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片段及反思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片段及反思

1、自主閲讀、生髮問題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片段及反思

播放貝多芬的音樂《命運交響曲》,在音樂聲中,學生通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後,立足文本,提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

師:學習貴在有疑,關於貝多芬,關於本文,你有哪些疑問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把不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向全班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

學生自主閲讀、交流問題。全班質疑:

生:貝多芬為什麼會耳聾?

生:他在音樂方面貢獻有多大?

生:他好象是一個冷漠、孤僻的人,為什麼?

生:為什麼説“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生: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

生:他為什麼把自己比作“一座已倒落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生:我覺得他的音樂並不好聽,但這些都是世界名曲,為什麼?

生:“你們竟敢到獸穴裏來抓老獅子的毛。”怎麼理解?

……

2、問題分類,合作釋疑

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提一個解決一個,課堂就會拖沓而雜亂,因此,要對問題進行分類,有關於貝多芬生平、為人的;有關鍵詞句理解的;有思想內容探討的。於是,我分別採用網絡輔助、小組合作、朗讀感悟、班級辯論等形式組織釋疑,特別是對“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的討論,課堂氛圍十分熱烈:

生:我同情貝多芬,因為26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他卻聽不見自己寫的歌,我覺得他很可憐!

生:他四歲起在父親的地獄式的訓練下學鋼琴和小提琴;8歲開個人音樂會;十二歲就擔負起家庭的重擔。我覺得他是個堅強、懂事的人。

生:“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表現了他與命運作殊死搏鬥,説明了他是個堅強的`人。

生:他是一個對音樂有執着熱愛的人,“火一樣蓬勃的頭髮,蓋在他的頭上,好像有生以來從未梳過”。這句話寫出了貝多芬對於音樂的狂熱,他不關心自己的打扮,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音樂上。

生:“他無視屋內的人,一直走向那隻巨熊一樣蹲伏着的大鋼琴旁邊,習慣地坐下來,拿起一枝筆。人們可以看見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這句話寫出了貝多芬對於音樂的狂熱,他只關心自己的心愛的音樂。

……

3、總結提升,深化拓展

學生了解了貝多芬的人物形象,理解了文中精妙語言的深刻含義後,師聯繫題目對全文進行了歸納總結: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這樣評價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本文通過對他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展現了一個堅強、偉大,性格樂觀的人物形象,儘管他性格孤獨,暴躁,他仍不失為是音樂巨人,是樂聖!

在生活中,像貝多芬這樣“扼住命運咽喉的人”很多,請同學們以“不幸的人生,不朽的人格”為學習專題,閲讀課外書,瞭解名人高尚的品質。

向學生參考書目:《張海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吳運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霍金傳》、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反思】

這一教學模式注重教學對話的生成,非預設性強,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給教師──這個對話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巨大的挑戰空間。學生的主體意識強,更能體現自主性。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提出什麼問題,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提出原發性問題,進而探究釋疑。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積極參與的機會,提倡自主探索、張揚個性,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潛能。我們不難發現,從“自主閲讀、生髮問題”到“問題分類,合作釋疑”的過程,無不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內在需要。學生一旦把學習語文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地聯繫起來,就能自然意識到質疑釋疑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件責無旁貸的事。

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責任,他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這種教學體現對話過程具有開放性。在“自主閲讀、生髮問題”這一環節,學生自主地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大膽質疑,深入思考,充分體驗,提出各種問題,教學內容具有開放性。在“問題分類,合作釋疑”環節,教師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分類,並組織和指導學生利用各種形式解讀文本,解析問題,教學手段具有開放性。

由於學生知識、經驗、能力、個性不同,他們提出的問題也層次各異,所以,教學內容也具有開放性。之後,在“問題分類,合作釋疑”這一環節,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能更直接地顯示精神上的溝通與觀照,充滿智慧的碰撞、人格的召喚與生命的感動。“總結提升,深化拓展”是對話走向深處的有效環節。教師精要的歸納總結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透徹了,對學習任務更明晰了,而拓展延伸又對學生的後續對話指明瞭方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4yl9lo.html
專題