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等式與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等式與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先前認真閲讀了這一單元的教材,發現與老教材有較大的變化。又認真閲讀了備課手冊上侯正海老師的文章《初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程”教學建議》。於是對方程教材的編排體系有了大致的瞭解。

《等式與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昨天讓學生預習:數學教材1到2頁,並且完成《補充習題》第一頁。預習的好處顯而易見,我發現:學生對於列方程問題不大(只是少數學生在列方程時寫單位),問題大量地出在對“等式”“方程”“式子”的.概念的理解和區分上。所以,今天這堂課的難點就是讓學生深刻理解和熟悉“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及其聯繫和區別。

教學過程簡錄:口算;教學例1,理解等式;教學例2,理解等式與不等式,把等式分類,分成不含未知數的等式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揭示方程的概念,解釋50+50=100,X+50〈200,X+8不是方程的原因;訂正〈補充練習〉第一題;揭示等式和方程的區別和聯繫——等式包括方程,方程是一類特殊的等式;讓學生做“試一試”,比較根據第二張圖列的方程12+X=20,一位學生補充了20-X=12,我補充了20-12=X,先確定這三個等式都是方程,但第三個方程一般是不列的,因為根據20-12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它就相當於算術方法解題了。我強調:看完圖,順向思維,直接得到的方程,一般是最好的——點到位止,我知道學生對於我的話不一定理解的,就給予一定的暗示和滲透吧。完成“練一練”,重點是第一題(我讓學生寫出來的)。

反思:由於難點吃透,學生對於方程的意義已經掌握了——做到能背能舉例能比較能説明,但在“練一練”的回答上我有疑惑。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我估計教材的意圖是指哪些是不包括方程的等式,哪些是方程,我也是按這樣的要求讓學生寫的,但我還是讓學生説説方程全部是等式。教學後,總感彆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的問法是二分法,所以我才讓學生寫等式時不寫方程。如果這樣要求,哪些是等式?再把等式中的方程找出來。這樣要求,可能更加清楚,不會讓我疑惑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89d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