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白鵝》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

《白鵝》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鵝》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鵝》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

《白鵝》教學反思1

豐子愷先生漫畫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帶着我的學生學習了一篇他筆下的文學作品《白鵝》,學生對先生的藝術所欽佩。此文幽默風趣,使人百讀不厭。他筆下鵝的形象活靈活現,意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吃相中表現鵝的高傲。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讓同學們在課外進行預習,以便能更好地在課上理解和學習。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和地域特點,設計了《白鵝》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現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課,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説:

上課開始的課堂導入還是比較順利的,我先出示了一個老字“鵝”,考查學生讀課文的細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學習中,同學們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課文都是圍繞“高傲”這個詞語展開描寫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不僅連接了第一段的內容,還為我們引出了:鵝的高傲是從“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也能很快地體會、理解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三自然段的過程中,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理解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時,他們能夠體會出白鵝的叫聲,不僅聲音大,很兇,而且還很嚴肅,説明他們能夠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的意思了,從白鵝叫聲的特點中也感受到了鵝的高傲,在我們進一步地學習交流中,學生們還能夠自己分析出:從“養鵝等於養狗”看出鵝很忠誠;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句子看出鵝對陌生人敢於厲聲呵斥,非常地勇敢和盡職,本段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作者表面寫鵝很高傲,叫聲很大很兇,實際上是在讚揚它的勇敢和盡職,要告訴學生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課文,要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愛白鵝,讚揚它的思想感情。

在第四自然段步態的學習中,根據鴨子和白鵝步態的特點進行表演的環節,變靜止的學習為動態的表演學習,改變了學習方式,同學們都很感興趣,高興地在自己的位子上表演起來,大家表演完後,又請了兩位同學上台表演,請其他同學評一評,整個的課堂氣氛很好,我也能夠了解學生對詞語把握的情況,大部分同學感受到了作者的觀察仔細和用詞的準確。

反思:本課安排學生實踐活動時間多、形式多,功能多,訓練密度大,每項活動目的明確,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在教學中,也感到因學生較多,沒有使每一位同學都有表現的機會。課文讀的少一些。在指導讀中還有所不夠。整節課感到是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的。

《白鵝》教學反思2

鑑於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為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繫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的淨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麻醉混合劑,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捨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才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着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捨,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後想説,教學本課後,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白鵝》教學反思3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寫的都是動物的特點,學習重點是比較各篇文章在表達方法上的不同特點。《白鵝》是著名的漫畫大師文學作家豐子凱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一些生詞,例如:鄭重呵斥、一日三餐等。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3、能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

4、找出中心句,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比喻、反語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反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我重點研磨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先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逐漸接近作者的情感。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教學重點,重視朗讀,在讀中感悟文本,體會情感。

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尊重學生個體感受,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在自主合作的閲讀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白鵝的高傲,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篇課文語言風趣幽默,課文內容結構特點基本相同,都是先總寫白鵝某一方面特點,然後具體寫。所以教學本課時,我重點採用學法遷移的方法來教學。首先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説説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用課文中的一句概括,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的,引導學生從課文的中心句、過渡段總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表達順序。先學習第三自然段叫聲部分,先讓學生劃出最能突出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再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白鵝叫聲特點的句子,讀一讀。然後通過角色轉換、想象、對話等方法品讀感悟句子的意思,瞭解反語的用法,並且通過朗讀把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學完叫聲部分總結學法,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讀自學白鵝的步態和吃相部分,自學後小組交流。最後教師檢查點撥的方法來學習。最後,讓學生談談學習了本課有什麼發現?並積累好詞嘉句。這樣教學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法,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我重視學生的朗讀,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理解了作者反語的用法,突破了難點。學生對學習興趣濃厚,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20xx年10月22日在我校四(1)班第一次試教,聽課老師是我校高年級的語文老師。這次試教,因為對學生情況估計不足,對內容不夠熟悉,語言不簡潔,導致課只講到課文的重點部分白鵝的吃相就下課了,沒有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第一次試教我很不滿意,聽課老師對學法遷移的方法一致贊同,但提出很多建議,綜合聽課老師的建議,我做了如下改進:

