同學們就按照學習目標繼續往下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存在的差異,他們中有的學生已經把實驗報告擬好,躍躍欲試,準備動手實驗,有的同學書上的探究內容還沒閲讀完,但95%的學生在學習上絕不示弱,積極與他人交流,以求自己也能很好地獲得最後的成果。課堂看起來活潑而有秩序。因此,我只指導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一段時間後,在大屏幕上展示較好的設計示例,及時給予表揚,同學們再給以補充和完善。設計不足的同學及時改進,而後開始動手做自己設計好的實驗,都顯得信心十足,只是有的學生看起來“笨手笨腳”,但是非常認真。實驗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兩人一組)並填好報告,得出結論。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只要充分相信學生,他們會發揮出很大的潛力,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指導學法,講究效率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我們都在這麼做。但不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包含着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求,以便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基本的學習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地學習。如在上面談到的探究實驗結束時,並不急於小結,而是由學生總結得出探究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查閲資料→設計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驗證→科學推理得出結論。這樣做讓學生很有成就感,越學越能找到感覺。再如,在學習氧氣具有助燃性這一化學性質時,要提示學生注意:該類反應的條件是“點燃”,這就足夠了。其他的問題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為何要在鐵絲前系一根火柴,集氣瓶中為何要鋪上一層沙或留一部分水。在證明空氣成分的實驗中紅磷為何要過量,容器不密封會產生什麼後果等等教師不要過度指導,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學習空間,讓學生做決定。真正地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四、教師要勇於探索,為學生樹立榜樣

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產生影響。我們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勇於探索,多思、多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體現出這樣的行為素質,這樣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例如,九年級化學新教材中的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下製氧氣的實驗中,如過氧化氫溶液滴入過快可看到有較多的氣泡冒出,但帶出的水汽較多,按教材上的操作看不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就沒法讓學生得出過氧化氫溶液分解能放出氧氣的結論。此時,教師對出現此現象的'各種推理都顯得蒼白無力,亦有武斷的嫌疑。於是我故意提出問題:該試管中放出的氣體是不是氧氣?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學生説,把氣體收集在集氣瓶裏,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我説為什麼?答:如果是氧氣的話,氣體會多一些,容易看清現象。大家説得不錯,那我們用什麼方法收集該氣體較好呢?這一下教室裏又炸開了鍋,爭吵不休。我叫兩個代表講明觀點,甲方説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操作簡單、省時;乙方説因反應時可能產生大量的水蒸氣,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氣冷卻變成水,收集到的氣體校純淨。雙方的辯論使我感觸頗深,只要教師給學生機會,善於引導,學生的智慧隨處閃光,有時他們的見解會令我們吃驚,禁不住為其喝彩。最後,我亮明自己的觀點,支持乙方,因為他們的觀點更科學,更嚴謹。在學生的配合下我們用大試管代替集氣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氣體,經檢驗該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劇烈復燃(學生操作),教室裏發出“哇”的驚歎聲,此時,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此時我又適時提出對該實驗作如何改進能更好的達到實驗效果,同學們經過討論很快得出只要控制過氧化氫溶液滴入的速度便能取得好的實驗效果這一結論。通過如此探究及改進具有如下的積極意義:①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條件下能放出氧氣;②可直觀地觀察到氣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快慢,對介紹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幫助;③讓學生體會到對待實驗要科學、嚴謹、勇於探索,得出結論一定要有科學的推理和充分的證據。

總之,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3

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知識(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心對稱)的基礎上,學習關於原點對稱的點的座標變化規律。

首先,出示一道中心對稱畫圖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畫圖,一複習了中心對稱的畫圖要點,加深了中心對稱性質的理解;二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作圖基礎。緊接着給出新課導入題,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作出已知點關於原點的中心對稱點,引導學生觀察點與對稱點的座標特點,讓學生總結出對稱點的座標規律,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接着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習題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點與點關於原點對稱,求出點中待求字母的值,從易到難,既複習了七年級學習關於原點對稱的推理過程,又讓學生試着用旋轉解釋了舊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説明知識間存在着統一性和相關性。二是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畫線段的對稱線段,讓學生懂得關鍵點對畫圖的重要性,學習知識主要是掌握方法,會畫點就會畫線段,能畫好線段就能畫好三角形、四邊形等等各種圖形的對稱圖形。最後,學生能用通俗的語言點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本節課能從學生實際出發,能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動手畫圖、觀察、歸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自始至終能有飽滿的情緒投入到課堂,使得課堂變得活躍,較成功完成了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不足:

1、教學中沒有充裕的時間照顧學困生。

2、課堂中評價學生的方法單一。

3、在進行歸納小結時,由於怕時間不夠,提問總結只是個別學生。

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改進措施:

1、安排層次練習,讓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多關心他們,多與他們進行交流;

2、儘量豐富自己的語言,使得評價方式多樣化。

3、進行小結時,多留一些時間,儘量使大多數的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本節課的知識。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4

我們美術老師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我們教過的學生中,有多少能認可我們,認可我們的學科呢?對我們認同度不夠,對我們的美術學科也可想而知。傳統的灌輸式模式,封閉、枯燥的學習氛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怎麼會喜歡呢?所以新課程要求我們建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運行體系。而課堂要想活起來,學生必須動起來,只有動起來,學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獲取知識,得到真正的發展。

我認為:動起來,更精彩。眼動、耳動、口動、手動、心動、思維動、創造動,整個課堂也就動起來了,讓學生在動中體驗快樂、享受成功,讓學生在動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

一、思維動起來

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生的求知慾望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樂此不疲。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將課堂教學內容創設在多個情境中,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整個課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春天的暢想》時,先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並配以音樂,學生在欣賞着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春雨濛濛的美景後,感受春天的信息。同學們的求知慾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呢?我在上中國花鳥畫的教學中也用了同樣的方法,來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整個課堂下來,學生都在享受着快樂。

二、行動動起來

行動動起來不只是只針對繪畫課、工藝課等動手要求的課,所有的包括欣賞評述課也一樣,只是工藝的更典型些。提倡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學有所獲。我在看一些優秀的課例時,幾乎讓學生都動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學生和老師一同討論、一同解決問題,試想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能不喜歡嗎?讓整個課堂真真實實地動起來,課堂才是快樂的、和諧的,更是成功的。

三、創造動起來

現在要求學生張揚個性,展示特色,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思考、合作、交流、創造,並在作業中展現自我。

總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去主動獲取知識,去享受快樂,去健康發展,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讓學生學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wlm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