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的案例二則

教學反思的案例二則

鏡頭一:

教學反思的案例二則

師:幻燈出示一位學生的繪畫作品(即:小獾做的三隻小板凳),讓學生説説你覺得這些板凳怎麼樣?

生1:板凳很粗糙。

生2:這板凳看上去有好多波浪線。(指的是板凳坑坑窪窪)

生3:凳子的腳怎麼像剪刀,尖尖的。

師:誰知道粗糙的意思?

(生一時答不上來。)

師:請大家用手摸摸自己的桌面,感受一下粗糙的桌面。現在,誰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粗糙的?

(生思考片刻。)

生1:樹皮摸起來挺粗糙。

生2:老人的臉上有很多皺紋,感覺很粗糙。

生3:蓋房子用的磚頭也很粗糙。

生4:椅子的面摸起來不光滑,也是粗糙的。

師:那麼,粗糙的反義詞就是--

生:光滑。(齊聲)

教學反思

課後,我總覺得“粗糙”一詞的教學有點不自在,似乎缺少點什麼。通過查字典,發現“粗糙”一詞有兩個反義詞。一是光滑,二是精緻。而課文説“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細細品味,在這種語言環境下,“粗糙”一詞應該是説小獾做的板凳不精緻,而非不光滑。可由於我事先在備課時對這一知識點沒有鑽研透徹,對本文中“粗糙”一詞的真正含義把握不準確,只是想當然地、憑直覺單純地認為粗糙的反義詞就是光滑。結果,由於我認識的偏頗,導致了課堂教學中引導的偏頗,直至學生對該詞的理解也發生了偏頗。因而,就本節課而言,“粗糙”一詞的教學是不到位的,它帶領學生走入了一個知識點的誤區。追根究底,都是我備課時功夫不到家惹的禍。這讓我不禁想起了特級教師於永正曾提倡的“煮書”和“煮課”。“煮書”就是備課前和寫好教案後的鑽研,認真地跟文本對話,細細品位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煮課”,則是教師上課之前反反覆覆地説課,細細和紙上的那個“教學假設文本”對話,實現最好的選擇、最好的設計、最好的語氣語調,力圖把孩子們教出靈性和悟性來。特級教師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年青教師呢?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我更加深切地意識到備課時吃透教材、吃準教材的重要性,這是每一位教師肩上應該而且必須要擔負的責任。

教學再設計:

1、投影出示小獾做的三隻小板凳,讓學生説説你對板凳的印象?(板書:粗糙)

2、出示幾件手工作品,讓學生辨一辨你覺得哪些是做工精緻的,哪些是做工粗糙的?為什麼?

3、聯繫我們的生活,你有沒有發現過哪些做工粗糙的東西?

4、其實,粗糙除了表示物品不精緻以外,還可以解釋為物品觸摸時感覺不光滑。請大家用手摸摸桌面,感受一下桌面的粗糙。

5、那麼,文中説小獾做的板凳很粗糙,是指板凳不精緻呢?還是説板凳做得不光滑?

鏡頭二:

師:這篇課文對話很多。下面請同學們同桌之間分角色表演讀,讀的時候要想象一下小獾和小刺蝟他倆説話的語氣、動作、表情等。

(生自由練讀後,教師指名任文濤和張博棋一桌上齤台表演,並請潘家輝同學讀旁白。要求其他學生仔細看,認真聽,為表演後的評價做準備。)

潘家輝:清早,小刺蝟去森林裏採果子。

眾生:啊!讀錯了!你把“清晨”讀成“清早”了。

(只好重新再讀,直到表演結束,進入學生評價環節。)

生1:潘家輝讀書的時候太拖拉了,而且還不熟。

生2:我覺得任文濤與張博棋在表演的時候配合默契,感覺很不錯。

生3:任文濤在表演的時候,把台詞“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説成“收下吧,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前後説反了。

生4:任文濤與張博棋在表演的時候,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我要向他們學習。

生5:張博棋扮演的小刺蝟揹着蘋果往家裏走時,又碰到了小獾,當他跟小獾説話時,雙腳還一直在原地踏步走,我覺得這樣做不好。

……

教學反思:

要是在平時的課堂上,學生之間這樣褒貶不一的評價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稱讚》,教學主旨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並給予對方稱讚。在這種特殊的教學情境下,教師應該圍繞主題,努力營造出一種濃濃的稱讚氛圍,以本次的生生評價為契機,引導學生去發現別人的閃光點,盡力挖掘別人的長處,學會用讚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點滴進步,達到教學與文本的統一。由於我的'慣性思維的作用,當學生習慣性地指出別人的不足時,我沒有進行任何的評價引導,任由學生暢所欲言。由於學生年齡偏小,普遍存在着爭強好勝、喜歡給別人挑毛病的心理特點,導致了學生的評價缺點多於優點。因而,這節課的評價雖然是真實的,但是缺少了教師的及時引導,使得學生在評價時缺少了一雙善於發現他人優點的眼睛,那麼,這樣的評價與本文的主題是背道而馳的。使得原本可以精彩紛呈的教學環節變成了本節課難以彌補的教學遺憾。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缺少的不僅僅是一句話的引導,更是缺少了一種隨機應變、駕馭全文的教學機智。都説“寶劍鋒從磨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同樣,一個教師要想在上課時達到行雲流水般的教學境界,惟有苦幹加巧幹,在實踐中反覆摸索,不斷積累,從而得到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7k3dy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