一、複習引入我讓學生認讀了十幾個生詞,然後複習課文的中心句,理解“高傲”,引出反語的用法,課文抓住哪幾方面寫出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這裏用了7分鐘,聽課老師認為,在複習部分就插入反語的用法,顯得過於生硬,我便刪去這個內容。四年級的學生對認字沒什麼難度,應該提高要求改為聽寫,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

二、在學習步態這部分,我分別讓學生演鴨子和白鵝的步態,讓學生演淨覺走路的步態,學生演得不到位,我又親自演了一回,這裏為了節省時間,應改為老師自己演淨角走路的步態,然後同時叫兩個學生演,一個演鴨的步態,一個演鵝的步態。第二句體現白鵝步態的句子“它常傲然地站着……咬你一口。”這個句子我讓學生談感受,再品讀,直接改為品讀,學生在讀中理解就可以了。這裏反語的用法,也要放手讓學生説。

三、在學完課文,我設計了一個擴展練習,讓學生説出動物特點同學猜是什麼動物,這個環節,因為考慮到時間不夠充足,刪減了。

進行第二次試講,這次對學生的反饋我做了充分的估計,語言也簡潔了,各個環節處理得較好。這次時間剛剛好,在預設的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聽課老師給了較高的評價。但是對教學的細節處理方面,提了很好的建議,我對教案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一、在教學叫聲部分,我讓學生找出最能突出叫聲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的句子,我讓學生説感受,有的學生不知該怎麼回答,這裏不夠簡潔流暢。直接改成把學生看成是白鵝,學生扮演角色對話,老師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這樣理解反語的用法就容易多了。

二、在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句子解釋“三眼一板”後,我直接引讀了兩遍,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個詞。改為引讀三次,前面加上導語引讀“早晨白鵝吃飯,它先吃……再……然後……”再換成中午、晚上,再讓學生説白鵝吃飯有趣在從不改變順序,從不改變吃的東西,非常刻板。這樣學生更準確地理解了“三眼一板”。

三、在學生通過讀感受了白鵝吃飯給大家帶來的樂趣後,我問:作者喜歡白鵝嗎?難怪作者願意像堂倌一樣,不厭其煩地侍候白鵝,你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讀讀嗎?改為白鵝吃飯需要作者像堂倌一樣侍候,真是“架子十足”,讓學生找出表現它“架子十足”的句子,説説從哪裏體會到的。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白鵝喜愛的感情,以及作者語言的特色。

在這個創建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收穫很大。對於語文教學的設計有了精益求精的態度。刪減掉不重要的環節,節省出更多時間突破重難點,更明確了教學的設計要從教學目標的.角度進行取捨。虛心聽取聽課老師的建議後,我明白了換了角度提問題,做到用最簡潔易懂的的語言提問,巧用多種方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做不但節省了教學時間,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也有進步,比較到位,改變了以往知道朗讀的流於形式。指導學生學法方面也長進不少,儘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避免過於生硬,讓學生很難接受和理解。總而言之,創建精品課程,真是教師成長較快的一個好的平台。

《白鵝》教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白鵝的高傲體現在哪”這一線索貫穿教學。教學中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相結合,在積極主動的閲讀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白鵝的高傲,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一.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整體閲讀、體驗文本,感受白鵝的高傲。

在初讀後,學生初步感知了鵝的高傲,我便用“這隻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印象?”將學生帶入文本。在體會作者如何感受到鵝的高傲時,我抓住“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並理解了詞語“左顧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鵝的高傲。在細讀課文時,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做批註。這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感悟文本,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二、在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進行閲讀感受交流。

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瞭解白鵝叫聲、步態和吃相的特點。如抓住“厲聲叫囂”、“引吭大叫”,讓學生想象白鵝的動作、説的話,激發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進行交流,體會鵝叫聲高傲。通過讓學生將鴨與鵝的步態進行對比讀,播放淨角出場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感受鵝步態的大模大樣。從鵝見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學生體會出鵝的高傲。經過讀文──看畫面────再讀文的過程,學生充分感受到鵝步態的高傲。在體會鵝吃相的高傲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鵝吃飯時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苟”,以及鵝吃飯時非要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的“老爺”派頭,體會鵝吃飯時的架子十足。

雖然做了很多設計和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處理得不夠到位。對課堂上的生成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處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有待學習提高。同時我也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部就班的過程。教師要把學生的學情作為自己教學新的生成點,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並根據課堂生成,因學定教,靈活駕馭。

