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老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

《我的老師》這篇課文講完之後,我對這篇文章又有了全新的領悟。這一課我從作者對蔡老師的感情入手,將作者的感情發展脈絡整理了出來,雖然看起來只是作者對蔡老師的情感脈絡,但其實老師對學生的愛也融入到了其中。雖然是給學生講課,但是這篇課文也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老師對於學生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提醒我要更加愛護、薰陶學生,做一個受學生喜愛、敬重的老師。

通過這堂課,我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方面的許多優缺點。我覺得我的優點是心態平和,和學生有互動,關注學生,這些優點我會在以後的課堂中繼續保持。但是我也有很多缺點需要慢慢改正,首先不敢放手讓學生自由回答,因為我還有些缺乏自信,我覺得自己對課堂的掌控力還不夠,所以怕展開問題之後收不回來,這一點我會在以後的課堂中慢慢改進,努力提高自己對課堂的掌控力。然後我的思維有些過於固定,學生很多答案都是正確的或者有道理的,但是不是我心裏想要的答案因此有時候我就沒有及時給予肯定,其實有時候學生的答案比我心裏的答案更加貼切。我想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自信,並且對教材缺乏深刻的理解,課堂控制能力也應該進一步提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改正我的缺點,給孩子更好的課堂。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2

《課標》提出: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為了讓學生從課外感知素材和課文實際內容相互滲透學習方式,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為了使文中人物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那份濃濃的師生情。我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三個環節:感情、悟情、品情。在學生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感情),知道蔡老師是個温柔,慈祥,愛學生的老師之後,讓學生深入地去感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和諧與關愛(悟情)。以一個問題引領全文“哪件事給你印象最深,從哪些地方看出老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深厚?”

一、抓重點詞句理解。

學生在體會時,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進行理解。有些句子學生體會不太深入,便採用換詞、刪詞等手段幫助學生更透徹理解。例如: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刪掉“從來”“僅僅”“好像”比較句子發生的變化,學生便不難體會到老師那種愛生如子的真切情感。

二、抓矛盾點進行理解。

最令作者難忘的事情是“排解糾紛”一事,為了讓學生能夠體會這件事對作者的影響,我抓住文中的矛盾點,“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他,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佔據過我的心靈。”一件小事卻佔據我的心靈,看似矛盾,其實,正是一件小事,而蔡老師在“我”心靈痛苦時寫了一封信安慰“我”,在這裏我進行了一個小訓練: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老師會在信中怎樣安慰和鼓勵他?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在體驗中體會情感。“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這更能表達孩子們真摯的感情。

三、拓展閲讀,學習敍事與抒情寫法。

讓同學們再對課文進行品味鑑賞,找一找文中抒情的句子,談一談你的感受。在賞析前或賞析後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這樣,一位温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才學生便深深根植在了學生腦中,那份血濃於水的師生情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對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引導不夠具體;由於時間緊,很都細節的處理過急。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從以上幾方面改正,力爭讓語文教學有一個新的起色。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3

《我的老師》是魏巍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是“在我的記憶裏,她是一個温柔和美麗的人”,接下來第三自然段到底十四自然段,作者回憶了發生在師生之間的七件事來佐證蔡芸芝老師的温柔和美麗,從而充分解釋了“最使我難忘的原因”,所以,這句話的作用應該是第二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的總領句,“温柔和美麗”應該是蔡芸芝老師的形象標籤了。

説實話,我一開始感覺這是一篇很簡單的文章,結構也很典型,先介紹老師的性格,再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就像我們教孩子寫作文一樣,所以備課時不夠深入,不夠細緻,不夠全面,結果在課堂上遇到了問題,在解決導學案上“蔡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時,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情況,一是有孩子總結是“温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二是在我問哪些事件可以證明她的這些特點時,其他如“温柔、慈愛、公平、偉大”不難找到,但是卻找不到證明蔡老師“美麗”的語段。下面我逐一説明。

一、蔡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孩子們從文本中直接找到了原詞“温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其中“温柔、美麗”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慈愛、公平、偉大”在第九自然段,猛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過去了,但仔細一想,既然“温柔、美麗”是蔡老師的總特徵,那麼第九段出現的“慈愛、公平、偉大”應該包含在“温柔、美麗”中,屬於種屬關係,而不是並列關係。也許有人會説,美麗是形容外表的,不是性格,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我接着問第二個問題時,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二、文中哪些事件可以證明蔡老師的“温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

問題一拋出來,表明蔡老師“温柔、慈愛、公平、偉大”的事件很快被找到,但哪一件事可以佐證“美麗”呢?孩子們犯難了,最後不得不回答“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很顯然這樣的答案是經不起推敲的,難道“十八九歲”就證明魅力嗎?不能,這隻能説明年輕;難道“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就能證明“美麗”嗎?這個答案顯然更可笑,這隻能説明是蔡老師外貌特徵,按照寫作常理,前面説明是什麼樣的人,後面得有具體的事例佐證,難道是作者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就像我們寫作文時寫一個人,前面説説他是一個善良、勤勞的人,後面卻只寫他善良的事例,對他的勤勞卻隻字不提,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時,有同學靈機一動,舉手發言:“老師,我認為這裏的“美麗”是指蔡老師的心靈美麗,一句話真是撥雲見日,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我也肯定地點點頭。這樣一理解,上述兩個問題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一、蔡老師的性格完全可以用“温柔、美麗”來概括,不用再説“慈愛、公平、偉大”了,這三個詞語完全可以涵蓋在“温柔、美麗”這兩個詞語中;二、我們也不用再從外貌上找描寫蔡老師美麗的句子了。兩個問題迎刃而解。

這完全是一節因為我沒有備好課而有意外收穫的一節課,課堂上我認同了學生的觀點,課下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感覺學生的見解很有道理,於是趕緊整理成文,與大家商榷。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4

今天講魏巍的《我的老師》,課堂結構特別清晰:複習字詞導入新課,跟魏巍學習謀篇佈局,跟魏巍學習遣詞造句,跟魏巍學習感謝師恩。結尾插入林妙可的歌<<老師>>。當林妙可甜美的歌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正好讀完自己創編的詩句,下課鈴正好打響。整堂課,孩子們投入,老師開心。

這些創意,是我跟湖南嶽陽的盧望軍老師學的。可以説,她是我的老師。這個小女子,年紀不大卻有教育的大情懷大智慧,連王君老師也贊她是少有的聰慧和勤奮,自己的新書也請她來做序。我讀王君,李鎮西,王開東的次數竟然越來越不及她。她的思想如夜空,筆尖如清泉,創意如春筍,讓人百讀不倦。她的博客,就如我的鄰居,經常進去串個門,隨意自然不可或缺。她的課例和經典語句,我像一個學生那樣摘抄在筆記本上。望君如師,給我智慧。

講課時,有些孩子的想法超越我,是我沒想到的。比如,課文中師生交往的七件小事可不可以調換順序。我預設的答案是:不可以,這些事是按照由略到詳,由課內到課外,由平常到假期,學生對老師感情逐步加深的順序寫的。但是孩子們又答出了前幾件事是老師愛我們,第五件和第七件事是我們愛老師,先有老師愛我們才有我們愛老師。是啊,這是一個因果關係。還有兩個孩子説可以,把第七件事放在開頭寫,就行成了一個倒敍,會引起懸念:為什麼孩子會夢中尋師?然後再寫前幾件事也順理成章。是啊,這也是可以的啊,只是魏巍採用了順敍而已。再比如,為了訓練他們的想象能力,我最近留的作業是對英文字母進行聯想,他們的很多奇思妙想,是頭腦僵滯的我萬萬想不到的。從思維活躍的角度,學生也是我的老師。學生為師,給我力量。

身邊的一些領導和同事,他們不計得失的對待工作,不怨不悔的解決問題,不卑不亢的面對生活,他們的堅韌和大度激勵着我。他們,也是我的老師。

那些素不相識的天涯海北的語文濕地的同行者,他們放棄自己休息時間編輯文章為大家分享,他們為了心中的芳草地不遠幾千裏自費去成都相會,他們互助互愛相扶相攜的精神時常感染我,他們,也是我的老師。

還有那麼多素未謀面或者萍水相逢的人,他們或者給我做人的教育,或者給我生活的啟迪,他們何嘗不是我的老師呢?

感謝這些老師,他們也將成為我記憶天空裏不褪色的"蔡雲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5

幼兒園的語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幼兒圍繞某一個話題進行談話的語言教育活動。旨在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學習傾聽別人談話,圍繞一定話題進行談話,學習與別人交流的方式、規則,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

本次活動是請孩子們談談自己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怎樣關心寶寶的、老師教會了寶寶什麼本領等等。

設計和組織活動的第一步,是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我在活動的開端,通過老師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幼兒對話題有關經驗積極聯想,打開思路,做好準備。

在第二環節我引導幼兒積極圍繞“小班的老師教會了寶寶什麼本領?”這個中心話題展開談話,由於有了第一步的鋪墊,又因為這是幼兒有熟悉度的話題,所以孩子們都非常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過一些寶寶説話不夠完整,這需要逐步加強。總得來説這一環節孩子們有話可説、有興趣説,並能進行交流和分享。

接着我們又圍繞“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寶寶”這一話題展開談話,引導幼兒説説老師在幼兒園怎樣關心照顧寶寶的?這一環節我採用結伴交流的方式,放手讓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允許幼兒説任何有關話題的想法。教師不做示範,不忙於糾正幼兒在談話中出現的遣詞造句錯誤。另外,鼓勵每位幼兒積極參與談話,真正形成雙向或多向的交流。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交流對象,可以是一對一個別交談,也可以由幼兒與鄰座結伴交談。