《白鵝》教學反思5

一節課40分鐘就這樣過去了,從整體效果來看,今天的這節課很成功,學生在課上都能隨着老師的思路走,雖然這節課沒有什麼太多的毛病,但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學生這學期的預習有了一定的進步,知道怎樣去預習,預習記錄應該怎樣寫,但是在畫好詞好句的時候,學生有的把“堂倌”、“附近”這樣的詞畫上了,可見在學生的心目中沒有好詞的概念,還有就是學生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今天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這遠遠不夠,學生在課文的朗讀上有了一定的熟練程度,但還是缺少感情,我想朗讀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後我要充分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對學生的朗讀進行系統的指導,爭取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的朗讀水平有所提高。

課堂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今天的課堂出現這麼多的問題,但我還是很高興,這樣讓我發現了自己的教學工作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只有在今天的課堂發現了問題,才能讓我明天的課堂更加接近完美。

《白鵝》教學反思6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白鵝的高傲體現在哪”這一線索貫穿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學中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相結合,在積極主動的閲讀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白鵝的高傲,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整體閲讀、體驗文本,感受白鵝的高傲。

導入新課後,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學習本課詞語。字詞是構建語文學習的基礎,識字教學在中年級閲讀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有助於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也對白鵝形象有了整體感知,為後面學習課文、體驗情感做了鋪墊。

三、品讀課文,感受“高傲”

四、通過初讀,學生初步感知了鵝的高傲,我便用“這隻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印象?”將學生帶入文本。

在體會作者如何感受到鵝的高傲時,我抓住“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讓學生做做動作,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並在動作中理解了詞語“左顧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鵝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做批註。這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感悟文本,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能夠認真讀文體會,並寫下感受,達到了預設目標。

五、在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學生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進行閲讀感受交流。

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瞭解白鵝叫聲、步態和吃相的特點。如抓住“厲聲叫囂”、“引吭大叫”,讓學生想象白鵝的動作、説的話,激發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進行交流,體會鵝叫聲高傲。通過讓學生將鴨與鵝的步態進行對比讀,播放淨角出場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並讓學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鵝步態的大模大樣。從鵝見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學生體會出鵝的高傲。經過讀文──看畫面──演一演──再讀文的過程,學生充分感受到鵝步態的高傲。在體會鵝吃相的高傲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鵝吃飯時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苟”,以及鵝吃飯時非要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的“老爺”派頭,體會鵝吃飯時的架子十足。在整個感悟文本的過程中,我還將詞語積累貫穿其中,達到積累詞語的教學目標。

六、整體迴歸,體驗情感

學完課文以後,我出示了一組鵝的圖片,並將課文進行串聯,讓學生整體回顧課文,學生對文本有了感受,讀得就有效果。在看圖片、回顧課文後,學生對鵝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體會到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也對作者所説的“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有了更深的體會。課後我給學生布置了兩項作業,一是把課文有趣的地方讀一讀,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二是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做準備。作業設計達到積累語言和課外延伸的教學目標。從整節課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學生學得輕鬆,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實踐了以讀為本、讀思結合的設計理念。雖然做了很多設計和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處理得不夠到位。教師對課堂上的生成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處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有待學習提高。通過這堂課,我也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應是教者、學者和文本間的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把學生的學情作為自己教學新的生成點,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並根據課堂生成,因學定教,靈活駕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白鵝》教學反思7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

我在設計《白鵝》這節課時,側重安排學生實踐活動時間多一些、每一項都注意有效性和大面積參與,儘量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我在播放“淨角”臉譜圖像之後,問學生:“角”是多音字,在“淨角”一詞中讀什麼呢”,我認為,字詞是構建語文大廈的基石。四年級的語文課,識字教學也不能放鬆。

在後面的學習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我請學生自己讀兩遍課文,自由大聲讀課文,碰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然後説説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同學們能從課文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象出它們是怎麼走路的嗎?誰來演一演?下面的同學注意看,要用課文裏的詞語評評他們演得像不像。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學習方式,變靜止的學習為動態的表演,我認為比較富有創意:一是瞭解對詞語把握的情況;二是進一步感悟觀察細緻的態度和用詞準確,提高了課堂效率。

《白鵝》教學反思8

豐子愷先生的《白鵝》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帶着我的學生繼續學習了一篇他筆下的文學作品《白鵝》。他筆下鵝的形象活靈活現,意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吃相中表現鵝的高傲。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設計了《白鵝》的第二課時的教學。