最後一個環節是通過打電話的遊戲啟發幼兒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尊敬之情,聽着孩子們那一句句“老師,我愛你!”“老師,我喜歡你!”“老師、你辛苦了!”這真摯的話語,心裏頓時覺得平時的辛苦都算不了什麼,值得!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6

xx年10月17日上午,六年七班的教室裏,正在進行學校耕耘杯的作課活動,我講的題目是《我的老師》。這是一節講讀課,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為主要目的,在閲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讀中悟,提高能力素養。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温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個兒童的眼睛、兒童的心靈,去觀察老師,去感受老師,跳出一般讚頌老師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摯,極富感染力。

良好達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非常關鍵。它有利用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設計導語如下:“平凡小事見真情”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恰恰是這句話在現代作家魏巍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中妙筆生花。本節課咱們師生共同體會“平凡小事”見“真情”。

《我的老師》共記敍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寫得概括,後兩件事寫得具體。前面寫蔡老師的五件事,從面上概括體現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中心,這五件事是依據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對“我”的影響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裏,層層遞進,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後面寫孩子愛老師的兩件事,披露了孩子內心裏對老師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襯了蔡老師對學生的愛。第六件事詳寫,對孩子來説,不知父親死活,又遭同學奚落,這是難以承受的打擊。老師的支持、鼓勵,使“我”感受到温暖,對老師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而詳寫第七件事“夢中尋師”,使孩子對老師的'愛達到更高的境界。這七件小事,從課內寫到課外,從校內寫到校外,從平時寫到假期,從學習寫到生活,師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選事例豐富多彩,而內容絕無雷同之感。而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們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文,材料選擇很是典型。

作者把自己對蔡老師的濃濃深情藴含在敍述事情過程中的平平實實的字裏行間,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將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打真愛”的場面,“從來不”“僅僅有一次”“好像要”“輕輕地敲”這些詞語説明蔡老師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並沒有真打我們的意思,這僅有的一次假裝生氣,寫出了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了蔡老師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現了蔡老師的温柔、熱情、深愛學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大夥笑了,她也笑了”中兩個“笑”字表明瞭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再如假期惜別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千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願。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説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些傳神、細膩的描寫,無一不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師生之情。

這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文章中的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但是老問題,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的惰性,是一種懶與思考的惰性!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能基本達到要求只有20多個學生而已。還有一半的學生依舊是聽甚至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於前面的體會語言細節環節不好,後面時間也不夠了,如:讓學生找出蔡老師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師的哪些性格特點耽誤時間過長。結果後面的一個給以前老師寫明信片的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感情調動不夠。看來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不過,和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相比,學生畢竟已經有了體會探究獨立思考習慣,無論是好還是壞。其實課堂中自己最興奮的時候是學生提出了許多好的句子和詞語,是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和學生共同臨時探討是最快樂。這個時候才有點教學相長的意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7

上完《我的老師》一課,我的第一感覺是心情很舒暢,因為師生配合很好。但是越好的配合就會讓我感到越不放心,似乎隱藏着什麼教學中的“陷阱”?

之所以感覺心情舒暢,源於我對文章的熟悉。在備課之前,我反覆研讀這篇文章,並且查閲了很多篇教案。無疑,這對我上課是有很大幫助的,使我的這堂課有一些可取之處。

例如,我在分析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七件事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感悟出七件事的詳略分佈,引出詳略安排的好處,從而進一步感悟出本文的感情線索,知識點之間銜接還比較自然。例如,在分析老師外貌時,先讓學生自己評價臉上有一顆“榆錢大小的黑痣”美不美,學生説不美,但作者卻説老師是一個温柔而美麗的人,從而讓學生領悟到老師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老師的人格魅力。例如,在分析第一件事時,我將這個場景演繹出來,在拉近師生距離,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所描繪的那一種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句子。又例如,在講第六件事的時候,我請學生來讀小夥伴嘲笑我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知了人物性格特徵。

但是,也真是源於這種“順”,使我的這堂課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老師講得太多,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具體體現在:

1、詳略得當的好處分析時,在學生答不出正確答案時,我採用的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種方式。

2、在文章第10段人稱變化時,是由我來朗讀,學生體會這種變化的好處。其實更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自己讀。

二、文章有很多直接抒情的地方,由此我引申出五種表達方式。這是在我上課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講得十分模糊,學生不易理解。

三、學生預習情況較好,而且他們的資料書對於文本和課後習題講解得十分全面,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很清除我上課的內容以及提問的答案。一來讓一些同學倍感壓力,二來會使他們自己逐步喪失上課的興趣。這讓我覺得十分可怕。由此,我請教了我的師傅以及我們的語文教研組長。從前輩那兒我知道了,上課要推陳出新,不要太依賴於優秀教案,同一個問題,可以換一種方式提問,不要讓學生摸清了老師的套路。當然,這還需要我下非常大的功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z4n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