語文教學應着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具有奠基作用。正是基於這一點的考慮,我在設計時着重考慮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想象能力的培養以及語文素質的內化等幾個方面。

一、品讀課文,感受“高傲”

複習環節,我便用“這隻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印象?”將學生帶入文本。在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學生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進行閲讀感受交流。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瞭解白鵝叫聲、步態和吃相的特點。然後,我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了步態和吃相兩部分內容。通過讓學生將鴨與鵝的步態進行對比讀,播放淨角出場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並讓學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鵝步態的大模大樣。經過讀文──看畫面──演一演──再讀文的過程,學生充分感受到鵝步態的高傲。在體會鵝吃相的高傲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鵝吃飯時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苟”,以及鵝吃飯時非要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的“老爺”派頭,體會鵝吃飯時的架子十足。在整個感悟文本的過程中,我還將詞語積累貫穿其中,達到積累詞語的教學目標。

二、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學生學好語文的翅膀。我多次設計學生髮散思維,積極想象的環節。以老爺的身份想象一下,鵝看到飯被偷吃,甚至吃光,會“厲聲叫罵…‘昂首大叫”出些什麼話來?我順勢引導學生想象説説白鵝此時會怎樣想?有的説:“小偷,你不想活了,敢吃我的飯!”有的説:“鵝,你大膽了,不想活了!”“快滾出去,誰讓你進來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許你靠近一步……”還繪聲繪色地表演了起來。是呀,就是因為這樣,鵝的主人告訴我養鵝等於養狗,果真沒錯。實踐證明,學生對想象的環節是喜聞樂見的,這從他們樂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三、充分利用肢體語言輔助教學

我引導學生邊學文表加自己的動作表演體會作者筆下的白鵝。例如:在理解“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與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時,我讓一位同學扮演鴨,另一位同學扮演鵝,其他學生朗讀這段文字,兩個同時上台表演,模仿得很不錯。看的學生也能在笑聲中很好地把握鵝步態的突出特點,“鵝老爺”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變靜止的學習為動態的表演學習,改變了學習方式,同學們都很感興趣,學生能在理解語句的同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能很好地利用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思維的火花一旦點燃,將碰撞出智慧與耀眼的光芒。所以説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撥動學生的心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運用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進行再開發再創造、再利用,會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整體迴歸,體驗情感

學完課文以後,讓學生整體回顧課文,學生對文本有了感受,讀得就有效果。在回顧課文後,學生對鵝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體會到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最後,總結寫作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這一環節的設計,以利用學習作文水平的提高,將閲讀寫作文緊密結合起來。課後我給學生布置了兩項異步作業,一是感興趣的話寫一篇鵝狗爭食童話。二是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做準備。並設置懸念,讓學生蒐集豐子愷的文章看。作業設計達到積累語言和課外延伸的教學目標。輕鬆有趣的作業供學生選擇,學生興趣深厚,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理念。

從整節課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學生學得輕鬆,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雖然做了很多設計和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複習環節用時控制問題,過多會影響耽誤後面的教學,因此可刪去一些。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以後應加強指導。

《白鵝》教學反思9

《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白鵝教學反思。作者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從“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的姿態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一過渡段統領全文,細緻刻畫了鵝“嚴肅鄭重”的聲調,“大模大樣”的步態和“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的吃相.

我在教學本課時要求學生在體會文句之後,邊讀邊表演,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優美詞句的意思,更準確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使原本沉寂的課堂氣氛開始出現生機。在教學“鵝的步態”,為了理解“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與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時,我讓一位同學扮演鴨,另一位同學扮演鵝,學生都能認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錯。看的學生也能在笑聲中很好地把握鵝步態突出的特點,這樣在對比中突出了鵝的“高傲”,使學生對鵝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加深了對其的喜愛之情。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表演鵝吃飯的情節時,能把鵝吃飯“架子十足”、“從容不迫”等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個“鵝老爺”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學生能在理解語句的同時,能夠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能利用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堂課下來,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課文的朗讀方面,太過平淡,不夠生動,不能用幽默的語言引導學生讀課文,沒有展現出作者的“妙趣橫生”。最後,我覺得還應該改正的地方是:應儘量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我的課堂時刻充滿活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4d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